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回答后面的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竹似贤①,何哉?竹本②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③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④者。竹心空,空以体⑤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⑥者。竹节贞⑦,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⑧,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⑨为庭实⑩焉。(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释】①贤:贤者。②本:根。③善建不拔:意志坚定不移。④中立不倚:处事正直,不偏不倚。⑤体:体悟。⑥虚受:虚心接受。⑦贞:坚贞。⑧名行:指人的名节、品行。⑨之:代词,指竹子。⑩实:充实。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⑴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⑵ 陶后鲜有闻:
⑶ 竹本固,固以树德:
⑷ 夷险一致者: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⑵ 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甲】文从莲的 、 、 、品性四个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从竹的本固、性直、 、节贞四个方面联想竹的君子之德。
从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两方面看,【甲】【乙】两文相同之处各是什么?
写作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牧竖①》一文,完成下面题目。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②。各登一树,相去③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④。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⑤;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⑥。其一竖又在彼树致⑦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⑧彼,跑⑨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选自《聊斋志异》)
【注】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谋分捉之:商量好每人捉一只小狼。③去:距离。④仓皇:惊慌。⑤嗥(háo):狼的叫声。⑥号(háo)且爬抓:一边大声吼叫,一边抓挠树身。 ⑦致:使。⑧趋:向,到。 ⑨跑(páo):同“刨”,兽用前爪刨地。解释划线的词语。
①意甚仓皇()②大狼闻声仰视()
③狼闻声四顾()④气已绝矣()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久之不动
A.何不试之以足(《郑人买履》) | B.故时有物外之趣(《幼时记趣》) |
C.学而时习之(《<论语>八则》) | D.久之,目似瞑(《狼》) |
用“/”划出下列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
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
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八则》)同是人与狼的较量,《狼》中的屠户与本文中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和《赤壁赋》选段,完成下面题目。(共12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壬戌之秋,七月既望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②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③。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④,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注释】 ①既望:农历十六日。②属:致意,引申为劝酒。③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任凭小船在宽广的江面上飘荡。④冯(píng)虚御风:在天空中驾风遨游。冯虚,凭空、凌空。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词或短语。
①念无与为者()②遂至承天寺()
③水波不兴()④遗世独立()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甲段中“闲人”指不贪恋名利而能从容流连美景的人。请结合乙文的内容说说“闲人”在夜游赤壁中是怎样体现的。
下列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闲人如吾两人者”和“羽化而登仙”透露出作者悲观消极、企图逃避的情绪。 |
B.乙段中“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与王勃的“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相类似。 |
C.张怀民与苏轼一样,都是投身自然、不争名利之人,这从“怀民亦未寝”可以看出。 |
D.甲、乙两段中都写到月光的皎洁,寄托了作者的情感追求。 |
阅读下面的文言诗文,完成下面题目。
王修字叔治,北海营陵人也。年七岁丧母。年二十,游学南阳,止张奉舍。奉举家得疾病,无相视者,修亲隐恤之,病愈乃去。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以为主簿,守高密令。顷之,郡中有反者。修闻融有难,夜往奔融。贼初发,融谓左右曰:“能冒难来,唯王修耳!”言终而修至。
谭复欲攻尚,修谏曰:“兄弟还相攻击,是败亡之道也。”谭不听,遂与尚相攻击,请救于太祖。太祖既破冀州,谭又叛。太祖遂引军攻谭于南皮。修时运粮在乐安,闻谭急,将所领兵及诸从事数十人往赴谭。至高密,闻谭死,闻谭死,下马号哭曰:“无君焉归?”遂诣太祖,乞收葬谭尸。太祖欲观修意,默然不应。修复曰:“受袁氏厚恩,若得收敛谭尸,然后就戮,无所恨。”太祖嘉其义,听之。
魏国既建,为大司农郎中令。顷之,病卒官。
(节选自《三国志·卷十一·魏书十一》)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游学南阳,止张奉舍(落脚、住) | B.遂诣太祖,乞收葬谭尸(拜访) |
C.将所领兵及诸从事数十人往赴谭(将要) | D.然后就戮,无所恨(遗憾)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北海孔融召以为主簿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B.下马号哭曰:“无君焉归?”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C.言终而修至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
D.太祖遂引军攻谭于南皮骈死于槽枥之间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奉举家得疾病,无相视者,修亲隐恤之,病愈乃去。
②兄弟还相攻击,是败亡之道也。结合文中材料,评价王修这一人物形象。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
夏后伯启与有扈①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不浅②,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③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昧,琴瑟不张④,钟鼓不修⑤,子女不饬⑥,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
【注】①夏后伯启、有扈:古代人名②浅:糖,窄小。③教:这里指教化④张:乐器上弦⑤修:设置⑥饬:通“饰”,修饰解释划线字。(4分)
(1)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善( ) (2)尊贤传使能使( )画线旬“夏后伯启与有扈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夏后伯启与有扈氏攻打甘泽却没有取得胜利,大臣们请求再次出兵攻打。 |
B.夏后伯启与有扈氏攻打甘泽却没有取得胜利,六位大臣请求再次出兵攻打。 |
C.夏后伯启与有扈氏在甘泽作战却没有取得胜利,大臣们请求再次出兵攻打。 |
D.夏后伯启与有扈氏在甘泽作战却没有取得胜利,六位大臣请求再次出兵攻打。 |
夏后伯启打仗不胜,他认为原因是: (2分)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8分)
橘逾淮为枳
①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日:“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②左右对日:“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日:‘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日:‘坐①盗。”’
③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④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⑤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⑥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本文选自《》,该书主要记载—: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晏子的言行。(2分)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下列对晏子使楚成功的原因分析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晏子本以善于辞令出名,机智善辩,很有外交才干。 |
B.晏子拥有渊博的学识,“橘枳”之喻证明知识就是力量。 |
C.晏子面对强权能勇敢从容,毫不畏惧。 |
D.晏子是著名的政治家,拥有一颗拳拳爱国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