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文言文阅读
马说
韩 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王命急宣 | B.食不饱,力不足/设酒杀鸡作食 |
C.安求其能千里也/衣风雨不动安如山 | D.策之不以其道/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结合本文与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共9分,每小题3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下面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无从致书以观致:得到 | B.俟其欣悦俟:等待 |
C.色愈恭,礼愈至至:周到 | D.腰白玉之环腰:腰间 |
.下面句子中划线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不知木兰是女郎 |
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
C.无从致书以观以君为长者 |
D.当余之从师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
.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 |
B.文章开头的“嗜学”一词统领全文,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就是“嗜学”与“家贫”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
C.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他遇到了学识渊博、要求严格的好老师。 |
D.作者写自己求学经历艰难的目的是劝勉马生不要辜负良好的学习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所成就。 |
.将文言材料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欧阳修读其赋,谓曰:“君辞气似沂公①,未可量也。”签书昭庆军判官,秩满②,当试馆③职,辞曰:“起家为官,本代耕尔,愿以守选余日,读所未见书。”宰相善其志,以通判明州。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编修中书条例。自太常丞当转博士,超改右正言;明日,直舍人院;又明日,判流内铨④;皆神宗特命,举朝荣之。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言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归报,神宗善之,以将知审官西院,判尚书兵部。
进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为同进所忌。会治太学虞蕃讼,释诸生无罪者,蔡确、舒亶因陷之,逮其父子入御史府,逾月得解,黜知蕲州。 (选自《宋史 许将列传》)有改动
注释:①沂公:王曾,仁宗景祐间右相。②秩满:官吏任期届满。③试馆:古代科举考试时应试人居住的场所。④流内铨:官职。专管考试选人、判决案例等事。.解释下列划线点的字::
会治太学虞蕃讼会:皆神宗特命,举朝荣之 举:
及至北境及:以将知审官西院知:.翻译下列文字:
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
逾月得解,黜知蕲州。.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许将的才干?请简要回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共9分,每小题3分)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对下列选文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易:交换 |
B.秦王怫然怒怫然:盛怒的样子 |
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布衣:平民 |
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谢:感谢 |
.下列划线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中有足乐者 |
B.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
C.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舜发于畎亩之中 |
D.长跪而谢之曰国险而民富 |
.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骄横狂妄、贪得无厌、奸诈狡猾。唐雎从容镇定、不畏强暴、有胆有识、有凛然正气、不怕牺牲、外强中干。 |
B.唐雎列举专诸刺王僚等事例的用意是一对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厉害程度加以渲染说明,二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训,不要轻举妄动,自寻死路。 |
C.本文最后一段描写秦王的神态的变化是从侧面烘托唐雎有智有勇、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 |
D.文末说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并且请唐雎“坐”,这是秦王的权宜之计,表现出他的奸诈狡猾。他请唐雎“坐”,是坐下来谈,不是放弃吞并。文中所说,也只是恭维唐雎的话,从当时秦在军事的占压倒优势及秦王的性格来看,秦王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4分)
①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②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文言文阅读
令狐潮围张巡于雍丘,相守四十余日,朝廷声问不通。潮闻玄宗已幸蜀,复以书招巡。有大将六人,官皆开府,特进白巡,以兵势不敌,且上存亡不可知,不如降贼。巡阳许诺。明日堂上设天子画像,帅将士朝之,人人皆泣。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斩之,士心益劝。
城中矢尽,巡缚稿为人千余,被以黑衣,夜缒城下,潮兵争射之,久乃知其稿人;得矢数十万。其后复夜缒人,贼笑不设备。乃以死士五百斫潮营,潮军大乱,焚垒而遁,追奔十余里。潮惭益兵围之。
巡使郎将雷万春于城上,与潮相闻,贼弩射之,面中六矢而不动。潮疑其木人,使谍问之,乃大惊,遥谓巡曰:“向见雷将军,方知足下军令矣,然其如天道何?”巡谓之曰:“君未识人伦,焉知天道!”未几出战,擒贼将十四人,斩首百余级。贼乃夜遁,收兵入陈留,不敢复出。
顷之,贼步骑七千余众屯白沙涡,巡夜袭击,大破之。还至桃陵,遇贼救兵四百余人。悉擒之。分别其众,妫、檀及胡兵悉斩之,荥阳、陈留胁从兵,皆散令归业。旬日间,民去贼来归者万余户。下面句中的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潮闻玄宗已幸蜀幸:特指皇帝到某处去 |
B.被以黑衣被:穿 |
C.贼笑不设备备:防备 |
D.潮惭益兵围之益:更加 |
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向见雷将军,方知足下军令矣,然其如天道何?
(2)贼乃夜遁,收兵入陈留,不敢复出。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张巡是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共9分,每小题3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意图 |
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去:离开 |
C.饮少辄醉辄:就 |
D.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
、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泉香而酒洌而年又最高 |
B.负者歌于途孙叔敖举于海 |
C.山间之朝暮也怅恨久之 |
D.醒能述以文者不以物喜 |
、下列对选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2段中,依次抓住春夏秋冬的“香”“繁”“洁”“水”四个典型情景来写四季变幻之美,情状俱到,精确而熨帖。 |
B.选文巧用诗的语言表达形式,全用对句,句式整齐,音节铿锵,读来声声清朗,极具音乐的节奏美。 |
C.选文围绕“乐”,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
D.第3段写宴饮之乐,却别有情致地从捕鱼酿酒写起,既夸耀滁地的富足,也表明野餐的简朴。 |
、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