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甲】
嗟夫!予尝求
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
【乙】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3)微斯人,吾谁与归( ) (4)暂凭杯酒长精神( ).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甲、乙两文作者都有相同的境遇,那就是都遭受了贬谪的痛苦,但是他们的思想积极乐观,并没有因此而消沉,主要表现在(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
甲文:
乙文: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那么你将会如何面对呢?(3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委而去之()(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环而攻之而不胜委而去之 |
| B.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者多助 |
|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
|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句子: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文中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治国主张?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后面问题。
【甲】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乙】太宗尝谓皇属曰:“朕即位十三年矣,外绝游观之乐,内却①声色之娱。汝等生于富贵,长自深宫。夫帝子亲王先须克己,每著一表,则悯蚕妇;每餐一食,则念②耕夫。至于听断之间,勿先恣③其喜怒。汝等勿鄙人短,勿恃己长,乃可永久富贵,以保终吉④。先贤有言: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⑤,不可不察也。”
(选自《戒皇族·国朝太宗类苑》)
【注】①却:摒除。②念:想。③恣:任凭。④吉:吉祥。⑤贼:敌人。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又相天子()(2)犹恐失天下之士()
(3)每著一衣()(4)汝等勿鄙人短()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予谓菊太宗尝谓皇属曰 | B.长自深宫自非亭午夜分 |
| C.夫贵为天子则念耕夫 | D.皆谦德也火伴皆惊忙 |
翻译下面句子。
(1)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2)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不可不察也。请用原文的语句回答下面的问题。
甲乙两文中周公和太宗都以自身经历作为例子来告诫后代。甲文表现周公做法的句子是:,;乙文表现太宗做法的句子是:,。读完甲乙两文,请联系自身实际,淡谈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七 录
(张)溥幼即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或问:“何勤苦如此?”曰:“聊以强记耳。”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明史·张溥传》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所读书必手钞 (通“抄”)
B如是者六七始已(停止)
C日沃汤数次(白天)
D后名读书之斋曰(命名)翻译句子。
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张溥的成才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宋太祖怕史官
宋太祖尝弹雀①于后园,有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怒,诘其故。对曰:“臣以尚②急于③弹雀。”上愈怒,以柱斧柄撞其口,堕两齿。其人徐俯拾齿置于怀。上骂曰:“汝怀齿,欲讼我耶?”对曰:“臣不能讼陛下,自当有史官书之。”上既惧又说,赐金帛慰劳之。
【注释】①弹雀:拿弹弓打小鸟。②尚:还是。③于:比。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其人徐俯拾齿置于怀( )汝怀齿( ) 自当有史官书之( ) 上既惧又说( )与“臣以尚急于弹雀”的“以”的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柱斧柄撞其口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吴广以为然 D策之不以其道短文中“宋太祖”、“臣”,你喜欢哪一个?说说理由。
【人物轶事】
周敦颐为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①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后徙知南昌,南昌人皆曰:“是能辨分宁②狱者,吾属③得所诉矣。”富家大姓、黠吏恶少,惴惴焉不独以得罪于令为忧,而又以污秽善政为耻。历合州判官,事不经手,吏不敢决。虽下之,民不肯从。部使者赵抃④惑于谮口⑤,临之甚威,敦颐处之超然。通判虔州,抃守虔,熟视其所为,乃大悟,执其手曰:“吾几失君矣,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周敦颐传》节选)
注释:①手版:古时大臣上朝时所持的笏。②分宁:分宁县。敦颐曾在此地担任主簿。③吾属:我们这类人 ④赵抃(biàn): 人名。⑤谮(zèn)口:诬赖的话
【读文知人】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周敦颐)
【品诗明志】
有风还自掩,无事昼常关。开阖从方便,乾坤在此间。(《书舂陵①门扉》周敦颐)
①舂chōng陵:古地名,今湖南宁远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乃委手版归⑵虽下之
⑶熟视其所为⑷临之甚威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作用(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杀人以媚人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B.予谓菊谓为信然 |
| C.而又以污秽善政为耻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D.香远益清曾益其所不能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⑵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下列句子与《书舂陵门扉》中三、四句流露出的思想情趣不相同的是()
| A.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D.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
周敦颐人如莲花,请从【人物轶事】中概括出周敦颐的事件来验证【读文知人】中
的划线句。(不少于两件事)周敦颐是一个怎样的君子?请结合三则诗文概括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