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真州东园记
欧阳修
真州当东南之水会,故为江淮、两浙、荆湖发运使之治所。龙图阁直学士施君正臣,侍御史许君子春之为使也,得监察御史里行马君仲涂为其判官。三人者,乐其相得之欢,而因其暇日,得州之监军废营以作东园,而日往游焉。
岁秋八月,子春以其职事走京师,图其所谓东园者来以示予曰:“园之广百亩,而流水横其前,清池浸其右,高台起其北。台,吾望以拂云之亭;池,吾俯以澄虚之阁;水,吾泛以画舫之舟。敞其中以为清宴之堂,辟其后以为射宾之圃。芙渠芰荷之的历,幽兰白芷之芬芳,与夫佳花美木列植而交阴,此前日之苍烟白露而荆棘也;高甍巨桷,水光日景,动摇而上下,其宽闲深靓,可以答远响而生清风,此前日之颓垣断堑而荒墟也;嘉时令节,州人士女啸歌而管弦,此前日之晦冥风雨、鼪鼯鸟兽之嗥音也。 吾于是信有力焉。凡图之所载,皆其一二之略也。若乃升于高以望江山之远近,嬉于水以逐鱼鸟之浮沉,其物象意趣、登临之乐,览者各自得焉。凡工之所不能画者,吾亦不能言也。其为吾书其大概焉!
又曰:“真,天下之冲也。四方之宾客往来者,吾与之共乐于此,岂独私吾三人者哉?然而池台日益以新,草木日益以茂,四方之士无日而不来,而吾三人者有时而皆去也,岂不眷眷于是哉?不为之记,则后孰知其自吾三人者始也?”
予以为三君子之材贤足以相济,而又协于其职,知所后先,使上下给足,而东南六路之人无辛苦愁怨之声;然后休其余闲,又与四方之贤士大夫共乐于此。是皆可嘉也,乃为之书。庐陵欧阳修记。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真州当东南之水会当:处在。 |
B.图其所谓东园者来以示予示:指示。 |
C.吾于是信有力焉信:相信。 |
D.予以为三君子之材贤足以相济济:得益。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①而因其暇日②不如因而厚遇之 |
B.①凡图之所载②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
C.①其为吾书其大概焉②其孰能讥之乎 |
D.①乃为之书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属于真州东园美景的一项 ( )
①流水横其前,清池浸其右 ②芙渠芰荷之的历
③苍烟白露而荆棘 ④水光日景,动摇而上下
⑤嬉于水以逐鱼鸟之浮沉 ⑥晦冥风雨、鼪鼯鸟兽之嗥音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①②④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东园是施正臣、许子春和马仲涂三人于闲暇之时,利用监军荒废的营地修造建成的一处园林景观。 |
B.许子春的陈述流露了其三人建造东园的自豪感,让人从中强烈感受到了东园无法言说的美丽。 |
C.许子春认为,四方人士天天前来东园游览,他们三人总会离开,也为让后人知道东园的来历,有必要作文留念。 |
D.欧阳修面对东园艳丽典雅的景致和游人游玩的欢乐景象,激动不已,欣然命笔,为园作记。 |
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乃升于高以望江山之远近,嬉于水以逐鱼鸟之浮沉,其物象意趣、登临之乐,览者各自得焉。
(2)真,天下之冲也。四方之宾客往来者,吾与之共乐于此,岂独私吾三人者哉?
文言文阅读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讳世民,高祖第二子也,母曰太穆顺圣皇后窦氏。及高祖之守太原,太宗年十八。时,隋祚已终,太宗潜图义举。每折节下士,推财养客,群盗大侠,莫不愿效死力。及义兵起,乃率兵略徇西河,克之。大军西上贾胡堡,隋将宋老生率精兵二万屯霍邑,以拒义师。会久雨粮尽,高祖与裴寂议且还太原,以图后举。太宗曰:“本兴大义,以就救苍生,当须先入咸阳,号令天下,遇小敌即班师,将恐从义之徒一朝解休。还守太原,一城之地,此为贼耳,何以自全?”八月已卯,雨霁,高祖引师趣霍邑。太宗自南原率二骑驰下峻坂,冲断其军,引兵奋击,贼众大败,各舍仗而走;悬门发,老生引绳欲上,遂斩之,平霍邑。
至河东,关中豪杰争走赴义。太宗请进师入关,取永丰仓,以赈穷乏,收群盗以图京师。高祖称善。寻平京城,高祖辅政,受唐国内史,改封秦国公。义宁元年十二月,复为右元帅,总兵十万,徇东都。及将旋,谓左右曰:“贼见吾还,必相追蹑,设三伏以待之。”俄而隋将段达率万余人自后而至,度三王陵,发伏击之,段达大败。高祖受禅,拜尚书令,进封秦王。
武德元年九月,太宗又为元师以击仁果,仁果请降。既而诸将奉贺,因问曰:“始大王野战破贼,其主尚保坚城;王无攻具,轻骑腾逐,不待步兵,径薄城下,咸疑不克,而竟下之,何也?”太宗曰:“此以权道迫之,使其计不暇发,以故克也。若不急蹑,还走投城,仁果收而抚之,则便未可得矣。此可谓成算,诸君尽不见耶!”诸将曰:“此非凡人所能及也。”
(节选自《旧唐书·太宗本纪》)
代隋者唐,更十八君,垂三百年,而其治莫盛于太宗之为君也。诎己从谏,仁心爱人。有天下之志,有天下之材,又有治天下之效,然而又以其未备也,不得与先王并,而称极治之时。
(北宋曾巩《唐论》)对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引师趣霍邑趣:开往 |
B.贼众大败,各舍仗而走仗:兵器 |
C.悬门发,老生引绳欲上发:拿出 |
D.及将旋,谓左右曰旋:凯旋 |
下列各项都表明李世民“政治远见”的一组是()
①时,隋祚已终,太宗潜图义举②折节下士,推财养客
③关中豪杰争走赴义④此为贼耳,何以自全
⑤冲断其军,引兵奋击⑥为元师以击仁果,仁果请降
⑦贼见吾还,必相追蹑,设三伏以待之⑧诸将曰:“此非凡人所能及也。”
A.①⑤⑦ | B.①②④ | C.②⑥⑧ | D.③⑦⑧ |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李世民善于收买人心,十八岁时就领导了李氏集团推翻隋朝的斗争,并取得了胜利,显示了卓越的才能。 |
B.在战争中,李世民善于分析敌情,恰当部署,抓住了敌人的要害,速战速决,出奇制胜,凭借突出的才能得到了大家的赞赏和钦佩。 |
C.选文赞美了李世民青年时期的英雄事迹;曾巩的评论强调了唐太宗是唐朝所有的皇帝中最突出的,其治国状况也是最隆盛清明的。 |
D.曾巩在评论对李世民推崇备至,认为古代的帝王是圣明的,而唐太宗的功绩与他们相比则有过之而无不及。 |
把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折节下士,推财养客,群盗大侠,莫不愿效死力
(2)代隋者唐,更十八君,垂三百年,而其治莫盛于太宗之为君也。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用原文词语填空。
有子提出“为仁之本”,这里的“本”指的是□、□,立本的目的就是要使□□。孔子说:“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请结合上面的选段,谈谈“孝悌”与“仁”之间的关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项脊轩志①
