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每小题2分)完成(1—4)题
岳阳楼记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 吾谁与归?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前人之述备矣/众妙毕备 |
B.南极潇湘/初极狭 |
C.薄暮冥冥/不宜妄自菲薄 |
D.而或长烟一空/一食或尽粟一石 |
下面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
B.属余作文以记之。 |
C.河曲智叟亡以应。 |
D.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
下面翻译句子不正确的一项( )
A.微斯人, 吾谁与归? 没有真样的人,我和谁一道呢? |
B.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早晨天气晴朗,黄昏天气阴沉,气象变化万千。 |
C.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虽然如此,那么(洞庭湖)想背面通向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湘的尽头。 |
D.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不同吧。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先写岳阳楼的雄伟景观,再借景抒发不同的览物之情,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
B.”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滕子京,也体现了作者欲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
C.选文中的“乐”与《醉翁亭记》中的“乐”相同,都是追求与民同乐的理想境界。 |
D.选文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由景抒情,由情入议。句式骈散结合,行文富于变化。 |
阅读北宋文莹的《食粥心安》一文。(14分)
范仲淹家贫,就学于南都书舍①。日煮粥一釜②,经夜遂凝,以刀画为四,早晚取其二,断齑③数十茎啖④之。留守⑤有子同学,归告其父,馈以佳肴。范仲淹置之,既而悉败矣。留守子曰:“大人⑥闻汝清苦,遗以食物,何为不食?”范曰:“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已久,今遽享盛馔⑦,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
【注释】①南都书舍:当时著名的书院。 ②釜(fǔ):锅。③齑jī:腌菜。④啖(dàn):吃。⑤留守:官职名称。⑥大人:指自己的父亲。⑦馔(zhuàn):饭菜。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日煮粥一釜( )②既而悉败矣( )
③大人闻汝清苦( )④遗以食物( )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范仲淹置之
A.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 | B.不以木为之者 (《活板》) |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 D.录毕,走送之 (《送东阳马生序》)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盖 食 粥 安 已 久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归告其父,馈以佳肴。(2分) (2)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铭》)(2分)阅读上文,说说范仲淹为什么不要馈赠?(2分)
阅读岳飞的《论马》。
骥①不称②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③,然非精洁宁饿死不受,介胄④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⑤,犹可二百里;褫⑥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注释】①骥(jì):良马。②称:衡量。③斛(hú):量器名,也是容量单位,十斗为一斛。④介胄:披上战甲。⑤酉:酉时,指傍晚。⑥褫(chǐ):解除,解下。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故常奇之()②不甚疾()
③不汗()④日啖刍豆数斗()选出下列加点的虚词“其”与“称其德也”中的“其”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A.其真无马耶 | B.俟其欣悦 | C.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 D.不能指其一端 |
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两处)。
然 非 精 洁 宁 饿 死 不 受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句。
(1)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岳飞的《论马》和韩愈的《马说》两篇文章表面都是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两篇文章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阅读下面的古文,回答问题。
甲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林嗣环《口技》
乙
钱氏①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②之妻,赂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③,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人履其板,自不能动。人皆服其精熟。
沈括《梦溪笔谈》略有删改
【注释】①钱氏:指五代吴越国的吴越王及其子孙。吴越国为钱镠所建。后文的“钱帅”,即钱镠的孙子钱俶。②喻皓:也作预皓,五代末、北宋初著名建筑工匠。③讫:完。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于 杭 州 梵 天 寺 建 一 木 塔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⑴会宾客大宴()⑵众妙毕备()
⑶以为妙绝()⑷上轻,故如此( )翻译下列句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甲文中口技艺人的表演真是模仿得(填一成语),乙文中喻皓对“”(用乙文原句填写)的回答真是胸有成竹。他们俩在自己所从事的的技艺上都达到了(用一个成语形容)的境地。(3分)
阅读下面语段(共10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是【】
A.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不饱,力不足 |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之不能尽其材 |
C.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 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似与游者相乐 |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2)才美不外见概括“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可用原文)
文言虚词“也”大多放在句末,表示说话人的语气。品读全文,选一段,结合内容谈谈句尾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
[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薄暮冥冥()(2)去国怀乡()
(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4)四时之景不同()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结合原文,完成下面题目。
(1)说说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的妙处。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2)“水落而石出”描写的是哪一个季节?由此演化而来的成语“水落石出”表示什么意思?甲乙两段文言文都是写景的名段,却表达了不同的心情。甲段写了________________的景色,表达了迁客骚人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乙段写了_________________的景色,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