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大陆市场发展快,市场容量大,台湾“中国钢铁公司”有一半的产品出口大陆,是大陆养着“中钢”。台湾“中国电力公司”用煤发电,但台湾煤资源短缺,台湾当局却严格限制从大陆进口。
材料二:台湾地域狭小,岛上河流较短,很难采到合格的建筑用砂石,当局又严格限制从大陆进口砂石,导致岛内乱采乱挖,砂石价格飞涨。
材料三:台湾岛冬夏季气温分布示意图。
(1)试分析台湾发展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的原因。(6分)
(2)近年来,台湾岛的水旱灾害频度和强度都显著增大,试简析其原因。(4分)
(3)台湾岛东、西两侧的海底地形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台湾岛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分别是什么?其原因是什么?(4分)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说明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
(3)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
下图中A、B地区为高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说明A、B高原地形特征的差异。
(2)根据两高原的能源、矿产资源判断:A以工业为主,B以
工业为主。
(3)B高原降水多,但地表水少,试分析其中的原因
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A城市在B城市的方向。
(2)图甲和图乙比较,比例尺较小的是,判断依据是
。
(3)D区域的年平均降水量在2000mm以上,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提示:从风向、地形和洋流等角度分析)
(4)简述两图中铁路线分布的共同特点及原因。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D附近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试分析该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区位因素。
(2) E地区的气候类型是。该种气候在E所在大洲的分布与在欧洲的分布有哪些不同之处?试分析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20℃等温线西半段的走向及其影响因素。
(2)Q城市所在国家修建连接P、Q两城市之间的铁路,铁路修建时可能遇到哪些困难?(2分)
(3)该铁路的长度最接近( )
A.500千米 | B.1000千米 | C.2000千米 | D.3000千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