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大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
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大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选自《贞观政要》)
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答:                                                                   
皇后谏言中讲到晏子历数养马人的罪状,晏子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答:                                                                     
文中有几句活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际点符号的位置。
大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对对联。
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下联: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田饶谓鲁哀公曰:"臣将去君而鸿鹄举①矣。"哀公曰:"何谓也?"田饶曰:"君独不见夫鸡乎?头戴冠者,文也;足傅距②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鸡虽有此五者君犹曰瀹③而食之何则以其所从来近也。夫鸿鹄一举千里,止君园池,食君鱼鳖,啄君菽粟;无此五者,君犹贵之,以其所从来远也。臣请鸿鹄举矣。"

哀公曰:"止!吾书子之言。"田饶曰:"臣闻食其食者不毁其器;荫其树者不折其枝。有士不用,何书其言为?"遂去之燕。燕立以为相。

(节选自《新序•杂事》)

【注】①举:飞去。②傅距:傅,附着;距,雄鸡脚掌后面像脚趾一样突起的部分。③瀹(yuè):煮。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田饶 · 鲁哀公曰

故外户而不闭,是 · 大同(《大道之行也》)

B.守夜不失时, ·

谓为 · 然(《隆中对》)

C.吾 · 子之言

· 诗四句(《伤仲永》)

D.臣闻食 · 食者不毁

其器 · 真不知马也(《马说》)

(2)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4)田饶给鲁哀公讲鸡和鸿鹄的故事,目的是表达  的想法。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 入见   

②民弗 ·   

③忠之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选文运用对比手法塑造曹刿形象,请举一例分析其作用。

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

①古人云:“上善若水。”②世上之人,没有谁不感慨水中蕴藉着的无穷力量,没有谁能说清水包含着怎样的处世智慧?③水很刚劲,遇到岩石,它能努力地将其洞穿;水很懂迂回, 遇到高山  它能巧妙地绕过去 ;水很识时务,遇到堤坝,它能理智地止步。④止步不是不前,而是蓄势。⑤当蓄势到一定高度,它就会气势汹涌、无法阻挡地倾泻而下。⑥人,要学会像水一样蓄势。

(1)第②句中有一处标点使用有误,你的修改建议是:  

(2)根据上下文的句式、句意,把第③句补写完整。

(3)请用一个成语替换第⑤句中画线部分。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亡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注释】①蹊:践踏。②恬:心神安适。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听已,辄默记

  

②儿痴如此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3)读完此文,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月色入户

户:

  

②念无与为乐者

念:

  

(2)下列句中加点的“于”与“相与步于中庭”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皆以美于徐公

B、万钟于我何加焉

C、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你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