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记旧本韩王后
欧阳修
  予少家汉东,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干尧辅颇好学。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是时天下学者杨、刘之作,号为时文,能者取科第,擅名声,以夸荣当世,未尝有道韩文者.予亦方举进士.以礼部诗赋为事。年十有七试于州,为有司所黜.因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则喟然叹曰: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齐未暇学,徒时时独念于予心,以谓方从进士干禄以养亲,苟得禄矣,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
  后七年,举进士及第,官于洛阳。而尹师鲁之徒皆在,遂相与作为古文。因出所藏《昌黎集》而补缀之,求人家所有旧本而校定之.其后天下学者亦渐趋于古,而韩文遂行于世,至于今盖三十余年矣,学者非韩不学也,可谓盛矣。
  呜呼!道固有行于远而止于近,有忽于往而贵于今者,非帷世俗好恶之使然,亦其理有当然者。而孔、孟皇皇于一时,而师法于千万世。韩氏之文没而不见者二百年,而后大施于今,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虽蔽于皙而终耀于无穷者,其遒当然也。
予之始得于韩也,当其沉没弃虚之时,予固知其不足以追时好而取势利,于是就而学之。则予之所为者,岂所以急名誉而于势利之用哉?亦志乎久而巳矣。故予之仕,于进不为喜.退不为惧者,盖其志先定而所学者宜然也。
  集本出于蜀,文字剥画颇精于今世俗本,而脱缪尤多。凡三十年问,闻人有善本者,必求而改正之。其最后卷帙不足,今不复补者,重增其故也。予家藏书万卷,独《昌黎先生集》为旧物也。呜呼!韩氏之文、之道,万世所共尊,天下所共传而有也。予于此本.特以其旧物而尤惜之。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 游:游玩;交往
B.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 悉:全,都
C.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亦未暇学怪:责怪,责备
D.文字刻画颇精于今世俗本,而脱缪尤多 缪:通"谬",谬误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
B.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
C.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
D.岂所以急名誉而干势利之用哉

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追述了作者得韩集、读韩文、作古文的亲身经历,反映了韩氏之文从"沉 投弃废"到"大施于今"的情况,从而也反映出北宋中期"古文"创作逐渐兴 盛的发展过程。
B.本文开头部分记叙丁作者年少时偶然从朋友家得到《昌黎先生文集》的经历。 文中提到的《昌黎先生文集》《昌黎集》《昌黎先生集》以及标题中的"旧本韩 文"均指同一部书。
C.欧阳修认为,韩氏之文的湮没无闻与盛行于世都有其当然之理。韩文的兴废表 明,真正的好文章固然可能"沉投弃废"于一时。但终究会为"万世所共尊, 天下所共传"。
D.欧阳修曾利用其它版本对旧本韩文进行多次修订,补足了缺失的卷帙.使之最 终成为善本。他认为韩文之大行于世,并非因为自己的倡导,而是因为韩文本 身"深厚而雄博"。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
(1)因乞李氏以归。
 (2)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
 (3)特以其旧物而尤惜之。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顾雍字元叹,吴郡吴人也。州郡表荐,弱冠为合肥长,后转在娄、曲阿、上虞,皆有治迹。孙权领会稽太守,不之郡,以雍为丞,行太守事。讨除寇贼,郡界宁静,吏民归服。数年,入为左司马。权为吴王,累迁大理奉常,领尚书令,封阳遂乡侯,拜侯还寺,而家人不知,后闻乃惊。
黄武四年,迎母于吴,既至,权临贺之,亲拜其母于庭,公卿大臣毕会,后太子又往庆焉。雍为人不饮酒,寡言语,举动时当。权尝叹曰:“顾君不言,言必有中。”至饮宴欢乐之际,左右恐有酒失而雍必见之,是以不敢肆情。权亦曰:“顾公在坐,使人不乐”其见惮如此。是岁,改为太常,进封醴陵侯,代孙邵为丞相,平尚书事。时访逮民间,及政职所宜,辄密以闻。若见纳用,则归之于上,不用,终不宣泄。权以此重之。然于公朝有所陈及,辞色虽顺而所执者正。权尝咨问得失,张昭因陈听采闻,颇以法令太稠,刑罚微重,宜有所捐损。权默然,顾问雍曰:“君以为何如?”雍对曰:“臣之所闻,亦如昭所陈。”于是权乃议狱轻刑。
久之,吕壹、秦博为中书,典校诸官府及州郡文书。壹等因此渐作威福,遂造作榷酤障管之利,举罪纠奸,纤介必闻,重以深案丑诬,毁短大臣,排陷无辜,雍等皆见举白,用被谴让。后壹奸罪发露,收系廷尉,雍往断狱,壹以囚见,雍和颜色,问其辞状,临出,又谓壹曰:“君意得无欲有所道?”壹叩头无言,时尚书郎怀叙面詈辱壹,雍责叙曰:“官有正法,何至于此!”
