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分)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①渔人甚异之 (             )
②未果,寻病终(             )
③蝉则千转不穷(             )
④争高直指    (             )
⑤阡陌交通   (             )
⑥横柯上蔽   (             )翻译。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③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请结合《关雎》,谈谈《诗经》的艺术特色。
《桃花源记》中前文极力渲染桃花源中的人和事是真实的,最后又说不可寻,为什么?
《与朱元思书》中,作者为什么会发出“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概?
[三]
 【甲】
 嗟夫!予尝求
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
 【乙】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3)微斯人,吾谁与归()(4)暂凭杯酒长精神().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甲、乙两文作者都有相同的境遇,那就是都遭受了贬谪的痛苦,但是他们的思想积极乐观,并没有因此而消沉,主要表现在(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
 甲文:
 乙文:.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那么你将会如何面对呢?(3分)
(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俟其欣悦()(2)媵人持汤沃灌()
 (3)同舍生皆被绮绣()(4)腰白玉之环().翻译下列文言语句的意思。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自己求学的艰难?请概括。
 我的概括:.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
 我的感悟:.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
 我的看法:
[三]
 【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万钟于我何加焉加:(2)是亦不可以已乎已:
 (3)不以物喜以:(4)是进亦忧进:.翻译下列句子。
 (1)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译文:
 (2)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甲】文中的“本心”是指
 “古仁人之心”在【乙】文中的具体体现是.【乙】文中的“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实际也许并不存在。请你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要议论这种人物呢?
 答:
(三)文言文比较阅读(15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节选自《公输》) 、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词语理解。(6分)
 (1)解释下面划线字的含义。
 ①遂逐齐师()②公问其故()
 ③望其旗靡()  ④公输盘诎(       )   
 (2)请选出划线字与例句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成语。
 ①例句:既克,公问其故 A.克己奉公  B.克敌制胜____   
 ②例句:以牒为械    A.为民请命  B.下不为例____、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2)虽杀臣,不能绝也。、以上两个文段都涉及到战争,从文段的两个事件结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
 任城威王(曹)彰,字子文。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数从征伐,志意慷慨。大祖(曹操)尝抑之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彰谓左右曰:“丈夫一为卫、霍①,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 ”
 (建安)二十三年,代郡乌丸②反。以彰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临发,太祖戒彰曰:“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动以王法从事,尔其戒之!”彰北征,入涿郡界,叛胡数千骑卒至。时兵马未集,唯有步卒千人,骑数百匹。用田豫计,固守要隙,虏乃退散。彰追之,身自搏战,射胡骑,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战过半日,彰铠中数箭,意气益厉,乘胜逐北。至于桑干,去代二百余里,长史诸将皆以为新涉远,士马疲顿,又受节度,不得过代,不可深进违令轻敌。彰曰:“率师而行,唯利所在,何节度乎?胡走未远,追之必破。”遂上马,令军中:“后出者斩。”一日一夜与虏相及,击,大破之,斩首获生以千数。彰乃倍常科大赐将士,将士无不悦喜。时鲜卑③大人轲比能将数万骑观
望强弱,见彰力战,所向皆破,乃请服。北方悉平。时大祖在长安,召彰诣行在所。彰自代过邺④,大子(曹丕)谓彰曰:“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彰到,如太子言,归功诸将。太祖喜,持彰须曰:“黄须儿竟大奇也!”
 注释:①卫、霍:汉代名将卫青、霍去病。②代郡乌丸:当时的小国。③鲜卑:北方少数名族。④邺:地名。.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将十万骑驰沙漠(率领) | B.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连接) | 
| C.一日一夜与虏相及(达到) | D.召彰诣行在所(前往)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而好乘汗马击剑而旗尾略不沾湿 | 
| B.受事为君臣向为身死而不受 | 
| C.固守要隙,虏乃退散陈涉乃自立为王 | 
| D.斩首获生以千数属予作文以记之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意气益厉,乘胜逐北。
 ②如太子言,归功诸将。曹操说:“黄须儿竟大奇也!”曹操这样评价的依据有哪些?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