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研究性小组设想将少量Cl2通入Fe2+和I-的混合溶液中,探究Fe2+和I-的还原性强弱。
[提出假设]
假设1:Fe2+的还原性比I-
假设2:I-的还原性比Fe2+
假设1:一样强
[验证假设]
(1)设计如下几种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必须的装置是A→_______________(按Cl2气流方向的顺序填写)

(2)实验开始后,控制通入少量Cl2,通过观察混合溶液颜色的变化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反应的先后顺序。
(3)请在下表中写出实验步骤及预期现象和结论: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混合溶液分置于A、B两试管中;
往A中滴加__________溶液
往B中滴加__________溶液
①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假设1成立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假设2成立
③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假设3成立

(4)为了实验成功,必须控制各物质的用量。该小组称取1.52 g FeSO4,同时称取1.66g KI固体,溶于水中。为了验证上述假设,通入的Cl2体积最多不能超过__________L(标准状况)。[相对分子质量:FeSO4 :152    KI :166 ]
[思考与交流]
(5)有同学质疑,上述实验只能验证Cl2分别与Fe2+和I-反应的速率大小,并不能证明Fe2+和I-的还原性强弱。于是提出另一方案:往KI溶液中滴入__________溶液,如果能发生反应,即可证明和I-的还原性强于Fe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实验室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用玻璃塞,是因为玻璃中含有(填化学式),刻蚀玻璃常用的试剂是(填化学式),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传统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类物质。

完成以下实验:①用右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溴乙烷;②进行溴乙烷
的性质实验。

在试管I中依次加入2 mL 蒸馏水、4 mL浓硫酸、2 mL 95%的乙醇和
3g溴化钠粉末,在试管Ⅱ中注入蒸馏水,在烧杯中注入自来水。加热试管
I至微沸状态数分钟后,冷却。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I中浓硫酸与溴化钠加热反应生成氢溴酸,写出氢溴酸与乙醇在加
热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试管I中反应除了生成溴乙烷,还可能生成的有机物有_(写出两种有机 物的结构简式)
(3)溴乙烷的沸点较低,易挥发,为了使溴乙烷冷凝在试管Ⅱ中,减少挥发,上图中采取的措施有 (答两点措施)
(4)在进行溴乙烷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的性质实验时,把生成的气体通过下图所示的装置。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下图中右边试管中的现象是;水的作用是

中和滴定实验⑴取体积相同(25mL)的两份溶液,将其中一份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其原因是。用已知浓度的盐酸中和上述两份溶液。若中和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的那份溶液消耗盐酸的体积为,中和另一份溶液消耗盐酸的体积为,则(1)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的关系是。(2)以酚酞为指示剂时,的关系是
⑵某烧碱样品含少量不与酸作用的杂质,为了测定其纯度,进行以下滴定操作()

A.在250mL的容量瓶中定容配成250mL烧碱溶液
B.用移液管移取25mL烧碱溶液于锥形瓶中并滴几滴指示剂甲基橙
C.在天平上准确称取烧碱样品Wg,在烧杯中用蒸馏水溶解
D.将物质的量浓度为C的标准硫酸溶液装入酸式滴定管,调节液面,记下开始读数为V1

E. 在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滴定至终点,记下读数V2
回答下列各问题:(1)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字母填写)→ D →
(2)滴定管的读数应注意
(3)E中在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的作用是。(4)D步骤中液面应调节到,尖嘴部分应
(5)滴定终点时锥形瓶内溶液的pH约为,终点时颜色变化是
(6)若酸式滴定管不用标准硫酸润洗,在其它操作均正确的前提下,会对测定结果(指烧碱的纯度)有何影响?(指偏高、低或不变)(7)该烧碱样品纯度的计算式为

(15分)工业上将纯净干燥的氯气通入到物质的量浓度为0.375 mol·L-1NaOH溶液中得到漂白水。某同学想在实验室探究Cl2性质并模拟制备漂白水,下图是部分实验装置。已知KMnO4与盐酸溶液反应可以制取Cl2
 
(1)配制物质的量浓度为0.375 mol·L-1NaOH溶液100mL时, 用托盘天平称取所需的NaOH质量为    
(2)浓硫酸的作用是     
(3)装置E中发生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4)装置B中饱和NaCl溶液的作用是
(5)实验时装置D中湿润的红色纸条褪色,干燥部分没有褪色,放置一段时间后,纸条全部褪色。该同学认为Cl2的密度比空气大,可能是试管下部Cl2的浓度大于试管上部Cl2的浓度所导致的。请判断该解释是否合理,并分析产生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   
  ;如需改进,请简述设计方案     (若认为合理。则此问可不作答)。
(6)氯元素含量为10%的漂白水溶液355g,其中含NaClO的物质的量为     mol。

(13分)实验室要配制1 mol·L-1的稀硫酸250mL,回答下列问题:
(1)需要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           mL
(2)配制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有              (填代号)
①烧杯 ②100 mL量筒  ③20 mL量筒   ④1000 mL容量瓶 ⑤250 mL容量瓶 ⑥托盘天平(带砝码)  ⑦玻璃棒还缺少的仪器是       
(3)配制时,该实验两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            
(4)配制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不影响”)
①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②如果加水超过了刻度线,取出水使液面恰好到刻度线。        
③容量瓶没有干燥。        
④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瓶颈刻度线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