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桃花源记》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字词的的含义。(2分 )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2)如外人              
下面划线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2)泯然众人矣。

伤仲永(节选)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B.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C.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D.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下面各组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隶(属于)耕

B.其文理(文章的道理)皆有可观者

C.日扳(同“攀”,引)仲永环谒于邑人

D.不能称(相当)前时之闻

(3)下面对文意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文中“未尝识书具”与“忽、即、立”三个词,展示了一个天资非凡的神童形象。

B.“不使学”是方仲永“泯然众人”的根本原因,也暗示了他父亲的愚昧无知。

C.文章略写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详写才能变化的情形,这样安排暗含了文章的主旨。

D.作者王安石写这篇文章,意在以方仲永为反面例子,来说明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愚溪诗序(节选)

柳宗元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 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士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注:龂龂,争论不休。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

B.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

C.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

D.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邀请

B.诣太守,说如此 诣:到

C.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故:缘故

D.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 利:利益

(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桃花源中的人们生活在"土地平旷""阡陌交通"的地方,他们与世隔绝,过着一种怡然自得、令人向往的幸福生活。

B.太守派人随渔人一起前往桃花源最终迷路一事,既增添了桃花源的神秘色彩,又暗示了桃花源式的生活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C.宁武子"邦无道则愚",颜子"终日不违如愚",作者认为他们都是聪明睿智之入假装愚蠢,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愚蠢。

D.两文都写到了小溪周边的景物,前文以渔人的经历为线索,后文以"愚"为线索,两文均以描写和议论为主,表明作者超然物外之志。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②爱是溪,人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 忘也。”及长,遍览古藉,博闻强志,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自宋•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

患:  

俟能讽诵乃已

俟:  

博闻强志

志: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①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2分)

②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2分)

(3)概括选文所写司马光在学习上的特点,并结合文句加以分析。(3分)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3分)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