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不计人过
吕蒙正相公,不喜人过。初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皆服其量。                                                  (选自司马光《涑水见闻》)
注①吕蒙正(944—1011):宋代政治家。②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③朝士:朝中官员。
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时人皆服其量。
解释文中划线词语。
①计(          )   ②是(          )   ③佯(          )
说说文中划线句的意思。
从吕蒙正的言行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题。
约法三章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①,封皇帝玺符节,降枳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②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③。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④。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⑤。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饷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注](1)组:绳索。(2)怀王:即楚怀王。(3)弃市: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在街头,称为弃市。(4)关:指函谷关,古代要塞、天险。(5)案堵:同“安堵”,即安定。
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4分)
(1) 且人已服降
(2) 偶语者弃市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字词。
(1)以能宽容_______________(2)父老秦苛法久矣___________
(3)先入关者_____________(4)人又___________
把文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楚汉战争,刘邦最终赢得了胜利,请你根据此文分析他取得胜利的原因。

(一)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①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②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雨止,别去。
十余年,书生用甲第③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④礼,子不佣矣。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而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⑤,朝分尚食⑥,张筵列鼎⑦,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嗟夫!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者,往往而然。
(注:①佣:受人雇佣。 ②童子试:科举中录取秀才的考试。③甲第:指科举考试中名列前茅。④钧:同“均”。⑤炼珍:烹制的精美食品。⑥尚食:这里指皇帝的食品。⑦鼎:青铜制的饮器。)(节选自周容《芋老人传》)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命妪煮芋进不物喜,不以己悲
B.今烦尔妪一煮芋也不知有汉
C.而向香而甘者闻,欣然规往
D.老人犹喜相公之止芋也骈死槽枥之间

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

A.相国未及第时,曾有一次为了避雨躲在屋檐下,身体单薄,显得颇为狼狈可怜。
B.相国及第后仍想念先前的芋,表明他很爱以前的苦日子。
C.丞、尉对芋老人待之以礼,显示了他们的趋炎附势。
D.芋老人的话表明地位的不同会改变一个人对事情的看法。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老人入坐(2)老人与相国有旧
(3)相国遽惊(4)厚资而
翻译
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

本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炳烛而学
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③矣。”师旷曰:“何④不炳烛⑤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⑥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⑦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⑧?”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②师旷:春秋时晋国的乐师,眼睛失明,善于弹琴,精于辨音。③暮:晚。④何:为什么。⑤炳烛:点燃蜡烛照明。烛:光明,显著。⑥为人臣:做臣子的。⑦壮:壮年,古人三十岁以上为壮年。⑧孰与昧行乎:与摸黑走路比哪个好呢?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臣之()②少而好学,日出之阳( )
③盲臣敢戏其君( )④哉()
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是吾剑之所从坠 B.故时有物外之趣
C.项为之强 D.何不试之以足

翻译句子。
①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②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句,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2分)

解释划线的字
①两岸连山,略无处。②至于夏水
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④虽乘御风
⑤飞其间多趣味

李世民畏魏征
魏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尝谒告上冢,还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
①霁:停止。②谒告:请假。③上冢:上坟。
④严装:装备整齐。⑤嗔:生气。⑥臂:用手臂架着。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
回人主意逢上怒甚
外皆严装已征奏事固久不
下列句中“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而有胆略 B而竟不行
C学而不思则罔 D 乃记之而去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善回人主意。

(2)征奏事固久不已。

魏征向皇上奏事时,为什么“固久不已”?请做简要分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