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2分)某学生利用以下装置探究氯气与氨气之间的反应。其中A、F分别为氨气和氯气的发生装置,C为纯净干燥的氯气与氨气反应的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F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B装置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E装置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入C装置的两根导管左边较长、右边较短,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C内出现浓厚的白烟并在容器内壁凝结,另一生成物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试用下图中所列各装置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上述反应所产生的各种产物。这些装置的连接顺序(按产物气流从左至右的方向)是(填装置的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可观察到装置①中A瓶的溶液褪色,C瓶的溶液不褪色。A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B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C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
(4)装置②中所加的固体药品是________,可确证的产物是_________,确定装置②在整套装置中位置的理由是__________。
(5)装置③中所盛溶液是__________,可验证的产物是____________。

SO2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燃煤是产生SO2的主要原因。工业上有多种方法可以减少SO2的排放。
(1)往煤中添加一些石灰石,可使燃煤过程中产生的SO2转化成硫酸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可用多种溶液做燃煤烟气中SO2的吸收液。
①分别用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SO3溶液和NaOH溶液做吸收液,当生成等物质的量NaHSO3时,两种吸收液体积比V(Na2SO3): V(NaOH)=
②NaOH溶液吸收了足量的SO2后会失效,可将这种失效的溶液与一定量的石灰水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使NaOH溶液再生,再生过程的离子方程式是
(3)甲同学认为BaCl2溶液可以做SO2的吸收液。为此甲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夹持装置和加热装置略,气密性已检验):

已知:Na2SO3(固体) + H2SO4(浓)Na2SO4 + SO2↑+ H2O
反应开始后,A中Na2SO3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同时有白雾生成;B中有白色沉淀。甲同学认为B中白色沉淀是SO2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的BaSO3,所以BaCl2溶液可做SO2吸收液。
乙同学认为B中的白色沉淀是BaSO4,产生BaSO4的原因是:
①A中产生的白雾是浓硫酸的酸雾,进入B中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

为证明SO2与BaCl2溶液不能得到BaSO3沉淀,乙同学对甲同学的实验装置做了如下改动并实验(夹持装置和加热装置略,气密性已检验):

反应开始后,A中Na2SO3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同时有白雾生成;B、C试管中除了有气泡外,未见其它现象;D中红色褪去。
③试管B中试剂是溶液;滴加浓硫酸之前的操作是
④通过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实验室制备1,2二溴乙烷的反应原理如下:
CH3CH2OHCH2===CH2CH2===CH2+Br2―→BrCH2CH2Br
乙醇 1,2二溴乙烷 乙醚
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140 ℃脱水生成乙醚。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图所示,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状态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密度/g·cm-3
0.79
2.2
0.71
沸点/℃
78.5
132
34.6
熔点/℃
-130
9
-116

(1)在此制备实验中,要尽可能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170 ℃左右,其最主要目的是_____;(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引发反应b.加快反应速度
c.防止乙醇挥发d.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
(2)在装置C中应加入________,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水b.浓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3)判断该制备反应已经结束的最简单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1,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_______层(填“上”或“下”);
(5)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Br2,最好用________洗涤除去;(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水b.氢氧化钠溶液
c.碘化钠溶液d.乙醇
(6)若产物中有少量副产物乙醚,可用__________的方法除去;
(7)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又不能过度冷却(如用冰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己酮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实验室常用下列方法制备环己酮

环己醇和环己酮的部分物理性质见下表

物质
相对分子质量
沸点(℃)
密度(g/cm-3,20℃)
溶解性
环己醇
100
161.1
0.9624
能溶于水和醚
环己酮
98
155.6
0.9478
微溶于水,能溶于醚

现以20mL环己醇与足量的Na2Cr2O7和硫酸的混合液充分反应,制得主要含环己酮和水的粗产品,然后进行分离提纯,分离提纯过程中涉及到的主要步骤有(未排序)
a、蒸馏,除去乙醚后,收集151℃~156℃馏分
b、水层用乙醚(乙醚沸点34.6℃,易燃烧)萃取,萃取液并入有机层
c、过滤
d、往液体中加入NaCl固体至饱和,静置,分液
e、加入无水MgSO4固体,除去有机物中少量水
(1)上述分离提纯步骤的正确顺序是(填字母)
(2)以下关于萃取分液操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水溶液中加入乙醚,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塞上玻璃塞,如图用力振荡
B、振荡几次后需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放气
C、经几次振荡并放气后,手持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
D、分液时,需先将上口玻璃塞打开或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再打开旋塞待下层液体全部流尽时,再从上口倒出上层液体
(3)蒸馏提纯时,下列装置中温度计位置正确的是,可能会导致收集到的产品中混有低沸点杂质的装置是

(12分)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探究铝等金属的性质:将一置于空气中的铝片投入浓氯化铜溶液中,铝片表面出现一层海绵状暗红色物质,接下来铝片上产生大量气泡,产生的气体,具有可燃性,溶液温度迅速上升。若用同样的铝片投入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在短时间内铝片无明显变化。
(1)铝与氯化铜溶液能迅速反应,而与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在短时间内不反应的原因可能是
A.铝与Cl反应,铝与SO42—不反应
B.氯化铜溶液酸性比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酸性强
C.硫酸铜水解生成硫酸使铝钝化
D.氯离子能破坏氧化铝表面薄膜,而硫酸根离子不能
E.生成氯化铝溶于水,而生成硫酸铝不溶于水
(2)放出的气体是,请分析开始阶段产生气体的速率不断加快的原因是
(3)某同学通过其它的实验操作,也能使铝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加快,他采取的措施可能是
A.用砂纸擦去铝片表面的氧化膜后投入硫酸铜溶液中
B.把铝片投入热氢氧化钠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洗涤,再投入硫酸铜溶液中
C.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再投入铝片
D.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再投入铝片
(4)除去氧化铝的铝片与镁片为电极,在X电解质溶液中构成原电池,列表如下:

选项
铝电极
电解质
负极反应
正极反应
A
负极
NaOH
2Al-6e+8OH=2AlO2+4H2O
6H2O+6e=6OH+3H2
B
负极
稀盐酸
2Al-6e=2Al3+
6H++6e=3H2
C
正极
浓硝酸
Mg+2e=Mg2+
2NO3+4H+-4e=2NO2↑+2H2O

其中正确的是(填序号),由此推知,金属作电极不仅与本身性质相关,而且与有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