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二)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选自《论语》)
注:1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2不堪:无法忍受。
.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思。
(1)有仙则            (2)惟吾馨                    (3) 是陋室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文阅读(共9分)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④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遂先帝以驱驰 ②以其咎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翻译:
②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翻译:
选段中诸葛亮“报先帝而忠陛下”的原因是什么?
答: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理解文中加线的词语。
(1)负箧屣()(2)主人日食()
(3)白玉之环()(4)皆绮绣()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2)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下列句子“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A.足肤皲裂而不知 B.执策而临之 C.学而不思则罔 D.出淤泥而不染

读了宋廉求学的故事,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都受到哪些有益的启发。

阅读《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在横线上解释文中加线词语的意思:
(1)世耕: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日仲永:___________________
(3)前时之闻:___________________(4)之天: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各组加线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借旁近之夸父日逐走
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不能其一处也
C.又七年,还扬州屠后断其股
D.于舅家之但当涉猪,往事耳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共4分,各2分)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仲永作诗由“___________”到“________”,充分说明了___________。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线词语: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余以为妙绝()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②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写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盛爱牡丹”有什么作用?



读文赏荷:(4分)
(1)赏荷,可观其形美。[乙]段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描绘雨后荷花的语句是“”。(用原文填空)(2分)
(2)赏荷,可品其神美。[甲]段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段赞荷为“花中仙子”。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甲】出师表(节选)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晏子患善恶不分
齐侯问于晏子曰:“为政何患?”对曰:“患善恶之不分。”公曰:“何以察之?”对曰:“审择左右,左右善,则百僚各得其所宜,而善恶分。”孔子闻之曰:“此言也信矣!善言进,则不善无由入矣;不善言进,则善无由入矣。”
(《说苑·政理》)
解释下面句中加线词语。
(1)恢弘志士之气     (2)宜付有司其刑赏
(3)为政何   (4)此言也
下面各项加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此诚危急存亡秋也 患善恶不分
B.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百僚各得其所宜
C.俱一体   政何患
D.光先帝遗德何察之

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2)善言进,则不善无由入矣;不善言进,则善无由入矣。
                                        
甲文诸葛亮希望后主“       ”(限填6个字),与乙文晏子和孔子的话相一致,但又有区别。
请引用甲文相关语句,分析乙文为政“善恶不分”会有哪些后果?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