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中,甲小组同学连接的电路如图14(a)所示,其中有一根导线尚未连接,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补上。补上后要求:闭合电键S前,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能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
在某次测量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如图14(b)所示,则通过电阻Rx的电流为_______安,电阻Rx两端的电压为_____________伏,Rx的阻值为_____________欧。
为减小测量误差,根据图14(a)所示的电路,在不改变电源的情况下,能实现多次测量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改变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目的是__;
(2)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__.
(3)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关系.
(4)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关系.
(5)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
(6)晶晶站在平面镜前,看到镜中自己的像,当她走近镜子时,镜中的像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小明在实验中,测出一组物距和像距相等,就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老师说这样得到结论不合理,你认为理由是__。
(8)下图中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情况,正确的是()
(9)根据你的实验过程和得到的结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像的大小与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有关 |
B.蜡烛远离玻璃板过程中,蜡烛的像始终与蜡烛等大 |
C.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的位置,像会成在光屏上 |
D.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能在玻璃板后成一实像 |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
(1)让一细光束沿平面E射到镜面O点,在平面E上可看到入射光线AO,若将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____同一平面内。
(2)小明还想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具体做法是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是否改变,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表格,要求做三次实验。
(3)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方向射出,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的。
钞票的某些位置用荧光物质印上了标记,在紫外线下识别这些标记,是一种有效的防伪措施。某同学在较暗的环境中做了下列三次实验。
(1)如图甲所示,他用紫外线灯照射面值100元的钞票,看到“100”字样发光。这表明紫外线能使_______发光。
(2)如图乙所示,他用紫外线灯照射一块透明一玻璃,调整玻璃的位置和角度,看到钞票上的“100”字样再次发光。这表明紫外线能被透明玻璃________。
(3)如图丙所示,他把这块透明玻璃放在紫外线灯和钞票之间,让紫外线灯正对玻璃照射,在另一侧无论怎样移动钞票,“100”字样都不发光。他做这次实验是为了探究______。
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1)通过对上面的种种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的结论:__。
(2)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 _。
(3)小明、小华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物质做媒介;
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物质做媒介;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如图,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结果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_(填“大”或“小”)由此现象可以推理:猜想___是正确的.
如图所示,找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1)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填“实像”或“虚像”);其成像的原理是;
(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A.三角形光斑 | B.圆形光斑 |
C.烛焰的正立像 | D.烛焰的倒立像 |
(3)从右侧眼睛看过去,将蜡烛在孔前绕顺时针旋转,则人眼看到的塑料薄膜上的像是(选填“顺”或“逆”)时针旋转的;
(4)为了增大烛焰所成的像,可采取的办法是:
(5)晴天太阳透过树叶缝隙形成的圆形光斑与上述原理相同,其圆形光斑大小不一的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