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为成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丞相)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敇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敇三、四出”,魏征拒不署敇,严词
反驳唐太宗说:“竭泽而渔,非不得渔,明年无渔。”最终此提案没有通过,由此可以
看出( )
| A.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 |
| B.中书省草拟的诏敇超越其部门的权限 |
| C.当时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
| D.体现了三权分立、制衡的原则 |
《老子》中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孝经》中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左传》中记载:“夫民,神之主也。……民之所欲,天
必从之。”《易·贲卦·象辞》中记载:“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以上资料的共同点是
| A.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 | B.体现了中国古代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
| C.说明中国古代没有宗教和神学 | D.说明了中国古代统治者重视民意 |
一对西方夫妇曾在《CTTY》杂志上抱怨,去年圣诞节他们专程钻进云南丽江的玉龙雪山,以为跑到中国西南这偏僻的一角来就可以躲过满世界的圣诞老人、圣诞树,结果,还是未能逃脱,在大峡谷的小旅馆里他们又撞上了圣诞老人。以上材料最能说明
| A.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
| 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
| C.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
| D.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性 |
今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北京、南京、武汉、广州等城市都想申请纪念活动的主办权,其中南京的理由是
| A.辛亥革命在南京爆发 |
| B.在南京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
| C.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并颁布《临时约法》 |
| D.三民主义在南京提出 |
“中共中央机关报的元旦献词或者元旦社论,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见证。”下列元旦献词的标题对应不正确的是
| A.1949年:《将革命进行到底》 |
| B.1954年:《一切为了实现国家的总路线》 |
| C.1967年:《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 |
| D.1979年:《坚定不移地搞好经济建设》 |
1938年9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说,国民党有两个伟大领袖,第一个是孙中山先生,第二个就是蒋介石先生。毛泽东的这一评价是基于蒋介石
| A.指挥北伐战争赢得胜利 | B.继承和实行新三民主义 |
| C.放弃了国民党一党专政 | D.领导和实施全民族抗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