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样本资料来自1996年在上海、哈尔滨对65岁以下的已婚女性及其配偶为调查对象(共3200名)的入户访问
——徐安琪:《择偶标准:五十年变迁及其原因分析》
材料二“解放前结婚要办嫁妆、坐花轿、请吹鼓手,这在新中国都被当成是封建迷信的资本主义的旧观念、旧风俗,要破除,要树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新思想、新风俗。早在50年代,大摆结婚宴席被批评为浪费、不经济。…1964年后人们继续提倡简单节约的婚礼,用新的结婚仪式取代旧的习俗,新娘不再用轿子迎娶,也不再穿红色的嫁衣,亲戚、朋友,同事参加的茶聚取代了婚宴,在茶会上生产队的干部讲话,新郎、新娘讲述相互结识的经过。新郎新娘不是在‘天地桌’前,而是在毛主席像前向父母、亲戚朋友鞠躬行礼。”
——罗梅君(德):《北京的生育婚姻和丧葬》
(1)概括材料一中择偶标准变化的趋势。(6分)
(2)材料二中婚姻习俗在解放后发生了哪些具体变化?(4分)依据材料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如何认识上述婚姻习俗变迁所产生的积极作用。(4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央视《环球视线》2011年1月18日播出《中国形象闪耀“世界的十字路口”》,力图从更多角度、更广阔的视野展示当代中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转引自周宁《鸦片帝国》(1840~1876)
材料二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时至今日,“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上的文章说:“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中国新闻网
材料四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1) 材料一和材料二中西方人对“中国形象”分别做出了怎样的描述?(2分)
(2) 材料三中所述“中国模式”在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方面有哪些表现? “中国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具有怎样的特点?(5分)
(3) 材料四反映了怎样的“中国形象”?结合所学从经济和外交的角度说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是怎样树立起这一形象的?(4分)
(4) 综上所述,请概括影响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主要因素。(2分)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遭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天下,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魏书•高祖纪上》
材料三旧无三长,唯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李)冲以三正治民,所由来远,于是创三长之制而上之。——《魏书•李冲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土地问题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6分)简要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不同原因。(4分)
(2)材料一、三都涉及到政治上的改革,分析其作用方面的共同点。(4分)
(3)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都是历史上成功的改革。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成功必须具备哪些要素?(4分)

君与民的关系曾在中外政治发展中不断探索,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黄宗羲则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材料三:洛克(1632-1704)认为,“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因此人们缔结契约,组建国家,将政治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和对外权。人民推选代表团组成拥有最高权力的立法机关,并选定国家的形式;其他两种权力由君主掌握、法律一经制定,任何人也不能凭借自己的权威逃避法律的制裁。
材料四:康有为在一份代拟奏折中说: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强?盖千百万之胜于数人者,自然之数矣。他在《日本变政记》按语中又说:吾今于此,尚非其时也。
请回答:
(1)材料一图中唐太宗这句话的思想内涵是什么?在其统治政策中是如何体现的?
(2)材料二中三位思想家的观点有何异同?
(3)概括材料三中洛克的思想(不得照抄原文),指出其与孟德斯鸠主张的差异,(4分)说明洛克的基本思想在英国成为近代民国家过程中是如何体现的。
(4)材料四中奏折的主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尚非其时”的社会原因。
(5)概括说明康有为的思想与材料二所反映的中国传统思想、材料三所反映的西方近代思想的关系。

二十世纪70年代,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出现了多极化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盼管制之下……这样结合起来的联营生产意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问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物质上也不再可能。
──《舒曼计划》(1950年5月9日)
请回答:
(1)《舒曼计划》的主要目的和内容是什么?(4分)
材料二:第三条……共同体的活动应包括:
①在各成员国之间取消商品进、出口的关税和定量限制,以及具有同等影响的一切其他措施;
②建立对待第三方圆家的共同关税率和共同贸易政策;
③在各成员国之间,废除阻止人员、劳务和资本自由流动的各种障碍。
──《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1957年3月5日)
(2) 根据材料二,归纳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的主要目标。(4分)
材料四 在决定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的时候,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国际环境,尤其是欧洲发生的变化,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新的机会,美国同欧洲的关系非改不可,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可以维持的伙伴关系,从而共同合作”。
(3) 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分析,尼克松所说的“------尤其是欧洲发生的变化”指的是什么?
为此美国将对欧政策调整为(4)在这前一年美国结束了长期敌视中国的政策,中美关系走向了正常化轨道,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转变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人类追求民主与法制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如果(公民)大会通过了某项议案,那么这一议案就成为所有公民必须遵循和执行的法律。……其中的一些重要法律要委托大会秘书刻碑存证。碑文的开头必然是“议事会和人民议决”,或仅仅是“人民议决”,……雅典民主政权机关的运作机制和操作程序,以及不同构成单位之间的整合关系正是依赖这些法律才得以存在和运行的。
(1)材料一划线部分的内容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什么特征?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雅典民主政体包含的政权机构?
材料二“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权利法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权利法案》在哪些方面限制了国王的权利?
材料三 宪法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首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
(3)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和德国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的实质区别
材料四同盟会宣言:“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敢有帝制自卫者,天下攻击之!”这表明资产阶级要用近代政治制度改造中国社会。
(4)指出民国初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政治制度方面改造中国的举措,并简要分析其历史作用。(6分)
材料五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宪法还指出“我国人民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已经结成了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5)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有哪三项民主政治制度?(6分)并概括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