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
【甲】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乙】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
(1)何不试之以足?
(2)而剑不行。.写出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先自度其足 ( ) ②反归取之 ( )
③楚人有涉江者( ) ④遽契其舟 (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章划线句子的意思,
宁信度,无自信也。 .假如你当时也在郑人那个集市上或是在楚人的那条船上,面对他们的这种做法,你会如何劝说他们呢?(任选一个作为你劝说的对象)
冰雪文序
张岱
鱼肉之物,见风日则易腐,入冰雪则不败,则冰雪之能寿物也。今年冰雪多,来年谷麦必茂,则冰雪之能生物也。盖人生无不藉此冰雪之气以生,而冰雪之气必待冰雪而有,则四时有几冰雪哉?
若①吾所谓冰雪则异是。凡人遇旦昼则风日,而夜气则冰雪也;遇烦躁则风日,而清净则冰雪也;遇市朝则风日,而山林则冰雪也。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②鱼与龙不之觉耳。
故知世间山川、云物、水火、草木、色声、香味,莫不有冰雪之气。其所以恣③人挹④取受用之不尽者,莫深于诗文。盖诗文只此数字,出高人之手,遂现空灵;一落凡夫俗子,便成臭腐。此期间真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即使其能解能说矣,与彼不知者说,彼仍不解,说亦奚⑤为?故曰:诗文一道,作之者固难,识之者尤不易也。
【注释】①若:像。 ②特:只不过。③恣:放纵,任凭。④挹(yì):舀。⑤奚(xī):什么。
期末九年级语文综合试题卷一(第5页,共6页)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见风日则易腐(容易) | B.盖人生无不藉此冰雪之气以生(借助) |
C.特恨遇之者不能解(痛恨) | D.作之者固难(本来)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其所以恣人挹取受用之不尽者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
B.而夜气则冰雪也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
C.入冰雪则不败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
D.莫深于诗文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诗文一道,作之者固难,识之者尤不易也。
(2)此期间真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冰雪之气”对世间万物有哪两大好处?结合文意,简要作答。
文言文阅读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吴蚧①素服飞②,愿与交欢③,饰名姝④遗之。飞曰:“主上宵旰⑤,岂大将安乐时?”却⑥不受。蚧益敬服。……帝初⑦为飞营第⑧,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⑨?”或⑩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选自《宋史》)
(注释)①吴蚧:南宋抗金名将。②飞:南宋抗金名将岳飞。③交欢;结为友好。交,结交。欢,友好关系。④姝:美女。⑤主上宵旰:皇上勤于政事。主上,皇帝。宵旰,“宵衣旰食’’的略语。宵衣,天不亮就穿衣起身,旰食,延迟到晚上才吃饭。比喻勤于政事。⑥却:推辞。⑦初:当初。⑧第:府第;住宅。⑨何以家为:为什么要安家呢?“何以……为”,表示反问的固定句式,意思是:“为什么用……呢?”⑩或:有人。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或异二者之为(2)吴蚧素服飞
(3)饰名姝遗之(4)蚧益敬服翻译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1)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上面两个文段,甲文作者提出的观点和乙文所记岳飞的品质有什么共同点?乙文所记的几件事中又有哪些是甲文没有论及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
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 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
也。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与千金,不然则否。”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者以势驱之耳。
注释康庄:平坦的大道。 解释文中划线的字词
(1)跳而越者与千金( ) (2)顾见猛虎( )翻译下列句子。
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译文:对于文中提到的三个人,他们的“势”分别是指什么?
文言文阅读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喻( )
(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则( )
(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然( )拟写一句与本文思想相近的格言警句。
翻译句子。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译文:
阅读《愚公移山》,完成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下列划线词词义或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惧其不已也其如土石何 | B.以残年余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C.而山不加增面山而居 | D.汝之不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解释划线词。
①惩山北之塞____②杂然相许____
③寒暑易节_____④汝之不惠_____翻译句子。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面对本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河曲智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因而嘲笑愚公自不量力,太不聪明了。 |
B.文章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虽然增强了艺术效果,但也宣传了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这是应该批判的。 |
C.文中写“太行”、“王屋”二山“高万仞”,用夸张的手法写两山的高大,强调移山艰难,衬托了愚公形象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
D.“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既表明愚公的事业不受众人的拥护,也是为了和下文的智叟形成强烈的对比,加强了讽刺的艺术效果。 |
你是否赞同愚公的做法?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