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沁园春•雪
毛泽东
1936年2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词的上阕“望”字领起了哪几句?
(2)试分析比较《沁园春长沙》与本词在意境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
金黄的稻束
郑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1、本诗的“诗眼”是哪一句?表达了什么主题?
2、“金黄的稻束” 并未引起收获日的快慰和满足,作者反而让人们看到了“疲倦”,听到了“静默”,为什么?
3、“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诗人为什么把“皱”与“美丽”并列?
阅读诗人臧克家在1956年写的《海》一诗,完成1—3题。
海 臧克家
从碧澄澄的天空, 摸着潮湿的衣角,
看到了你的颜色; 触到了你的体温;
从一阵阵的清风, 深夜醒来。
嗅到了你的气息; 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1、诗人是如何描写自己对大海的感受的?
2、本诗描写大海的顺序是什么?
3、诗人是如何向我们展示大海形象的?
凝练是诗歌语言的主要特征之一,诗人徐志摩《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一诗用极其精练、准确、生动的语言,高度概括、集中地反映生活,言简意深。赏析本诗,对此试作分析。
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注:这首诗写的是诗人与一位日本女郎作别的情状。原诗十八节, 1928年新月书局重印时,作者删去了前十七节。
阅读诗人艾青在1938年写的《我爱这土地》一诗,完成1—3题。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看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合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诗人为什么用“嘶哑”来形容鸟儿的歌喉?
2、分析诗中“土地”“河流”“风”“黎明”一组意象的内涵。
3、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诗人臧克家在1932年写的《老马》一诗,分析老马的性格特征,说说老马形象的象征意义。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来望望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