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题目。
李文定公家甚贫,同巷李生,每推财以济之。公感其意,拜为兄。寻举进士第一,李生遣人奉书通殷勤①,公口谢之而已,不答。书生惭,谓公挟贵忘旧,遂不复相闻。
后十年,公为左相,因而奏李生昔日周恤之义,愿授一官,以报其德。诏授左班殿直。公制袍笏,致书州将,令送生至公所。公与叙旧好,且谢曰:“昔日周旋,极不敢忘,幸被误恩②,乃获所愿。”
众然后服公性度弘远③,非狭中浅见之人所能度。
【注】①通殷勤:叙述恳切深厚的友谊。②被误恩:幸好被皇上错误地施与恩情,(得到皇上的信任和重用)。这是自谦的说法。③性度弘远:性情气度弘大长远。 下列选项中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谓公挟贵忘旧(陈旧) | B.极不敢忘(非常) |
C.因而奏李生昔日周恤之义(照顾) | D.昔日周旋(交往) |
下列选项中划线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每推财以济之以中有足乐者 |
B.非狭中浅见之人所能度口体之奉不若人 |
C.公感其意,拜为兄其真无马耶 |
D.幸被误恩,乃获所愿久而乃和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致书州将,令送生至公所。
⑵众然后服公性度弘远,非狭中浅见之人所能度。李文定在考中进士后,为什么对李生的“通殷勤”,只是“口谢之而已”?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文言文阅读(第6-7题每小题2分,第8-10题3分,共13分)
A 文段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B 文段
冲早慧,时军国多事,用刑严重。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冲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一无所问。冲仁爱识达,皆此类也。太祖数对群臣称述,有欲传后意。 (选自陈寿《三国志·曹冲》节选)
【注释】①曹冲:曹操的儿子。文中“太祖”即指曹操。
②面缚首罪:把自己捆绑起来当面向曹操请罪。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太祖数对群臣称述(屡次) | B.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 (赦免,免罪 ) |
C.今单衣见啮 (同“现” ) | D.一无所问(追究) |
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2 分)
A.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 | B.冲于是以刀穿单衣(用) |
C.是以忧戚(因为) | D.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表并列,而且的意思) |
选出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3 分)
A.谬为失意,貌有愁色(他假装作不高兴,脸上露出愁容。) |
B.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我儿子衣服里面尚且被咬了,何况马鞍是悬在梁柱的呢?) |
C.待三日中,然后自归(等待三天,然后你主动去自首。) |
D.此妄言耳,无所苦也(这是胡乱说的话罢了,没有什么可苦恼的。) |
选出对“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翻译正确的一项:()(3 分)
A.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只想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五百里的土地呢? |
B.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只想守护它,虽然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五百里的土地呢? |
C.安陵君从先王那里夺取了封地,只想守护它,虽然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五百里的土地呢? |
D.安陵君从先王那里夺取了封地,只想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能交换,更何况只是五百里的土地呢? |
选出下列对 B 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3 分)
A.“库吏惧必死”是因为曹操放在库房里保管的马鞍被老鼠咬坏了 |
B.曹冲以假装因为迷信说法而忧伤,使曹操说出老鼠咬破东西对主人并无妨碍,而且很常见的观点。 |
C.曹冲是一个聪明机智、仁慈、乐于助人的人。 |
D.曹操能严明执法,曹冲巧妙设法使曹操没有发现官吏所犯的错误。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师而还,一郡并获全。
荀巨伯:东汉颍州(今属河南)人,生平不详 ,汉桓帝的义士。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值胡贼攻郡②汝何男子,而敢独止?翻译句子。
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胡军“班师而还”的原因是什么?
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何感想,请用简要的语言加以回答。
文言文阅读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⑴撒盐空中差可拟⑵未若柳絮因风起
⑶相委而去⑷元方入门不顾翻译句子: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2分)
从《陈太丘与友期》中分别找出敬词(对别人的尊称)和谦词(对己称呼)各一个。(2分)
敬词:谦词你觉得谢太傅更赞赏谁的才气?请说明理由。(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后面小题。
淳熙中,张说①颇用事,为都承旨②。一日,奏欲置酒延众侍从。上许之,且曰:“当致酒肴为汝助。”说拜谢退而约客客至期毕集独兵部侍郎陈良祐不至说殊不平。已而,中使以上樽珍膳至,说为表谢,因附奏:“臣尝奉旨而后敢集客,陈良祐独不至,是违圣意也。”既奏,上忽顾小黄门言:“张说会未散否?”对曰:“彼既取旨召客,当必卜夜。”乃命再赐。说大喜,复附奏:“臣再三速良祐,迄不肯来。”夜漏将止,忽报中批陈良祐除谏议大夫。坐客方尽欢,闻之,怃然③而罢。(选自周密《齐东野语》)
[注]①张说(yuè):人名。②都承旨:官名。③怃然:怅然失意的样子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奏欲置酒延众侍从
(2)臣再三速良祐,迄不肯来文中划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说 拜 谢 退 而 约 客 客 至 期 毕 集 独 兵 部 侍 郎 陈 良 祐 不 至 说 殊 不 平。请结合文段内容,说说皇帝为什么“批陈良祐除谏议大夫”。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寻病终②屋舍俨然③便要还家④处处志之翻译下列句子。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③不足为外人道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渔人的行踪。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渔人既然“处处志之”,但“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是否矛盾?作者这样写用意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