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地由于引入一种植物,对该地区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一定影响。科研工作者对此进行了多项研究。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某样方内该植物的分布如右图所示,则此样方内该植物的数量应记为__________株。
(2)用样方法对该植物和本地原有四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单位:株/m2)。请在相应的坐标图中绘出该引入植物的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在曲线上用字母标注引入植物)。

(3)引入植物造成的后果称为生物入侵,主要的两个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某研究小组为了进一步研究该入侵植物,把该植 物和一种本地植物在一适宜地块内混合种植,并绘制出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曲线(如右图)。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乙为该入侵植物,甲的数量从t3开始减少
B.t1~t3时间内,甲种群的增长曲线呈“S”型
C.t2、t4时,甲、乙的数量分别达到最大
D.影响乙种群在t4后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生存空间和资源等

(5)研究小组利用该植物又进行了种植密度与产量关系的研究。在实验田中划出5块面积和土壤肥力等条件均相同的区域,分别种植数量不等、分布均匀的该植物。待成熟后分别统计平均单株荚果数量、每个荚果中的种子数,结果如下表。

结果反映的规律之一是:平均单株结豆荚数____________;结果反映的另一规律是:平均单荚中种子数量___________。比较不同区域收获种子的总量,说明要获得农作物高产应做到合理密植。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群落的主要类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菲尔和梅洛因发现了RNA干扰现象(RNAi),获得了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DNA干扰的机制如下:双链RNA一旦进入细胞内就会被一个称为Dicer的特定的酶切割成21-23个核苷酸长的小分子干涉RNA(SiRNA)。Dicer酶能特异识别双链RNA,以ATP依赖方式切割由外源导入或者由转基因.病毒感染等各种方式引入的双链RNA,切割产生的SiRNA片断与一系列酶结合组成诱导沉默复合体(RISC)。激活的RISC通过碱基配对结合到与Si RNA同源的mRNA上,并切割该mRNA,造成蛋白质无法合成(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双链RNA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
(2)根据RNAi机理,RNAi能使相关基因”沉默”,其实质是遗传信息传递中的___过程受阻。
(3)根据上图信息,诱导沉默复合体(RISC)要使基因“沉默”,条件是RISC上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科学家将能引起RNA干扰的双链RNA的两条单链分别注入细胞,结果却没有引起RNA干扰现象,请据图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研究发现,某基因上碱基的改变可能会导致生物性状的变异。若有一亲代DNA上某个碱基对发生改变,而其子代的性状并未发生改变,可能的原因是(至少三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是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中5个细胞是某种生物不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1中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遗传物质存在于[ ] ___中;属于生物膜系统的结构是______(填标号);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______的控制中心。
(2)该细胞若是蓝藻细胞,除应有细胞壁外,在细胞核中应没有核膜.染色质及[]___;在细胞质中应只有___(填名称)一种细胞器。
(3)若图1所示细胞为癌变细胞,往往容易扩散转移,这主要是由于细胞膜上的___减少所致;若图1是人皮肤生发层的细胞,则该细胞可能会发生类似于图2中___(写全)时期所示的分裂现象,其中DNA和染色体之比为2∶1的是___。(填字母)
(4)图2中的B属于________期;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_____(填字母)
(5)图2中的D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其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的名称是______。

为了验证基因的分离规律,甲、乙两组同学都将纯合的非甜玉米和甜玉米间行种植,分别挂牌,试图按孟德尔的实验原理进行操作,以验证F的分离比。

甲组试验中,亲本的杂交如图所示(箭头表示授粉方式)。实验结果符合预期:F全为非甜玉米,F自交得到F,F有非甜和甜两种玉米,甜玉米约占1/4,.
乙组试验中,F即出现了与预期不同的结果:亲本A上结出的全是非甜玉米;亲本B上结出的既有非甜玉米,又有甜玉米,经统计分别约占9/10和1/1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试验表明,玉米的非甜是_____性状。(填“显性”或“隐性”)
(2)用遗传图解表示甲组的试验过程(相关基因用T、t表示)。
(3)乙组试验中,在F1出现了与预期不同的结果,是由于在操作上存在失误,该失误最可能出现在_____环节。
(4)乙组试验中,亲本B的性状是_____。(填“非甜”或“甜”)
(5)如果把乙组试验中亲本B所结的全部玉米粒播种、栽培,并能正常结出玉米棒,这些玉米棒上的玉米粒情况是_____。

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乙烯有抑制植物生长的作用。右图是盆栽植物平放时,根与茎的生长情况。现已知,近地侧生长素(IAA)浓度高于背地侧;根对IAA的敏感性高于茎。

有人做了如下实验:将某种开花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IAA的培养液中,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同时设置了空白对照组。他发现在有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浓度也越高,根尖的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
(1)此人设置的空白对照组是______。
(2)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因变量是______。
(3)据此实验结果,可推知图中根向地生长的原因是______。
(4)请你用表格形式呈现本实验的设计思路。

将一植株放在密闭玻璃罩内,置于室外一昼夜,获得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二中的b点对应于图一中的________点,导致图二曲线在b点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
(2)图一中的C点对应于图二中的_______点,其生理含义是_______。
(3)到达图二中_______点时,植物体积累的有机物最多。i点时植物的生理状态是_______。
(4)经过这一昼夜之后,植物体的有机物含量会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