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田绍斌,汾州人。仕河东刘钧为佐圣军使,戍辽州。周显德四年,领五十骑归,钧屠其父母家属。 宋初,随崔彦进征李筠,攻大会砦,破之,以功迁龙捷指挥使。又败筠于泽州荼碾村,筠退保泽州,绍斌凿濠围守,流矢中左目,前军部署韩令坤以其事闻。及太祖召见于潞州,绍斌杀晋军益众,夺其铠甲。又从讨李重进于扬州,壁城南,围三日,城溃,斩首逾千级。会全师雄寇神泉,绍斌率所部败其党数千,时汉、剑道梗,因赖以宁。
至道元年,领徒入蕃讨贼,斩首二千级,获羊、马、橐驼二万计,马以给诸军之阙者。捷闻,手诏嘉谕之。数部金粟帛诣灵武、清远。远人砻服不扰。未几,皇甫继明、白守荣等督转饷于灵州,绍斌率兵援接,抵成井。贼逾三千余,薄阵。且行且斗,至耀德,凡杀千人。寇复尾后,绍斌为方阵,与敌兵确于浦洛河,大败之。
初,守荣与绍斌为期,既而继明卒,故后一日,遂为贼所围。守荣等欲击之,绍斌日:“蕃戎轻佻,勿弃辎重与战,当按辔结阵徐行。"守荣等忿日:“若但率兵迎,勿预吾事。"守荣等自欲邀功,与战,败。绍斌率所部徐还,一无遗失。至清远,见濠中人裸而呼日:“我白守荣也。"绳引而上,解衣遗之。
时命李继隆、范廷召讨继迁,就命绍斌为本州都部署兼内外都巡检使。丝隆丛遗盗之败上闻,言绍斌握兵不顾,欲图方面,有异志。太宗怒日:“此昔尝背太原投,今又首鼠两端,真贼臣也。"即遣使捕系诏狱鞫问,贬虢州安置。
真宗即位,召还,授右监门卫大将军、领叙州刺史,寻改莱州防御使。调环庆灵州清远军部署。庆州有野鸡族,数为寇掠,道路患之。绍斌召其酋帅三人,断臂、馘、劓放还,寇感化,帖服。
景德二年,卒,年七十七。为人有法,然性暴戾,故屡被黜。子守信,为内殿崇班闰门祗候。
(节选自《宋史·田绍斌传》有删改)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壁城南壁:营垒 |
B.会全师雄寇神泉寇:侵犯 |
C.贼逾三千余,薄阵薄:迫近 |
D.即遣使捕系诏狱鞫问鞫:审问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田绍斌“为人有法”的一组是
①绍斌率所部败其党数千 ②绍斌为方阵,与敌兵确于浦洛河,大败之 ③蕃戎轻佻,勿弃辎重与战,当按辔结阵徐行 ④绍斌率所部徐还,一无遗失 ⑤调环庆灵州清远军部署 ⑥绍斌召其酋帅三人,断臂、馘、劓放还,寇感化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②③⑥ D.①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绍斌在刘钧手下任职,镇守辽州。周显德四年,他带领五十骑投奔后周,刘钧为此十分卤怒,把田绍斌的家属全杀了。 |
B.宋朝初年,田绍斌两次打败李筠,但在围守泽州作战时,左眼不慎中箭受伤。太祖召见他后,他愈战愈勇,又连续取得多次胜利。 |
C.田绍斌在至道元年人蕃讨贼作战中大获全胜。捷报上闻,皇帝亲手书写了诏书嘉奖他,还为他输送了金银、粮食、丝织品。 |
D.浦洛之战后,朝廷新任命的征讨大臣向皇帝进谗言,皇帝为谗言所动,一气之下,把田绍斌打发到虢州去了。 |
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守荣与绍斌为期,既而继明卒,故后一日,遂为贼所围。
(2)继隆以浦洛之败上闻,言绍斌握兵不顾,欲图方面,有异志。
文言文阅读
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锥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始皇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圮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圮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日:“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居下邳,为任侠。项伯常杀人,从良匿。
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 “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不去见景驹。
及沛公之薛,见项梁。项梁立楚怀王。良乃说项梁曰:“君已立楚后,而韩诸公子横阳君成贤,可立为王,益树党。”项梁使良求韩成,立以为韩王。以良为韩申徒,与韩王将千余人西略韩地,得数城,秦辄复取之,往来为游兵颖川。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见仓海君东:到东方 |
B.良因怪之怪:认为……奇怪 |
C.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衣:衣服 |
D.父曰:“履我!”履:动词,穿鞋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笑而去因人之力而敝之 |
B.父以足受敢以烦执事 |
C.故遂从之邻之厚,君之薄也 |
D.良为他人言且君尝为晋君赐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曾在淮阳学习礼法,到东方见到仓海君。仓海君得到张良这个大力士后,就把一个一百二十斤重的铁锤给了张良。 |
B.老人故意把鞋甩下桥,让张良替他捡鞋并为他穿鞋,张良怕老人身怀绝技,使自己吃亏,故只好忍气吞声,给老人穿鞋。 |
C.张良先打算跟随景驹,半路上遇上了沛公,就归附了沛公。这说明张良是一个“一心事二主”的人。 |
D.张良与老人约会的情节很具有传奇性,为本文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及课文中句子。
①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
②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完成小题。(6分)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孟子•梁惠王上》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梃与刃” 的譬喻是为了说明“以刃与政” 的“不仁”,来引起惠王的警惕,提高他的觉悟。 |
B.“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直接揭露了梁惠王驱兽食人的残暴行径。 |
C.文中用人们对兽相食尚且恶其残忍,来说明人之所以不同于禽兽就是对人的同情,这样来激发惠王对人民的仁心。 |
D.“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强调的是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以此来说明爱民的重要性。 |
分析上面选段,你认为和下面选段在表现孟子思想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课文选段)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陈情表》对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以刘日薄西山薄:迫近 | B.除臣洗马 除:革除 |
C.则刘病日笃笃:病重 | D.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逮:到了 |
下列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三段文字叙述了朝廷屡次征召催逼,自己辞不赴命,进退两难的处境,提出了“愿乞终养”的要求。 |
B.“逮奉圣朝……实为狼狈”一段分别以“逮”“寻”两个时间副词领起,连续两次征召,一次“辞不赴命”,一次“辞不就职”,原因都是祖母“供养无主”,与全文首段呼应。 |
C.本段连用“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到“责臣”“催臣”,不仅文法错落,显出由弛而张、逐步紧迫的情势,同时也体现出先恭维皇恩浩荡,后申诉委屈矛盾的心理层次。 |
D.在第三段中,作者以两个年龄数字的对比,说明报国日长,尽孝日短,表明忠孝难以两全,有力地证明自己只好舍忠而取孝的抉择的正确,以使皇帝心甘情愿地批准他的请求。 |
翻译下列学过的课文中的句子。(每小题3分,共9分)
(1)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共21分)
(一)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辞·序》对下列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耕植不足以自给②诸侯以惠爱为德③家叔以余贫苦④足以为酒
A.①②相同 ③④不同 | B.①②不同 ③④相同 |
C.①④相同②③不同 |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
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等到过一些日子,便产生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 |
B.“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 |
C.“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就盼望遇上丰年,便辞官归乡。 |
D.“饥冻虽切,违己交病”: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到痛苦。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腾蛟起风,孟学士之词宗 | B.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
C.窜梁鸿于海曲 | D.尽东南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