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七 录
(张)溥幼即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或问:“何勤苦如此?”曰:“聊以强记耳。”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明史·张溥传》
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所读书必手钞 (通“抄”)
B如是者六七始已(停止)
C日沃汤数次(白天)
D后名读书之斋曰(命名)
翻译句子。
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张溥的成才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文阅读
(一)
(甲)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乙)从前有个书呆子绰号“全信书”,成天埋在书堆里。一天,读书时脚上的鞋被炉火烧着了,他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忙去找书本。书上说,桔能降火。他忙拿起一个大桔子就咬,滴下的汁水把鞋上的火灭了,书呆子大喜。但鞋头已被烧出大洞。于是他上街买鞋,走到半路,想起尚未找到文字根据,忙奔回家中,从书箱里找出家父留下的书简,上面写着他穿六寸鞋子。于是定要掌柜给他六寸的鞋,掌柜无可奈何地把鞋拿给他。书呆子使劲穿进去,鞋破了,脚趾露在外面。掌柜拿过书简仔细看,上面写着:“吾儿七岁,着鞋六寸,脚随人长,步步前进。”书呆子断章取义,迷信书本,仍旧穿着那双六寸的鞋子回去了。
解释下列短语的意思。
⑴至市()⑵试之足()
⑶及()⑷不得履()
⑸使冲烟飞鸣 ()⑹昂首观()
⑺置其坐()⑻吾忘持()
⑼项为强()⑽山倒树()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⑴何不试之以足?
⑵宁信度,无自信也。
⑶着鞋六寸,脚随人长
用自己的语言分别说说郑人和书呆子的愚蠢表现。
⑴郑人愚蠢的表现是
⑵书呆子愚蠢的表现是
结合郑人和书呆子买鞋的故事,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写出两点感悟。

文言文阅读
(三)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①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解】①遽:立刻,马上。
解释划线的字
(1)遽其舟( )(2)求剑若()
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是吾剑之所从坠
本文的题目是一个成语,请写出这个成语,并说说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二)《论语》(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④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⑤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释划线字意思。(4分)
①不亦乎( ) ②温而知新() ③人行,必有我师( ) ④ 学而习之()
下列划线词中“而”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2分)

A.学时习之 B.人不知不愠 C.温故知新 D.择其善者从之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请从上述四则中任选一则谈体会。(2分)
我选第则,我的体会是:

文言文阅读
(二)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解释句中加点词。
(1)蚌方出曝()(2)今日不雨()
(3)蚌亦谓鹬曰()(4)渔者得而并禽之()
翻译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后来形成的成语是什么?

文言文阅读
(一)论语十则(节选)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
(1)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2) 是知也(  )
(3) 死而后已 (  )
请翻译下列语句
(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简要谈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两句分别让你知道了什么道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