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篷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①,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②,其渐之滫③,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荀子·劝学》)
[注释]:①涅:黑泥。②“兰槐”句:芷本是兰槐的根。兰槐,一种香草。③滫xiǔ,臭水。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3分)
A.不扶而直(扶持) | B.其渐之滫(浸、浸染) |
C.庶人不服(佩服) | D.其质非不美也(本质) |
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段的大意。(2分)
▲ ▲ 翻译划线的句子(11分)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分)
▲ ▲
(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3分)
▲ ▲
(3)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3分)
▲ ▲
(4)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3分)
▲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17分)
南康直节堂记①
[宋]苏 辙
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如建承露之茎;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廷,有不可犯之色。堂始为军六曹吏所居,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莫知贵也。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夫物之生,未有不直者也。不幸而风雨挠之,岩石轧之,然后委曲随物,不能自保。虽竹箭之良,松柏之坚,皆不免于此。惟杉能遂其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冰雪,而死能利栋宇者,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求之于人,盖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耶?
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称,不为皦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诗》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堂成,君以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苏辙记。
注:①苏辙作此文时为元丰八年,他因苏轼案牵连而遭贬已有五年,其时应是仍在筠州。筠州虽属江南西路而南康属江南东路,但二者相邻,故与徐望圣有往来。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岌然如揭太常之旗揭:高举 |
B.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说:同“悦” |
C.然后委曲随物委曲:屈曲变弯 |
D.有如此杉,特立不倚特立:与众不同 |
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府史之所蹲伏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B.惟杉能遂其性其皆出于此乎? |
C.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青出于蓝而青于蓝 |
D.而行不失于直不拘于时 |
下列对文意的叙述或文章的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徐望圣在南康太守听事唐的东面种了八棵又高又直的杉树,并在杉树旁建造了一座厅堂,命名为“直节堂”。
作者认为树木刚生长时,没有不直的,然而经过风吹雨打,或岩石的挤压,往往不能保全自己直的本性,只有杉树可以。
“直节”即本文核心所在,作者对杉树的“直节”作了由衷的赞美。巨杉之性即刚直豪杰之士的品格。表面状物,实则写人。
文章写堂而写杉,写杉而实写徐望圣,借写徐望圣又将自己的政治品格和人生态度抒发无遗,纡徐曲折,极尽含蓄之妙。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2)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
阅读课内语段,完成后面题目。(共12分,每小题3分)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襟危坐,而问客曰危:端正 |
B.横槊赋诗槊:船桨 |
C.挟飞仙以遨游挟:偕同 |
D.托遗响于悲风遗响:余音,指箫声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日与其徒上高山
A.顺流而东也 | 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
C.舞幽壑之潜蛟 | D.侣鱼虾而友糜鹿 |
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而今安在哉?
A.月出于东山之上 | B.固一世之雄也。 |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D.何为其然也? |
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段写出了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
B.本段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
C.本段重在借追述历史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这种悲伤哀怨的情绪和作者的豪放风格相矛盾。 |
D.本段句式上整散结合,押韵自由灵活,极富声韵之美。 |
翻译下列句子。(共8分)
(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2)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3)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共18分,其中选择题每题2分)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下列加点字有误的一项是()
A.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趣:有趣 |
B.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施施:缓慢行走的样子 |
C.攒蹙累积,莫得遁隐攒蹙:聚集收拢 |
D.故为之文以志志:记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B.则施施而行侣鱼虾而友麋鹿 |
C.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
D.相与枕藉乎舟中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下列句子中出现的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A.日与其徒上高山顺流而东也 |
B.望西山,始指异之舞幽壑之潜蛟 |
C.自远而至圣人之所以为圣 |
D.入深林,穷回溪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用来说明“西山之怪特”的一组是()
①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②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③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④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⑤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③④⑤ | D.①②⑤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先写游览众山,是以众山作铺垫,突出下文写西山的怪特和游玩的独得之乐。 |
B.作者陶醉于西山风景的“怪特”之中,不觉“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作者醉倒山中,无法行走,以致天黑了还没有能够回去。 |
C.作者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是因为西山之游第一次给作者带来心灵的启迪,能让作者感到超脱旷达,忘却了自我,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 |
D.文章中“怪特”的西山与作者高傲的志趣相互映照,象征了柳完元特立不屈的人格。 |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