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少有美誉
献之字子敬,少有盛名。而高迈不羁,虽闲居终日,容止不殆,风流为一时之冠。尝与足徽之、操之俱谢安,二兄多言俗事,献之寒温而已。既出,客问安王氏兄弟优劣,安曰:“小者佳。”客问其,安曰:“吉人之辞寡,以其少言,故知之。”尝与徽之共在一室,忽然火发,徽之走,不遑取履,而献之神色恬然,徐呼左右扶出。夜卧斋中,而有偷人入其室,盗物都尽。献之徐曰:“偷儿,青毡我家旧物,可特置之。”群偷惊走。
工草隶,善丹青。七八岁时学书,羲之密从后掣其笔,不得,叹曰:“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尝书壁为方丈大字,羲之甚以为能,观者数百人。桓温尝使扇,笔误落,因画作乌驳犊牛,甚妙
(选自《晋书·王献之传》,有删改)
【注】①容止:容貌举止。②殆:懈怠。③吉人:这里指优秀的人。④乌驳:黑色。
用斜线( / )给下面文言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画一处)。
①客 问 安 王 氏 兄 弟 优 劣 ②徐 呼 左 右 扶 出
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俱谢安(       )      ②客问其   (       )
③徽之走(       )      ④桓温尝使扇(       )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①吉人之辞寡,以其少言,故知之。 ②笔误落,因画作乌驳犊牛,甚妙。 
文章第②段主要写了王献之在书画方面的成就,写了哪些事情,请用自已的语言简要概括。
文中的献之、徽之就是王子敬、王子猷,结合下面链接的《人琴俱亡》,说说你更欣赏谁,为什么?
【链接材料】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解释下面的划线词语。
无与为乐者( )⑵至承天寺( )
⑶怀民未寝( )⑷相与步于中庭(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 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
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 的心境。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⑥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⑧,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选自王肃《孔子家语》)
[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②益:长进。③损:减损。④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⑤说:谈论。⑥视:看,比照。⑦化:融和。⑧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陋室,惟吾德____________②无案牍之形____________
③商好与贤己者____________④赐说不若己者___________
在《古汉语词典》中,“日”字有以下几个义项。请根据语境判断哪一个义项最适合【乙】段“则商也日益”一句中的“日”字。(只需填序号)()

A.日子 B.白天 C.每天,一天天地 D.太阳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段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
[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自丁”,[乙]段“不知其人,视其友”、“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话题。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一)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二)王子猷居山阴(节选)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日:“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意思。
无与为乐者念:________________
少闲人但:________________
③即使夜乘小船之就:________________
门不前而返造:________________
翻译下列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
《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

阅读【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回答后面的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竹似贤①,何哉?竹本②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③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④者。竹心空,空以体⑤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⑥者。竹节贞⑦,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⑧,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⑨为庭实⑩焉。(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释】①贤:贤者。②本:根。③善建不拔:意志坚定不移。④中立不倚:处事正直,不偏不倚。⑤体:体悟。⑥虚受:虚心接受。⑦贞:坚贞。⑧名行:指人的名节、品行。⑨之:代词,指竹子。⑩实:充实。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⑴ 可远观而不可玩焉:
⑵ 陶后有闻:
⑶ 竹本,固以树德:
险一致者: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⑵ 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甲】文从莲的 、品性四个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从竹的本固、性直、 、节贞四个方面联想竹的君子之德。
从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两方面看,【甲】【乙】两文相同之处各是什么?
写作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各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 惟吾德()(2)无案牍之形()
(3濯清涟而不() (4) 可远观而不可玩焉()
翻译下列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甲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述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或情操?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