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报恩塔[明]张岱
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则报恩塔也。报恩塔成于永乐初年,非成祖开国之精神、开国之物力、开国之功令,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成焉。
塔上下金刚佛像千百亿金身。一金身,琉璃砖十数块凑砌成之,其衣褶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斗榫合缝,信属鬼工。烧成时,具三塔相,成其一,埋其二,编号识之。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
夜必灯,岁费油若干斛。天日高霁,霏霏霭霭,摇摇曳曳,有光怪出其上,如香烟缭绕,半日散。永乐时,海外夷蛮重译至者百有余国,见报恩塔,必顶礼赞叹而,谓四大部洲所无也。                                                   (选自《陶庵梦忆》)
[注释]①报恩塔:在南京中华门外报恩寺内,始建于三国,明成祖永乐十年重建,后毁于战火。②窑器:陶瓷器具。③斗榫(sǔn)合缝:形容榫头和卯眼非常适合,不露缝隙。④识:标记。⑤工部:指掌管工程建筑的衙门。⑥重译:言语不通需辗转翻译。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则报恩塔                     (2)烧成时           
(3)半日                         (4)必顶礼赞叹而去       
下列各句中的而 与“中国之大古董”中的“之” 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A.齐习辞者也
B.乃记而去
C.往来于荒村野水
D.非成祖开国精神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鹰击于殿上    秦王色
长跪而之曰有先生也
下列划线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A.天下缟素  B.置人所鱼腹中 C.优劣得所  D皆指陈胜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试举一例,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

曹公①南征表②,会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请降。先主③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此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④数千两,日行十余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或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节选自《三国志·先主传》)
(注释)①曹公:指曹操。②表:指刘表,任荆州牧。刘表死后,其次子刘琮继任荆州牧。③先主:指刘备。曹操南往时,刘备退军投奔刘表,刘表以上宾礼待之。④辎重:军用器械、粮草、营帐、服装等的统称。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表卒(2)遂其众去
下列各项中“以”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何拒之

A.卷石底
B.今吾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C.扶苏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D.塞忠谏之路也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后人评价刘备是一位“仁主”。请从文中找出依据并加以说明。

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②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③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④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1)寡人以五百里之地安陵
(2)故不意也
(3)休降于天
(4)寡人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阅读文章③④两段,概括秦王对唐雎的态度、情感的变化过程。
愤怒——色挠——
作为外交使臣,唐雎具有高超的说话技巧,你认为主要表现在哪里?请作简要分析。

草书大王
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②。一日得句③,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 并不自识。诟其侄曰⑤:“汝胡不早问⑥,致余忘之。”
注:①流辈:人们。②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③得句:得到佳句。④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⑤诟(ɡòu):责骂。⑥胡:为什么。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①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 ________ ②使侄录之 ________③执所书问曰 ________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丞相熟视久之, 并不自识。
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3分)

《桃花源记》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字词的的含义。(2分 )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2)如外人
下面划线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