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元褒字孝整,便弓马,少有成人之量。年十岁而孤,为诸兄所鞠养。性友悌,善事诸兄。
诸兄议欲别居,褒泣谏不得,家素富,多金宝,褒无所受,脱身而出,为州里所称。
及长,宽仁大度,涉猎书史。仕周,官至开府、北平县公、赵州刺史。及高祖为丞相,从韦孝宽击尉迥,以功超拜柱国,进封河间郡公,邑二千户。开皇二年,拜安州总管。岁余,徙原州总管。
有商人为贼所劫,其人疑同宿者而执之,褒察其色冤而辞正,遂舍之。商人诣阙讼褒受金纵贼,上遣使穷治之。使者簿责褒曰:“何故利金而舍盗也?”褒便即引咎,初无异词。使者与褒俱诣京师,遂坐免官。其盗寻发于他所,上谓褒曰: “公朝廷旧人,位望隆重,受金舍盗非善事,何至自诬也?”对曰:“臣受委一州,不能息盗贼,臣之罪一也。州民为人所谤,不付法司,旋即放免,臣之罪二也。牵率愚诚,无顾形迹,不恃文书约束,至令为物所疑,臣之罪三也。臣有三罪,何所逃责?臣又不言受赂,使者复将有所穷究,然则缧绁横及良善,重臣之罪,是以自诬。”上叹异之,称为长者。
十四年,以行军总管屯兵备边。辽东之役,复以行军总管从汉王至柳城而还。仁寿初,嘉州夷、獠为寇,褒率步骑二万击平之。炀帝即位,拜齐州刺史,寻改为齐郡太守,吏民安之。及兴辽东之役,郡官督事者前后相属,有西曹掾当行,诈疾,褒诘之,掾理屈,褒杖之,掾遂大言曰:“我将诣行在所,欲有所告。”褒大怒,因杖百馀,数日而死,坐是免官。卒于家,时年七十三。(《隋书·卷五十·列传第十五》)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性友悌悌:敬爱兄长 |
B.遂坐免官 坐:因……犯罪 |
C.臣受委一州 委:托付 |
D.不恃文书约束约束:限制 |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无褒“有德行”的一组是 ( )
①诸兄议欲别居,褒泣谏不得 ②元褒字孝整,便弓马
③褒便即引咎,初无异词 ④臣有三罪,何所逃责?
⑤以功超拜柱国,进封河间郡公 ⑥褒大怒,因杖百余
A.①③④ | B.①④⑥ | C.②④⑤ | D.③④⑤ |
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元褒十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在几个兄长的抚育下长大。他对几个兄长很友爱,兄长们想分家另过,元褒哭泣劝谏,但没能阻止这件事。 |
B.元褒中富有,但他不要家中财物,凭宽仁大度的性格和渊博的知识做了官,凭功绩破格提升为柱国,进封河间郡公。 |
C.元褒在审理商人被抢案中,处理失当,被商人告到![]() |
D.辽东之役时,元褒果断地依法处理了贪生怕死、畏惧劳苦的西曹掾,但却被免了官,受到不公正待遇。 |
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商人诣阙讼褒受金纵贼,上遣使穷治之。
译文:
(2)州民为人所谤,不付法司,旋即放免,臣之罪二也。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义宗,名倍,小字图欲,太祖长子,母淳钦皇后萧氏。幼聪敏好学,外宽内挚。神册元年春,立为皇太子。
时太祖问侍臣曰:“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皆以佛对。太祖曰:“佛非中国教。”倍曰:“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太祖大说,即建孔子庙,诏皇太子春秋释奠。尝从征乌古、党项,为先锋都统,及经略燕地。太祖西征,留倍守京师,因陈取渤海计。天显元年,从征渤海。拔扶余城,上欲括户口,倍谏曰:“今始得地而料民,民必不安。若因破竹之势,径造忽汗城,克之必矣。”太祖从之。倍与大元帅德光为前锋,夜围忽汗城,大諲撰[注]穷蹙,请降。寻复叛,太祖破之。改其国曰东丹,名其城曰天福,以倍为人皇王主之。仍赐天子冠服,建元甘露,称制,置左右大次四相及百官,一用汉法。岁贡布十五万端,马千匹。上谕曰:“此地濒海,非可久居,留汝抚治,以见朕爱民之心。”驾将还,倍作歌以献。陛辞,太祖曰:“得汝治东土,吾复何忧?”倍号泣而出。遂如仪坤州。
未几,诸部多叛,大元帅讨平之。太祖讣至,倍即日奔赴山陵。倍知皇太后意欲立德光,乃谓公卿曰:“大元帅功德及人神,中外攸属,宜主社稷。”乃与群臣请于太后而让位焉。于是大元帅即皇帝位,是为太宗。
