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革命的斗争形式与道路的问题,有一种意见认为:“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或几省的胜利。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这则材料最能说明
A.中国革命必须走中心城市武装暴动的道路 |
B.中国共产党没有吸取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
C.党内对中国革命斗争形式与道路存在严重分歧 |
D.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找到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 |
有学者认为,《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该学者的主要
理由应该是
A.法典的制定,奠定了罗马公民法的基础 |
B.法典规定了债务法规,改善了奴隶的处境 |
C.与习惯法相比,该法典内容有大量的扩充 |
D.法典明文公示,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
宋朝大臣文彦博曾说“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这明显地体现出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是
A.皇权高度加强 | B.皇权制度与官僚制度的结合 |
C.皇权制度与神权制度的结合 | D.以官僚体系为工具的中央集权制度正式形成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的上的大毛病。”以下各项表述中,最能体现钱穆这一观点的是
A.秦朝创立皇帝制度和郡县制 | B.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
C.随堂实行科举制度 | D.清朝雍正时期军机处的设置 |
下图描述的是我国封建社会地方权力强弱的变化,其中较为符合实际的是: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汉代从昭宣以下的历任宰相,几乎全是读书人……完全是因其是一读书知识分子而获入仕途。”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①官僚政治体制开始形成②考试为主的选官制度实行
③儒学地位的明显提高④文官为相便于皇帝限制相权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