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桃花源记》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字词的的含义。(2分 )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2)如外人              
下面划线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解释划线的词。
⑴故不意也(▲)⑵寡人与(▲)
⑶虽千里不敢,岂直五百里哉(▲)⑷请广于君(▲)
第二段中最能表现秦王骄横无理、盛气凌人的句子是: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岂直五百里哉?
在我国历史上,像唐雎那样出使不辱使命的人还有很多,请用一句话试举一例(人物,事情)。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
(1)今者来(▲)(2)北面而持其驾(▲)
(3)我欲楚(▲)(4)吾多(▲)
翻译下面的句子。
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由这则寓言写出一个成语:
读了这则寓言你有什么启发?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解释下面划线词的意思。
(1)项为之(▲)(2)虫草为林(▲)
(3)鹤云端(▲)(4)数十(▲)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2)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读了此文,你得到的最大启示是什么?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
(1)以是人多以书余 (2) 走送 (3) 礼愈
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作者在学习上遇到的矛盾是什么? 他是如何解决的? 20.从选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1)
(2)(3)
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2分)
李恂字叔英,安定临泾人也。……拜兖州刺史①,以清约率下,常席羊皮,服布被。迁张掖太守②,有威重名。时大将军窦宪将兵屯武威,天下州郡远近莫不修礼遗,恂奉公不阿,为究所奏免。
后复征拜谒者④,使持节领西域副校尉④。西域殷富,多珍宝,诸国侍子及督使贾胡数遗恂奴婢、宛马、金银、香罽之属⑤之属,一无所受。(《后汉书·李恂传》)
[注释]:①刺史:当时是一个州的监察官。②太守:一个郡的行政长官。③谒者:官名,皇帝的近侍官。④使持节领西域副校尉:官名:掌管玉门关以西非汉族地区军政大权。⑤厨(jì毛做成的毡子一类的东西。
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3分)。
(I)张掖太守:(2)兵屯武威:
(3)不修礼遗:
请用“/”划分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节奏停顿。(1分)
天下州郡远近莫不修礼遗
“拜兖州刺史,以清约率下”的意思是:
请从文中找出李恂不受馈原因的句子.
从李恂不受馈的行为中,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品质?你对李恂又有什么评价?(4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