太宗既立,见疑,以东平为南京,徙倍居之,尽迁其民。又置卫士阴伺动静。倍既归国,命王继远撰《建南京碑》,起书楼于西宫,作《乐田园诗》。唐明宗闻之,遣人跨海持书密召倍。倍因畋海上。使再至,倍谓左右曰:“我以天下让主上,今反见疑;不如适他国,以成吴太伯之名。”立木海上,刻诗曰:“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携高美人,载书浮海而去。
(选自《辽史》卷七十二有删改)
[注] 大諲撰:皇帝名。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大说,即建孔子庙说:通“悦”,高兴
B.大諲撰穷蹙,请降穷:走投无路
C.遂如仪坤州如:到……去
D.又置卫士阴伺动静伺:守候
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义宗倍“有远见卓识”和“受太祖器重”的一组是()
A.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以倍为人皇王主之命王继远撰《建南京碑》 B.岁贡布十五万端,马千匹尝从征乌古、党项,为先锋都统今始得地而料民,民必不安
C.留汝抚治,以见朕爱民之心
D. 遣人跨海持书密召倍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询问应当先祭祀谁时,义宗倍的观点和大臣截然不同,他认为孔子是受万世尊重的圣人,应该先修建孔子庙祭祀孔子。
B.攻下扶余城以后,太祖接受了义宗倍的建议,并任命义宗倍和大元帅德光为先锋,包围了忽汗城,迫使大諲撰投降。
C.义宗倍本是皇太子,但他知道皇太后想立德光为皇帝,于是与群臣一起向太后请求,让出了本当由他自己继承的皇位。
D.太宗登基之后,把义宗倍迁到南京居住,并且迁走了那里的百姓,又安置了卫士“阴伺动静”,这是义宗倍远投国外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因破竹之势,径造忽汗城,克之必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以天下让主上,今反见疑;不如适他国,以成吴太伯之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群玉,字文山,澧州人也。清才旷逸,不乐仕进,专以吟咏自适,诗笔遒丽,文体丰妍。好吹笙,美翰墨。如王、谢子弟,别有一种风流。亲友强之赴举,一上即止。裴相公休观察湖南,厚礼延致之郡中,尝勉之曰:“处士被褐怀玉,浮云富贵,名高而身不知,神宝宁久弃荒途?子其行矣。”大中八年,以草泽臣来京,诣阙上表,自进诗三百篇。休适人相,复论荐。上悦之,敕授弘文馆校书郎。李频使君呼为从兄。归湘中,题诗二妃庙,是暮宿山舍,梦见二女子来曰:“儿娥皇、女英也,承君佳句徽珮,将游于汗漫,愿相从也。”俄而影灭。群玉自是郁郁,岁余而卒。段成式为诗哭曰:“曾话黄陵事,今为白日催。老无男女累,谁哭到泉台?”今有诗三卷、后集五卷行世。
夫澧浦,古骚人之国。屈平仁遭谮毁,不知所诉,心烦意乱,赋为《离骚》。骚,愁也。“已矣哉,国无人知我兮,又何怀乎故都?”委身鱼腹,魂招不来。芳草萎萧,萧艾参天,奚独一时而然也!群玉继禀修能,翱翔大化,人不知而不恤,禄不及而不言。望涔阳之亡极,挹杜兰之绪馨,款君门以披怀,沾一命而潜退,风景满目,宁无愧于古人。故其格调清越,而多登山临水、怀人送归之制,如“远客坐长夜,雨声孤寺秋。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等句,已曲尽羁旅坎壈之情。壮心千里,于方寸不扰,亦大难矣。
(选自《唐才子传•李群玉》)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专以吟咏自适适:满足
B厚礼延致之郡中延:邀请
C挹杜兰之绪馨挹:酌取
D而多登山临水、怀人送归之制制:风格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子其行矣②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
B.①名高而身不知②知文而不知武 |
C.①以草泽臣来京②赵王岂以一壁之故欺秦邪? |
D.①又何怀乎故都②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亲友们强迫李群玉赴长安应举,他考了一次就考上了。这充分说明了他的才学之高。 |
B.“王、谢子弟”,六朝时王姓、谢性世代为大家贵族,故常并称。两家子弟风流倜傥,有名士风度,不少人在艺术上有极高的造诣,如书法家王羲之、山水诗人谢灵运等。 |