《江表传》曰:权常令中书郎诣雍,有所咨访.若合雍意,事可施行,即与相反覆,究而论之,为设酒食。如不合意,雍即正色改容,默然不言,无所施设,即退告。权日:“顾公欢悦,是事合宜也;其不言者,是事未平也,孤当重思之.,,其见敬信如此。军国得失,行事可不 ,自非面见,口未尝言之。权嫁从女,女顾氏甥,故请雍父子及孙谭,谭时为选曹堂书,见任贵重·是日,权极欢。谭醉酒。三起舞,舞不知止.雍内怒之。明日,召谭,诃责之。因背向壁卧,谭立过一时,乃见遣。
雍兰相十聋年,年七十六,赤鸟六年卒。初疾微时,权令医赵泉视之,拜其少子济为骑
登苎。雍闻,悲曰:“泉善别死生,吾必不起,故上俗及目见济拜也。”权素服临吊,谥曰肃侯。(选自(《三国志·卷五二·吴书七》,有删节)
[注释]①榷酤,亦作“榷沽”,酿酒专卖制度,管制酒业取得酒利,以增加政府财夏收入。②障管,开关隘征税。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州郡表荐表:上表
B.拜侯还寺寺:寺庙
C.毁短大臣短:诋毁
D.面詈辱壹面:当面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顾雍“举动时当”的一组是()
①雍为人不饮酒,寡言语②不用,终不宣泄
③举罪纠奸,纤介必闻④雍责叙曰:“官有正法,何至于此”!
⑤如不合意,雍即正色改容,默然不言⑥明日,召谭,诃责之

A.①④⑥ B.①⑨⑤ C.②④⑤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雍理政有道,孙权封他为侯,但是这样大的事,他的家人事后才知道,可见顾雍不喜炫耀自己的地位。
B.孙权遇有重要举措,常派中书郎向顾雍咨询。如赞成,顾雍就请中书郎吃饭,把问题研究透彻:如不赞成,则沉默不语,以示意孙权重新考虑。
C.顾雍心胸广阔,气量宏大。吕壹获罪,顾雍审案,面对这位曾经迫害自己的犯人,顾雍显得心平气和,还问吕壹还有什么地方要为自己辩护。
D.顾雍教子有方。在孙权嫁侄女的婚宴上,顾雍儿子顾谭醉酒起舞,有失礼仪。顾雍虽然内心生气,却没有当面发作,到第二天才对其严加诃责。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韦睿字怀文,京兆杜陵人也。自汉丞相贤以后,世为三辅著姓。伯父祖征,宋末为光禄勋。睿事继母以孝闻。睿兄纂、阐,并早知名。纂、睿皆好学,阐有清操。祖征累为郡守,每携睿之职,视之如子。时睿内兄王憕、姨弟杜恽,并有乡里盛名。祖征谓睿曰:“汝自谓何如憕、恽?”睿谦不敢对。祖征曰:“汝文章或小减,学识当过之;然而干国家,成功业,皆莫汝逮也。”
宋永光初,袁凯为雍州刺史,见而异之,引为主簿。齐末遣其二子,自结于高祖。义兵檄至,睿率郡人伐竹为筏,倍道来赴,有众二千,马二百匹。高祖见睿甚悦,拊几曰:“他日见君之面,今日见君之心,吾事就矣。”义师克郢、鲁,平加湖,睿多建谋策,皆见纳用。大军发郢,谋留守将,高祖难其人;久之,顾睿曰:“弃骐骥而不乘,焉遑遑而更索?”即日以为冠军将军、江夏太守,行郢府事。初,郢城之拒守也,男女口垂十万,闭垒经年,疾疫死者十七八,皆积尸于床下,而生者寝处其上,每屋辄盈满。睿料简隐恤,咸为营理,于是死者得埋藏,生者反居业,百姓赖之。高祖即位,迁廷尉,封都梁子,邑三百户。天监三年,魏遣众来寇,率州兵击走之。四年,王师北伐,诏睿都督众军。睿遣长史王超宗、梁郡太守冯道根攻魏小岘城,未能拔。睿巡行围栅,魏城中忽出数百人陈于门外,睿欲击之,诸将皆曰:“向本轻来,未有战备,徐还授甲,乃可进耳。”睿曰:“不然。魏城中二千余人,闭门坚守,足以自保,无故出入于外,必其骁勇者也,若能挫之,其城自拔。”乃进兵。士皆殊死战,魏军果败走,因急攻之,中宿而城拔。高祖诏众军进次东陵。魏人服睿威名,望之不敢逼,全军而还。
普通元年夏,迁侍中、车骑将军,以疾未拜。八月,卒于家,时年七十九。遗令薄葬,殓以时服。谥曰严。
(节选自《梁书•韦睿传》)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睿多建谋策,皆见纳用建:提出
B.男女口垂十万垂:接近,临近
C.天监三年,魏遣众来寇寇:侵犯,入侵
