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25℃条件下将pH=11的氨水稀释100倍后溶液的pH为(填序号) 。
A.9 B.13 C.11~13之间 D.9~11之间
(2)25℃时,向0.1mol/L的氨水中加入少量氯化铵固体,当固体溶解后,测得溶液pH减小,主要原因是(填序号)__ ___。
A.氨水与氯化铵发生化学反应 B.氯化铵溶液水解显酸性,增加了c(H+)
C.氯化铵溶于水,电离出大量铵离子,抑制了氨水的电离,使c(OH―)减小
(3)室温下,如果将0.1mol NH4Cl和0.05mol NaOH全部溶于水,形成混合溶液(假设无损失),①__ _和_ __两种粒子的物质的量之和等于0.1mol。
②_ __和_ __两种粒子的物质的量之和比OH―多0.05mol。
(4)已知某溶液中只存在OH-、H+、NH4+、Cl-四种离子,某同学推测该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顺序可能有如下四种关系:
A.c(Cl-)>c(NH4+)>c(H+)>c(OH-) B.c(Cl-)>c(NH4+)>c(OH-)>c(H+)
C.c(Cl-)>c(H+)>c(NH4+)>c(OH-) D.c(NH4+)>c(Cl-)>c(OH-)>c(H+)
①若溶液中只溶解了一种溶质,该溶质的名称是 ,上述离子浓度大小顺序关系中正确的是(选填序号) 。
②若上述关系中C是正确的,则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 。
③若该溶液中由体积相等的稀盐酸和氨水混合而成,且恰好呈中性,则混合前c(HCl)(填“>”、“<”、或“=”,下同) c(NH3·H2O),混合后溶液中c(NH4+)与c(Cl-)的关系
c(NH4+) c(Cl-)。
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2CO3溶液。用pH传感器测得混合溶液的pH变化曲线如图(已知饱和CO2溶液pH为5.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Na2CO3溶液的浓度为0.001 mol·L—1 |
B.在pH ="6" 时,c(Na+)>c(HCO3—)>c(CO32—) |
C.在pH ="7" 时,c(Na+)=c(Cl—) |
D.c→d发生的主要离子反应:CO32—+H+=HCO3— |
电浮选凝聚法处理酸性污水的工作原理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铁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 |
B.通人甲烷的石墨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4+4CO32——8e—=5CO2+2H2O |
C.为增强污水的导电能力,可向污水中加人适量工业用食盐 |
D.若左池石墨电极产生44.8L气体,则消耗0. 5 mol甲烷 |
下列实验中,方案I和方案II均可行,且方案II更合理的是
短周期元素X、Y、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图所示。常温下,Al能溶于W 的最髙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稀溶液,却不溶于其浓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Y的最髙化合价为+6 |
B.离子半径:W>Q>Y>X |
C.氢化物的沸点:Y>Q |
D.最髙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W>Q |
在反应“+化合物Z”中,X可能是
①单质②氧化物③盐④有机物
A.只有①②③ | B.只有②③④ | C.只有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