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文言文阅读
马说
韩 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王命急宣 | B.食不饱,力不足/设酒杀鸡作食 |
C.安求其能千里也/衣风雨不动安如山 | D.策之不以其道/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结合本文与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
文言文阅读。
昔者汤(商朝建国君主)将往见伊尹(商朝初年的贤相),令彭氏之子御。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也。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汤曰:“非汝所知也。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说而强食之。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两处)(2分)
若 君 欲 见 之 亦 令 召 问 焉 彼 受 赐 矣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字
①令彭氏之子御②则耳加聪
③则吾必说而强食之④因下彭氏之子 请将“君将何之?”一句译成现代汉语。(2分)
这个故事中,作为君主的商汤有什么特点?试概括。(4分)
文言文阅读。(13分)
《庄子》故事两则
(一)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鵮,子知之乎?夫鹓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鵮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二)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惠子相梁②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③非梧桐不止④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翻译句子。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第一则中哪两个字能够表现惠子看重功名利禄?
第二则故事庄子与惠子争论的焦点是什么?可以看出庄子具有什么样的思想。
文言文阅读。
齐人有好猎者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乃狗劣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节选自《吕氏春秋》)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3处,停顿处用“/”隔开。
其 所 以 不 得 之 乃 狗 劣 也 欲 得 良 狗 则 家 贫 无 以。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1)君宜致力于耕作()(2)人不对 ()
(3)非独猎也()(4)百事也尽然()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读了这则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文言文阅读。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又何间焉()②肉食者鄙()
③公将驰之 ()④望其旗靡()下列四项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以战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
B.小大之狱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C.战于长勺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D.登轼而望之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齐鲁长勺之战,齐国以弱胜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请根据文意完成下列对联。
上联:曹刿自荐,深谋远虑下联: 庄公,
文言文阅读。
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求索。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注释】①承宫:东汉人。②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③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④樵薪:砍柴。⑤执苦:干苦活。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提供的主要义项,为下面句中划线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少孤,年八岁()
A.幼年死去父亲 B.孤独,孤单
C.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D.辜负
②遂通其经()
A.田间水沟 B.成就,顺利地做到
C.于是,就 D.终,竟,终于下列各句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因忘其猪/而听经 | B.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 |
C.见/而欲笞之 | D.门下生/共禁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猪主怪其不还,求索。承宫“忘其猪”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作答)?承宫最突出的品质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