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李世民畏魏征
魏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尝谒告上冢,还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
① 霁:停止。②谒告:请假。③上冢:上坟。
④严装:装备整齐。⑤嗔:生气。⑥臂:用手臂架着。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
回人主意           逢上怒甚          
外皆严装已毕         征奏事固久不已   
下列句中“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而有胆略            B而竟不行    
C学而不思则罔        D 乃记之而去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善回人主意。
                                                                             
(2)征奏事固久不已。
                                                                             
魏征向皇上奏事时,为什么“固久不已”?请做简要分析。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完成题。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请用“/”标示下列语句的句中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1)媵 人 持 汤 沃 灌(2)腰 白 玉 之 环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同舍生皆被绮绣()(2)主人日再食()
(3)右备容臭()(4)缊袍敝衣()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选段依次从□、住、食、□四方面写出了求学的□□情形,但这些之所以未动摇的求学意志,那是“”。(最后一处用原文语句回答)
【材料链接】
以下是《送东阳马生序》删节内容的部分译文:
(马生)等太学生们在太学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有皮袍葛衣送来,坐在高大的屋子里诵读诗书,有司业、博士做他们的老师,凡是应该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
由链接的材料可以看出,马生的学习条件十分优越,那么,作者把自己“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告诉他有何用意?

阅读《醉翁亭记》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云归而岩穴暝暝:
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
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②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答:
本文以一个“乐”字贯穿全文,最后一段中所写的 “乐”有哪些?
答: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指出与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A.弄虚作假 B.假人假义
C.假戏真唱 D.假公济私
(2)走送之
A.飞沙走石 B.走南闯北
C.走马观花 D.走投无路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翻译:
(2)不敢出一言以复翻译: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填空
选文从借书抄录之劳,, 百里投师之艰;四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年时代求学的艰苦。

阅读甲、乙两个文言文片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年且九十②河曲智叟亡以应
③不治将益深 ④ 臣是以无请也
翻译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子。
(1)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面山而居”和“居十日”中的“居”意思相同,“桓侯故使人问之”和“两狼之并驱如故”中的“故”意思不同。
A.“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君有疾/在腠里”两句朗读节奏的划分都是正确的。
C.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两则故事对我们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D.甲文都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甲乙两文都通过描写刻画人物,甲文告诉我们人要立志,并付诸行动的道理,乙文桓侯的悲惨结局告诉我们

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③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临溪而渔渔:⑵杂然而前陈者陈: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⑴野芳发而幽香翻译:
⑵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翻译:
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概括第③段划线句中“人之乐”的内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