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于 令 仪 诲 人
曹州①于令仪者,市井人②也,长厚③不忤④物,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⑤,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⑥足以衣食。”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摘自《渑水燕谈录》)
【注释】① 曹州:古地名,今山东曹县。 ② 市井人:做生意的人。 ③ 长厚:为人忠厚。 ④ 忤:触犯。 ⑤ 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 ⑥十千:即一万铜钱。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1)如其欲之 (        )       (2)既 (         )
(3)盗恐(        )             (4)夜十千以归(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耶?
.从于令仪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三则古诗文,完成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 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
[乙]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丙]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
(注:①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 白帝城,忽闻赦书,旋即放舟东下江陵,写下此诗。)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 乘奔御风 (2) 潭中鱼可百许头
(3) 其岸势犬牙差互 (4)其境过清
翻译下列句子。
⑴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⑵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早发白帝城》和《三峡》,同样写猿声,其作用有何不同?
[甲][乙]文中划线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描写方法上有何相似的地方?
下面句中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⑴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⑵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阅读《小石潭记》,然后完成小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以下各组中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夫能不游堕事②其境过清
B.①水尤洌②以其境过
C.①潭西南望②乃记之
D.①坻,为屿,②山峦晴雪所洗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1)水尤清()(2)悄怆幽()
(3)佁然不动()(4)而从者()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理解填空。(5分)
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如写石:“全石以为底”是面,“ ”是点。②远近交错。如写潭:“”是远,“下见小潭”是近。③动静结合。如写鱼:“”是静,“俶尔远逝”是动。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实为写,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为了发展旅游事业。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司马朗传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监试者异之。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朗谓邵曰:“唇齿之喻,岂唯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徒,带山之县必驻,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邵不从。边山之民果乱,内徒,或为寇钞
年二十二,太祖辟为司空掾属,除成皋令,以病去,复为堂阳长。其治务宽惠,不行鞭杖,而民不犯禁。迁充州刺史,政化大行,百姓称之。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建安二十二年,与夏侯悖、藏霸等征吴。到居巢,军士大疫,朗躬巡视,致医药。遇疾卒,时年四十七。(节选自《三国志 魏志 司马郎传》)
【注释】①宄(guǐ):坏人。②钞:掠夺。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疑朗年(隐瞒) B.监试者之(奇特、奇异)
C.为郡内忧之(私下) D.客之(道歉)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监试者其身体壮大托臣讨贼兴复之效
B.今寇未至先徒此可以为援不可图也
C.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D.太祖辟司空掾属贤能之用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2)其治务宽惠,不行鞭杖,而民不犯禁。
结合文意,请你对司马朗这个人物作简要评价。

文言文阅读
哀溺文(12分)
永①之氓②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③。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④之溺大氓⑤者乎?
[注释]永:唐代地名,今永州。 ②氓:民,百姓。 ③寻常:古代计量单位,八尺为寻,十六尺为常,这里指平时。 ④大货:非常多的财物。 ⑤大氓:有钱有势的人。
解释句中划线的词。
①永之氓善游()②中,船破,皆游()
③有顷,益()④又摇其首。溺死()
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②汝愚之甚,蔽之甚!
文中所写落水之人为何被溺死?他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阅读《出师表》选段(12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写出划线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臣本布衣()②由是感激()③深入不()④夙夜忧叹()
翻译句子。
①遂许先帝以驱驰。
②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中的“此”指哪两件事?
读了此文,你认为诸葛亮最可贵的精神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