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无论是通过直接侵略还是间接侵略,将极权主义政权强加给自由国家人民,都破坏了国际和平的基础,从而也破坏了美国的安全……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支持那些人民,他们正在抵抗武装起来的少数人或者是外来压力企图加于他们的奴役,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工来规划自己的命运,全世界自由的人民指望着我们支持他们维护他伞兵 自由,如果我们领导不力,我们是可能危及世界和平……而肯定会危及我们自己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杜鲁门1947年3月在国会两院联合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二: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订全部方案,拟谭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各国的全部责任,只有在我们的帮助真正起作用,而且被认为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时候,我们才会给以帮助。……伙伴关系和实力是持久和平的发展的两个支柱,谈判则是第三个支柱。因为通过我们愿意同共产党国家以公平和认真的方式讨论分歧的态度,可以更加令人信服地说明我们是致力于和平的。”
——美国总统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
请回答:
(1)对比材料一、二,分析归纳杜鲁门和尼克松推行的外交政策的异同。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杜鲁门和尼克松时期调整外交政策的原因。
(3)从美国对外政策发生变化的原因中,你得到了什么认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未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生活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榷,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二茶叶在19世纪30年代每年出口5000万磅,1841年增至7000万磅,1851年达9900万磅,几乎增加了一倍。丝的出口,在鸦片战争前一般每年只有几千包,最多不过10010包,1847年增至22000多包。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材料三过春节,贴春联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习俗,春联的内容往往和历史变迁相联系。下列春联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村变化:
春联一: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春联二: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春联三:种责任田仓里储粮翻两番:行大包干银行存款增十倍。
(1)依据材料,归纳威胁小农稳定的主要因素
(2)材料反映中国农业生产的变化有哪些?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3)三对春联各反映了怎样的农业政策?结合所学概要说明各政策实施的影响。

观察下列两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明朝内阁旧址英国内阁会议厅
请回答:
(1)从所处的社会性质来看,18世纪英国的内阁制与同时期中国的内阁制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2)指出两机构首脑如何产生,且与君主的关系各是什么?
(3)从文明发展的角度来看,它们各自对其自身的社会进程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华盛顿在1876年写给友人的信中这样写道:“在我看来,邦联只是个有名无实的空架子,而在其名下的议会亦是徒有虚名,其政策措施多不被人们所关注、执行。”
材料二见下图材料三见下图

请回答:
(1)什么原因导致材料一中的情况?
(2)材料二所反映这种现象的实质是什么?
(3)材料三的图示反映出美国政治的一个什么原则?是哪部法律规定的?
这一原则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根据下列三幅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签订《南京条约》图二:签订《马关条约》图三:签订《辛丑条约》
请回答:
(1) 导致这三个条约签订战争各是什么?
(2) 这三个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有何影响?
(3)图二表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方式有何变化

实施救济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汝之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
——《孔子家语·观思》
材料二: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妇女怀孕后入公立政府组建的“人本院”赡养,实施胎教,婴儿出世后一律由公立的“育婴院”“慈幼院”抚养;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人如果患病或因工作受伤致致残,可以进入社会举办的“医疾院”,得到精心高超的治疗;人到了晚年,则可进入社会举办的“养老院”“恤贫院”,受到“公恤”。
——康有为《大同书》整理
材料三:(国家)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1924年孙中山的《建国纲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并分析评价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二,与孔子相比,康有为的社会福利主张有何特点?并指出其思想来源。
(3)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的民生主张有何发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