C.“人不知而不愠”语出《论语•述而》:“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D.“看取浅深愁”意为:试看忧愁与之相比谁浅谁深。 |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南方号桂海,秦取百粤,号曰桂林。桂之所产,古以名地。今桂产於钦、宾二州,於宾者,行商陆运致之北方;於钦者,舶商海运致之东方。蜀亦有桂,天其以为西方所资欤?桂之用於药,尚矣,枝能发散,肉能补益,二用不同。桂性酷烈,易以发生,古圣人其知之矣。桂枝者,发达之气也,质薄而味稍轻,故伤寒汤饮,必用桂枝发散,救里最良。肉桂者,温厚之气也,质厚而味沉芳,故补益圆散,多用肉桂。今医家谓桂年深则皮愈薄,必以薄桂为良,是大不然,桂木年深愈厚耳,未见其薄也。以医家薄桂之谬,考於古方桂枝肉桂之分,斯大异矣。又有桂心者,峻补药所用也。始剥厚桂,以利竹棬曲,刮取贴木多液之处,状如绖带,味最沉烈,於补益尤有功。桂开花如海棠,色淡而葩小,结子如小橡子,取未放之蘂乾之,是为桂花,宛类茱萸,药物之所缓,而食品之所须也。种桂五年乃可剥,春二月、秋八月,木液所剥之时也。桂叶比木樨叶稍大,背有直脉三道,如古圭制然,因知古人制字为不苟云。
选自《岭外代答》卷八《花木门·桂》,《岭外代答》为南宋周去非在淳熙五年(1178年)任桂林县尉时所撰写的笔记。《岭外代答》只有钞本流传,收入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后有《知不足斋丛书》钞本。
1. |
写出以下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⑴取未放之蕊干之()⑵固知古人制字为不苟云() |
2. |
与"桂之所产,古以名地"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
3. |
加点部分介绍桂叶运用了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
4. |
联系全文,概括桂的功用。(不超过12字) |
5. |
以画横线的句子为例,简要说明本文科学性和文学性相结合的特点。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陈汤传
陈汤字子公,山阳瑕兵人也。少好书,博达,善属文。家贫,丐贷无节,不为州里所称。西至长安求官,得太官献食丞。数岁,富平侯张勃与汤交,高其能。初元二年,元帝诏列侯举茂材,勃举汤。汤待迁,父死不奔丧,司隶奏汤无循行,勃选举故不以实,坐削户二百,会薨,因赐谥曰缪侯。汤下狱论。后复以荐为郎。
初,汤与将作大匠解万年相善。自元帝时,渭陵不复徙民起邑。成帝起初陵,数年后,乐霸陵曲亭南,更营之。万年与汤议,以为:“武帝时工杨光以所作数可意,自致将作大匠,及大司农、中丞耿寿昌造杜陵,赐爵关内侯,将作大匠乘马延年以劳苦秩中二千石;今作初陵而营起邑居,成大功,万年亦当蒙重赏。子公妻家在长安,儿子生长长安,不乐东方,宜求徙,可得赐田宅,俱善。”汤心利之,即上封事言:“初陵,京师之地,最为肥美,可立一县。天下民不徙诸陵三十余岁矣,关东富人益众,多规良田,役使贫民,可徙初陵,以强京师,衰弱诸侯,又使中家以下得均贫富,汤愿与妻子家属徙初陵,为天下先。”
于是天子从其计,果起昌陵邑,后徙内郡国民。万年自诡三年可成,后卒不就,群臣多言其不便者。下有司议,皆曰:“昌陵因卑为高,积土为山,度便房犹在平地上,客土之中不保幽冥之灵,浅外不固,卒徒工庸以巨万数,至然脂火夜作,取土东山,且与谷同贾。作治数年,天下遍被其劳,国家罢敝,府臧空虚,下至众庶,熬熬苦之。故陵因天性,据真土,处势高敞,旁近祖考,前又已有十年功绪,宜还复故陵,勿徙民。”上乃下诏罢昌陵。丞相、御史请废昌陵邑中室,奏未下,人以问汤:“第宅不彻,得毋复发徙?”汤曰:“县官且顺听群臣言,犹且复发徙之也。”时成都侯商新为大司马卫将军辅政,素不善汤。商闻此语,白汤惑众,下狱治,按验诸所犯。……于是汤与万年俱徙敦煌。
(节选自《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
注:①初陵:指初步建造的陵墓所有的地上附属工程。译时可以保留不译。以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好书,博达善属文属:写作 |
B.父死不奔丧,司隶奏汤无循行循:遵循 |
C.武帝时工杨光以所作数可意数:几个 |
D.取土东山,且与谷同贾贾:价格 |
下列各组句子,分别表述“陈汤建议成帝徙民于新陵的理由”和“群臣对建造新陵徙民于新陵进行反驳的理由”的一组是()
A.①宜求徙,可得赐田宅,俱备 ②作治数年,天下遍被其劳 |
