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每空2分)按要求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1)已知稀溶液中,1 mol H2SO4与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放出114.6 kJ热量,写出表示H2SO4与NaOH反应的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
(2)25℃、101 kPa条件下充分燃烧一定量的丁烷气体放出热量为Q kJ,经测定,将生成的CO2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产生25 g白色沉淀,写出表示丁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
(3)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CH3COOH(l)+2O2(g)=2CO2(g)+2H2O(l) ΔH1=-87
0.3 kJ/mol
②C(s)+O2(g) =CO2(g) ΔH2=-393.5 kJ/mol
③H2(g)+1/2O2(g) =H2O(l) ΔH3=-285.8 kJ/mol
写出由C(s)、H2(g)和O2(g)化合生成CH3COOH(l)的热化学方程式
。
怎样用化学方法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用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铜粉中混有铁粉
(2)NaHCO3溶液中混有Na2CO3
(3)FeCl2溶液中混有CuCl2
在一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0.2 mol的N2和0.6 mol的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N2(g)+3H2(g) 2NH3(g) ΔH<0反应中NH3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图,计算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时,平衡反应速率v(NH3)为__________.
(2)该反应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________.
(3)反应达到平衡后,第5分钟末,保持其它条件不变,若改变反应温度,则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可能为________.(填序号)
a.0.20 mol·L-1b.0.12 mol·L-1
c.0.10 mol·L-1d.0.08 mol·L-1
(4)请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_________,若该反应在298K、398K时的化学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K2(填“>”“="”" 或 “<” )。
(5)在第5分钟末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后,若在第8分钟末达到新的平衡(此时NH3的浓度约为0.25mol·L-1),请在上图中画出第5分钟末到此平衡时NH3浓度的变化曲线.
已知水在25℃和95℃时,其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1)则25℃时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应为__________(填“A”或“B”),请说明理由。
(2)25℃时,将pH=9的NaOH溶液与pH=4的H2SO4溶液混合,若所得混合溶液的pH=7,则NaOH溶液与H2SO4溶液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________。
(3)95℃时,若100体积pH1=a的某强酸溶液与1体积pH2=b的某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合前,该强酸的pH1与强碱的pH2之间应满足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曲线B对应温度下,pH=2的HCl溶液和pH=10的某B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混合溶液的pH=8。请分析其原因:。
化学反应2A(g) B(g)+D(g)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D的起始浓度为0。反应物A的浓度(mol·L-1)随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实验序号 |
温度 |
0 min |
10 min |
20 min |
30min |
40min |
50 min |
60min |
1 |
800℃ |
1.0 |
0.8 |
0.67 |
0.57 |
0.5 |
0.5 |
0.5 |
2 |
800℃ |
c2 |
0.6 |
0.5 |
0.5 |
0.5 |
0.5 |
0.5 |
3 |
800℃ |
c3 |
0.92 |
0.75 |
0.63 |
0.6 |
0.6 |
0.6 |
4 |
820℃ |
1.0 |
0.4 |
0.25 |
02 |
0.2 |
02 |
02 |
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在实验1中,反应在10min至20min时间内v(A)的平均速率为mol·L-1·min-l
(2)在实验2中A的初始浓度为mol·L-1,由实验2的数据,可推测实验2中还隐含的条件是。
(3)设实验3的反应速率为v3,实验1的反应速率为vl,则v3 (填“>”、“<”或“="”)" vl。且c3(填“>”、“<”或“="”)1.0" mol·L-1。
(4)比较实验4和实验1,可推测该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可逆反应3A(g)3B(?)+C(?) ΔH>0达到化学平衡后,
(1)升高温度,用“变大”、“变小”、“不变”或“无法确定”填空。
①若B、C都是气体,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
②若B、C都不是气体,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
③若B是气体,C不是气体,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
如果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新平衡时A的浓度是原来的60%,
则B是态,C是 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