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如下图所示,某小组用甲、乙两个相同的蜡烛、透明玻璃板、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他们在实验中发现,无论怎样移动点燃的甲蜡烛,在玻璃板的另一侧都可以使乙蜡烛与甲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他们进一步测量了两蜡烛到玻璃板之间的距离,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次数
距离
甲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
乙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
1
13
13
2
14
14
3
15
15

根据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1)用透明玻璃板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3)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_____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4)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__________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5)物体逐渐远离平面镜时,它的像___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未知
知识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聂利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
她对《十万个为什么》中“蜜蜂发声是不断振动双翅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蜜蜂的
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
下面是聂利同学的主要探索过程:
①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
②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
③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
④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
请回答:
(1)聂利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
(2)从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
(3)“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假设是

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图。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C是读取的温度。

①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
②B图中读数的错误是
③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C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是℃。
(2)小明同学在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实验时,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写出两种即可)

①  ;②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__(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回答:sAB=_______cm tBC=______s vAC=_______m/s
(4) 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__。(填"大"或"小")

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其中一个可折转的光屏。

(1)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①

(2)实验时,光屏应如何放置?

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