B.①京师之地,最为肥美,后卒不就 ②万年自诡三年可成,后卒不就 |
C.①汤愿与妻子家属徙初陵,为天下先 ②度便房犹在平地上,客土之中不保幽冥之灵 |
D.①可徙初陵,以强京师,衰弱诸侯 |
②国家罢敝,府藏空虚,下至从庶,熬熬苦之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汤少时好学,善写文章,但因家穷,总是向人告贷,不为州人称赏。后来获得张勃的赏识,得以被瘵荐,但为等待升迁,父亲死了也不奔丧,此事被揭发后陈汤获罪下狱。 |
B.负责建造皇帝新陵的将作大匠认为自己将建陵成功,得到重赏,于是怂恿陈汤请求迁徙,以获得田宅。陈汤觉得有利可图,于是上书建议成帝徙民于新陵。 |
C.群臣认为新陵本身不适合作为陵墓地址,多年来的建额外花费了大量的人物力和财力,导致国库空虚,人民疲苦,不如重新修建旧陵。成帝遂下令停止修建新陵。 |
D.陈汤认为天子会听从群臣的意见,不会重新修建旧陵。成帝遂下令司马卫将军商新认为陈汤在祸乱民心,审查他所犯的罪状,将其流放到敦煌。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温舒者,阳陵人也。少时稚理为奸,已而亭长,数废。为吏,以治狱延史,事张汤,迁为御史。督资赋,杀伤其多,稍迁至广平都尉。择那中豪敢任吏十余人,以为爪牙,皆把其阴重罪,而纵使督盗赋。快其意所欲得,引人虽有百罪,费法,即有避,国其事夷,亦宗。以其教课赵之郊盗赋不敢近、广平、广平声为道不违。上闻、迁为河内太守。
素居广平时,皆知河奸豪奸之家,及往,九月而至。今那县私马五十匹,为驿自河内至长部吏如居广平时方路,捕郡中豪猾,那中豪猾相连坐千余家,上书请,大者至族,小者乃死。家尽没入偿减,奏行不过二三日,得可事,论报,至流备十余里。河内皆怪其奏,以为神速。尽十二月,郡中毋声,毋敢夜行,野无犬吠之盗。其颇不得,失之旁郡国,黎来,会春②,温舒顿足叹日:”
哇乎,今冬月益展一月,足吾事矣!”其奸杀伐行威不爱人如此。天子闻之,以为能,迁为中尉。
其治复放河内,徒诸名祸猾吏与从事,河内则杨皆、麻戌、关中杨、成信等。又纵为内史。惮未敢恣治,及纵死,张汤敢后,徒为延尉。
温舒击东越还,议有不中意者,坐小法抵罪免。是时天子方欲作通天台而未有人,温舒请覆中尉脱卒,得数万人作。上说,拜为少府。徒为右内史,治如其故,奸邪少禁。坐法失官。复为右辅.行中尉事,如故操。
岁余,会宛军③发,诏征豪吏,温舒匿其吏华成。及人有变温舒受员骑钱,他奸利事,罪至族,自杀。其时两弟及两婚家亦各自坐他罪而族。光禄徐自为曰:“悲夫,夫古有三族,而王温舒罪至同时而五放乎!”温舒死,家直累千金。
[注]①椎理:盗墓。②黎来:追捕抓来。会春:正好春天到了。按汉法,春天不执行死刑,死犯必在十二月底前杀死。④宛军:指讨伐大宛的军队。按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发兵攻大宛。
(选自《史记•酷吏列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同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督盗赋,杀伤甚多督:监督 |
B.大者至族,小者乃死族:灭族 |
C.温舒请覆中尉脱卒履:考核、考查 |
D.家直累千金直:价值、财产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少时推理为奸②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
B.①天子闻之,以为能②且以一壁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
C.①皆知河内豪奸之家②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
D.①天子方欲作通天台而未有人②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温舒作广平都尉时,选择郡中豪放勇敢的十余人当数关,掌 握他们每个人隐秘的罪行。让他们抓捕盗赋,因而盗赋不敢接近广平。 |
B.任何内太守时,王温舒上书皇上,请求惩治郡中豪强奸猾之人,秦蔬送走不过两三日,就得到皇帝的答复,河内人以为神速。 |
C.王温舒喜欢杀伐,展咸武,严格执法,从不徇私舞弊,皇上认为他很有才能,将他提升为中尉。 |
D.征讨人宛的军队出发,朝延下令征召豪强官吏,王温舒把他的属官隐藏起来。不久他因被人告发接受在额骑兵赃款而自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