[明]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②,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③,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④,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⑤婢也,乳二世,先妣⑥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⑦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⑧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⑨,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⑩,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注释]①项脊轩志: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志,即“记”的意思。归有光,明代著名的古文家。本文着重记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表达感慨。②渗漉:从小孔慢慢漏下。③栏楯:栏杆。④迨诸父异爨:等到伯、叔们分了家。⑤大母:祖母。⑥先妣:过世的母亲。⑦象笏: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⑧扃牖:关着窗户。⑨来归:嫁到我家来。⑩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视无可置者(放置) | B.以手阖门(关闭) |
C.轩凡四遭火(总共) | D.其制稍异于前(制造) |
下列句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
B.鸡栖于厅 屈贾谊于长沙 |
C.儿之成,则可待乎 悦亲戚之情话 |
D.余既为此志 既自以心为形役 |
以下六句话分为四组,全都表现“亦多可悲”之情的一组是( )
①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②五年后,吾妻来归
③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④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⑤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⑥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A.①③⑤ | B.①②⑥ | C.②④⑥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或陈述项脊轩的变迁,或叙写母亲、妻子的轶事,或直抒胸臆,将“悲”“喜”之情交织在一起,深化了全文的主题。 |
B.文末关于“妻死”“室坏”的叙写,揭示了封建士大夫家庭走向没落的必然趋势,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
C.本文善于撷取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和场面,运用委婉动人的语言,寥寥数笔,就使人物形神兼备。 |
D.第二段文字可分为两层,第一层写庭院一变再变,家境日趋没落的景象;第二层叙母亲和祖母的轶事。全段采用即事抒情方式,以感情为线索,串联生活琐事,使文章形散而神不散。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2)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文化经典阅读(18——19题)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君子周①而不比②,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2.14)
②子曰:“君子矜③而不争④,群⑤而不党⑥。”(《论语•卫灵公》15.22)
③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⑦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颜渊》12.23)
④子游曰:“事君数⑧,斯⑨辱⑩矣;朋友数,斯疏⑪矣。”(《论语•里仁》4.26)
【注释】①周:合群。②比:勾结。③矜:庄重。④争:争执。⑤群:合群。⑥党:结党营私。⑦道:通“导”, 引导。⑧数:shuò烦琐。⑨斯:就。⑩辱:受到侮辱。⑪疏:被疏远。从③④段可以看出,孔子认为在人际交往中应遵循什么原则?
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竞争,孔子却强调在人际交往中要“矜而不争”,你同意孔子的看法吗?简要说明理由。
文言文阅读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①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注释】召忽:春秋时齐国人,与管仲同事公子纠。下列划线文言实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尝与鲍叔贾贾:做买卖 |
B.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肖:孝顺 |
C.知我不遭时遭: 遇,逢 |
D.鲍叔既进管仲进:举荐 |
对下列划线词活用情况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穷困: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穷困。 |
B.召忽死之死:为之死。 |
C.知我不羞小节羞: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羞。 |
D.天下不多管仲之贤多: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赞美。 |
对下列文言虚词用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①鲍叔不以我为愚
②以身下之
③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④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
翻译下列文言句子。(共6分)
①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②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