D.高祖诏众军进次东陵次:按次序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齐末遣其二子,自结于高祖无故出入于外,必其骁勇者也
B其孰能讥之乎是说也,人常疑之
C魏军果败走,因急攻之遗令薄葬,殓以时服
D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敛赀财以送其行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韦睿祖上世世代代都是三辅地区的名流大姓,兄弟三人都早有名声,伯父对他十分偏爱,问他和两个哥哥的优劣时,韦睿谦虚不敢回答。
B.雍州刺史袁凯,认为韦睿与众不同,任命韦睿担任自己的主簿。后来高祖举兵时,韦睿筹集人马,沿水路投奔了他,高祖拍案叫好。
C.担任江夏太守时,韦睿组织郡城保卫战,坚守一年,百姓因疾病而死的有十之七八,韦睿对他们一一安抚并予以帮助,百姓很信赖他。
D.韦睿统率梁军攻打魏国小岘城,他力排众议,果断出击,很快便攻下了城池。魏军畏惧韦睿的威名,放弃对东陵的进攻,撤军而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杨廷璋字温玉,真定人。家世素微贱,有姊寡居京师,周祖微时,欲聘之,姊以告廷璋。廷璋往见周祖,归谓姊日:“此人姿貌异常,不可拒。”姊乃从之。
周祖从汉祖镇太原,廷璋屡省其姊,周祖爱其纯谨。姊卒,留廷璋给事左右。及出讨三叛,入平国难,廷璋数献奇计。即位,追册廷璋姊为淑妃,擢廷璋为右飞龙使,廷璋固辞不拜。世宗自澶渊还京,言廷璋有干材,迁客省使。泾帅史懿称疾不朝,周祖命延璋往代之。将行,谓之日:“懿不就命,即图之。”廷璋至,屏左右,以诏书示懿,谕以祸福,懿即日载路。俄闻周主崩,延璋呕血不食者数日。
会隰州刺史孙议卒,廷璋遣监军李谦溥领州事。谦溥至,并并人攻其城,议者以为宜速
救之。廷璋日:“隰州城壁坚完,并人卒至,未能为攻县城,当出奇以破之。” 百余
人,许以重赏,由间道遣人约谦溥为内应。既至,即衔枚②夜击,城中鼓噪以出,并人大溃。奏至,世宗诏褒之。
宋初,加检校太尉。吏民诣阙,请立碑颂功德。太祖命卢多逊撰文赐之。李筠叛,潜遣亲信使赍蜡书求援邻境,廷璋获之,械送京师,因上攻取之策,及下诏委以经略。及车驾亲征,诏延璋率所部入阴地,分贼势。贼平,归镇。
廷璋美髯,长上短下,好修容仪,虽见小吏,未尝懈惰。善待士,幕府多知名人。在晋州日,太祖命荆罕儒为钤辖。罕儒以廷璋周朝近亲,疑有异志,每入府中,从者皆持刀剑,欲图廷璋。延璋推诚待之,殊不设备,罕儒亦不敢发,终亦无患。
注释:①并:并州,古地名,在今山西太原一带。②枚:古代行军时为防止喧哗,让士兵衔在口中的竹或木片。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十四》)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祖微时,欲聘之聘:以礼物订婚。 B.廷璋至,屏左右屏:使……退避。
C.廷璋获之,械送京师械:镣铐。 D.潜遣亲信使赍蜡书求援邻境赍:携带。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能体现杨廷璋“有干材”的一组是()
①入平周难,廷璋数献奇计②俄闻周主崩,廷璋呕血不食者数日
③由问道遣人约谦溥为内应④廷璋获之,械送京师,因上攻取之策
⑤好修容仪,虽见小吏,未尝懈惰⑥廷璋推诚待之,殊不设备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③⑤⑥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一项是 ()

A.杨廷璋在周祖地位低的时候劝姐姐嫁给了他,这令周祖对其有了好感。后来周祖镇守太原时杨廷璋常去探望他的姐姐,深得周祖的喜爱而被周祖留在身边供职。
B.在救援隰州的战役中,杨廷璋采取了里应外合的战术,派敢死队趁夜悄悄进攻,让城中士兵呐喊冲出,最后打败了并人,受到了世宗的褒奖。
