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报恩塔[明]张岱
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则报恩塔也。报恩塔成于永乐初年,非成祖开国之精神、开国之物力、开国之功令,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成焉。
塔上下金刚佛像千百亿金身。一金身,琉璃砖十数块凑砌成之,其衣褶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斗榫合缝,信属鬼工。烧成时,具三塔相,成其一,埋其二,编号识之。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
夜必灯,岁费油若干斛。天日高霁,霏霏霭霭,摇摇曳曳,有光怪出其上,如香烟缭绕,半日散。永乐时,海外夷蛮重译至者百有余国,见报恩塔,必顶礼赞叹而,谓四大部洲所无也。                                                   (选自《陶庵梦忆》)
[注释]①报恩塔:在南京中华门外报恩寺内,始建于三国,明成祖永乐十年重建,后毁于战火。②窑器:陶瓷器具。③斗榫(sǔn)合缝:形容榫头和卯眼非常适合,不露缝隙。④识:标记。⑤工部:指掌管工程建筑的衙门。⑥重译:言语不通需辗转翻译。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则报恩塔                     (2)烧成时           
(3)半日                         (4)必顶礼赞叹而去       
下列各句中的而 与“中国之大古董”中的“之” 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A.齐习辞者也
B.乃记而去
C.往来于荒村野水
D.非成祖开国精神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
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选自《战国策·楚策》)
【注】①昭奚恤:人名,楚国当时著名的将领。②江乙:人名,魏国人,很有智谋,当时在楚国做事。③果诚:果真。④子:你。⑤长:做……首领。⑥甲:军队。
释划线的词语。
①吾北方之畏昭奚恤()
②群臣莫()
③兽见之皆()
④以为狐也()
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曹刿论战》)
B.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C.得之则生,弗得则死(《鱼我所欲也》)
D.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用“/”划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今王之地方五千里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⑵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简要说说本文说理与《邹忌讽齐王纳谏》有什么相同之处?

文言文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⑤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
⑥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释句中划线的词
(1)吾日三吾身。()
(2)学而不思则()
(3)死而后()
(4)其乎()
翻译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中两个“其”和两个“之”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也相同。
B.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也不同。
C.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不同。
D.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相同。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主要阐述的是学习态度,指出要虚心向一切人学习。
B.“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用反问的语气,强调了学习知识不在于让别人了解,而在于提高自己。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阐述的是做学问不能不懂装懂。
D.“岁寒然后知松柏之最后凋也”比喻君子有宽广的胸怀。

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够,结合课文说说,并阐明今后的打算。

亭林①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②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清朝艺苑》
[注释]①亭林:即顾炎武。②亭障:边塞岗亭、堡垒。
解释下面划线的词。(2分)
(1)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书释:
(2)其风土咨:
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
遇 边 塞 亭 障 呼 老 兵 诣 道 边 酒 垆 对 坐 痛 饮。
翻译下面的语句。(3分)
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
这段文字主要表现了顾炎武的哪些特点?(3分)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翻译下列句子。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孙权指导吕蒙读书的方法和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方法:
目的:
从吕蒙的变化中,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学习本文的启示。

文言文阅读
梵天寺木塔
沈 括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解释下面划线的字。
其塔动()②吾剑之所从坠()
乘奔御风()④项为之( )
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履:郑人有欲买者人其板
B.于:其剑自舟中坠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
C.之:至市钱帅登
D.以:何不试之足乃瓦布之

翻译下面的句子。
(1)但逐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2)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上文写人着墨不多,却很生动,找出文段中描写喻皓心理活动的一个词语,说说表现了他当时什么样的心理活动?(3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