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阅读《论语》五则,完成18—19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第九》) .解释文中划线字的意思。
说( ▲ )三( ▲ ) 弘毅( ▲ ) 惑(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第三则中的“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你认为,曾子说这番话的用意是什么? ▲ 。
阅读(公输》,完成后面小题。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
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不可谓知类( ) ② 吾义固不杀人( )
③ 请说之( ) ④ 子墨子九距之(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②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子 墨 子 闻 之②舍 其 粱 肉用原文语句填空。
①墨子与公输盘一见面,就向他提出了“”的请求。之后墨子又提出“”是想让公输盘答应他的请求。
②表明墨子与公输盘假想的攻守战结果的语句是:“。”墨子是用什么办法说服公输盘的?请结合原文概述。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遂许先帝以驱驰( )③深入不毛( )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A.恐托付不效。愿陛下托臣以计贼兴复之效。 | B.谓为信然。欲信大义于天下。 |
C.将军宜枉驾顾之。辍耕之垄上。 | D.由是先主遂诣亮。由是感激。 |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第②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四字短语回答。
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临危受命和。(2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第后面小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 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土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亡:死国:
(2)为天下唱。唱:(3)陈胜、吴广皆次当行。次:下面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译文:扶苏因为多次劝谏秦始皇的缘故,始皇派他到边疆去带兵。 |
B.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译文:即使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用它来交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呢? |
C.与臣而将四矣。译文:加上我已经有四个人了。 |
D.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
译文:百姓谁敢不用箪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浆来欢迎将军呢?通过对天下形势的分析,陈胜认为起义能够成功的条件有哪两个?
读了这篇短文后,你觉得陈胜是一个怎样的人?
胡亥诈为受始皇诏,更为书赐长子扶苏曰:“今汝与蒙恬将师数十万以屯边,十有余年矣,无尺寸之功;乃反数上书直言诽谤我所为,以不得罢归为太子,日夜怨望。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蒙恬不匡正①,为人臣不忠,其赐死,以兵属裨将②王离。”
使者至,发书③,扶苏泣,入内舍,欲自杀。蒙恬止之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请复请,复请而后死,未暮也。”使者数趣之。扶苏为人仁,谓蒙恬曰:“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即自杀。蒙恬不肯死,使者即以属吏,系于阳周④。(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改动)
【注释】①匡正:纠正。②裨将:副将。③发书:打开诏书。④系于阳周:关押在阳周。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以兵属裨将王离”中“属”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
B.神情与苏、黄不属(《核舟记》) |
C.属引凄异(《三峡》) |
D.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
将文中画直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陛 下 居 外 未 立 太 子 使 臣 将 三 十 万 众 守 边 公 子 为 监 《陈涉世家》中说扶苏多次劝谏皇上,本段选文中哪句话印证了它?
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卜者知其指意指:
(2)乃丹书帛曰书:
(3)固以怪之矣以: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陈胜是怎样为起义做舆论准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