C.宋初,杨廷璋加官检校太尉。他的功绩得到了朝野双方的好评,官吏百姓到朝廷去,请求立碑赞颂其功德,太祖电令人撰写了碑文赏赐他。
D.杨廷璋很注重仪表的修饰,即使是接见小官吏也不怠慢。同时他善待士人,幕府中有很多知名人士。对待怀疑他的人,他也能坦诚相待。

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居谏垣,不欲碌碌,事无不言,即日上疏论谏职。
译文:
(2)士元怒,排其户,稹袜而走厅后。
译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元稹字微之,河南人。稹八岁丧父。其母郑夫人,贤明妇人也,家贫,为稹自授书,教之学书。稹九岁能属文。十五岁两经擢第。二十四调判入第四等,授秘书省校书郎。二十八应制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登第者十八人,稹为第一,元和元年四月也。制下,除右拾遗。稹性锋锐,见事风生。既居谏垣,不欲碌碌,事无不言,即日上疏论谏职。又论西北边事,皆朝政之大者,宪宗召对,问方略。为执政所忌,出为河南县尉。丁母忧,服除,拜监察御史。四年,奉使东蜀,劾奏故剑南东川节度使严砺违制擅赋,又籍没涂山甫等吏民八十八户田宅一百一十一、奴婢二十七人、草千五百束、钱七千贯。时砺已死,七州刺史皆责罚。稹虽举职,而执政有与砺厚者恶之。使还,令分务东台。浙西观察使韩皋封杖决湖州安吉令孙澥,四日内死。徐州监军使孟昇卒,节度使王绍传送昇丧柩还京,给券乘驿,仍于邮舍安丧柩。稹并劾奏于法。河南尹房式为不法事,稹欲追摄,擅令停务。既飞表闻奏,罚式一月俸,仍召稹还京。宿敷水驿,内官刘士元后至,争厅。士元怒,排其户,稹袜而走厅后。士元追之,后以箠击稹伤面。执政以稹少年后辈,务作威福,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稹聪警绝人,年少有才名,与太原白居易友善。工为诗,善状咏风态物色,当时言诗者称元、白焉。自衣冠士子,至闾阎下俚,悉传讽之,号为“元和体”。既以俊爽不容于朝,流放荆蛮者仅十年。俄而白居易亦贬江州司马。虽通、江悬邈,而二人来往赠答,凡所为诗,有自三十、五十韵乃至百韵者。江南人士,传道讽诵,流闻阙下,里巷相传,为之纸贵。观其流离放逐之意,靡不凄婉。穆宗皇帝在东宫,有妃嫔左右尝诵稹歌诗以为乐曲者,知稹所为,尝称其善,宫中呼为元才子。荆南监军崔潭峻甚礼接稹,不以掾吏遇之,常征其诗什讽诵之。长庆初,潭峻归朝,出稹连昌宫辞等百余篇奏御,穆宗大悦,问稹安在,对曰:“今为南宫散郎。”即日转祠部郎中、知制诰。朝廷以书命不由相府,甚鄙之,然辞诰所出,夐然与古为侔,遂盛传于代,由是极承恩顾。
(选自《旧唐书•卷一百六十六》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执政有与砺厚者恶之恶:厌恶。
B.稹欲追摄,擅令停务摄:拘捕。
至闾阎下俚,悉传讽之讽:嘲讽。
D.朝廷以书命不由相府,甚鄙之鄙:轻视。
以下句子中,分别表现元稹性锋锐、有才名的一组是
A.即日上疏论谏职二十八应制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
B.稹并劾奏于法里巷相传,为之纸贵
执政以稹少年后辈,务作威福工为诗,善状咏风态物色
D.既以俊爽不容于朝宫中呼为元才子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稹作为谏官尽职尽责。议论西北边防事务等朝廷大事,皇上召见他并询问治理策略,可又忌恨他,贬他出京,让他作了河南县尉。
B.元稹先后弹劾过违规擅自收税的节度使、杖毙县令的观察使、违制让丧柩停放邮舍的节度使,还让做违法事的河南尹停止处理政务。
C.元稹和白居易友善,都善于作诗,时称“元、白”;二人遭贬后经常互赠诗作,唱和应答,其流离放逐之情,很是凄婉。
D.唐穆宗很欣赏元稹的诗作,看到他的连昌宫辞等百余篇,非常高兴,当天就调任他作祠部郎中、知制诰;元稹也不负圣望,辞诰盛传于当时。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