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三)阅读《童趣》,回答问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
项为之(                       )           (              )数十
(                     )一癞虾蟆         (                 )出神
、翻译下列句子。(2分 任选一句翻译)
①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②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
、课文一共回忆了自己儿时哪四件趣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你认为怎样才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乐趣,成为一个有情趣的人?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 “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任云中郡守。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虏人过五千,移文旁郡。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热火,营中星列。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晨往赴之。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注释】故事:按旧例。虏:敌人。移文:发文书。传檄:发出紧急公文。交缚:交叉缚扎。热火:点火。褥食:在睡垫上把早饭吃了。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公将鼓之( )
(2)望其旗靡()
(3)会匈奴大入塞()
(4)范兵不敌()
用“/” 给下列句子划分两处朗读停顿
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⑴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作战中,曹刿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第一次是在之时,第二次是在之时。
⑵乙文中,廉范在众寡不敌的情况下,也表现出高超的指挥才能。廉范在作战中采用的妙招是什么?(用原文作答)
作为出色的军事指挥家,曹刿和廉范各表现出了哪些可贵品质?

(共18分)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①渔人甚异之()
②未果,寻病终()
③蝉则千转不穷()
④争高直指 ()
⑤阡陌交通()
⑥横柯上蔽()
翻译。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③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请结合《关雎》,谈谈《诗经》的艺术特色。
《桃花源记》中前文极力渲染桃花源中的人和事是真实的,最后又说不可寻,为什么?
《与朱元思书》中,作者为什么会发出“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概?

误认
卓茂①尝出门,有人认其马。茂问之曰:“子亡马几何时矣?”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而自挽车去。将去,顾而谓曰:“若非公②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马,乃诣丞相府归马。
[注] ①卓茂:人名。 ②公:对人的尊称。③幸:希望。④诣:到,谒见。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子亡马几何时()
(2)而自挽车去()
(3)顾而谓曰()
用“/”给划线句子断句(断一处)。
心 知 非 是 解 以 与 之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
这件小事表现了卓茂的品质,表现了“马主”的品质。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阅十余岁 ()(2)是非木杮()
(3)不亦颠乎 ()(4)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A.乐亦在其中矣 。
B.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C.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D.其此之谓乎。

纪昀这篇文章想告诉读者什么道理?(用文中原句回答)用现代汉语翻译此句。

赛跑定案(7分)
有老姥1遇劫于路,唱贼2。路人为逐禽之。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融3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4者非贼。”既而还入,融正色5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 ”贼遂服罪。盖因贼若善走,必不被禽,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注释】:①老姥(mǔ):老妇人②唱贼:呼喊捉强盗。古代“贼”:强盗。③融:符融,晋朝人。④凤阳门:当地的一座城门。⑤正色:神情严肃。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人为逐禽之禽:
②乃俱送之乃:
③可二人并走走:
④盖因贼若善走善: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汝真贼也,何诬人乎?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发现符融是个的人。(1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