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某细胞膜结构,图中A、B、C、D、E、F表示某些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请据图回答:
(1)图中物质A是蛋白质;物质B是 ;物质D是 。
(2)单层脂分子铺展在水面上时,亲水端与疏水端排列是不同的,搅拌后形成双层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脂质体中裹入DNA就可以作为基因工程的一种工具——运载体,原因是 。
(3)若图示细胞膜是小肠上皮细胞膜,则从肠道吸收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的方式依次是图中 、 、 (填字母)。细胞膜的功能与其组成密切相关,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 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4)若提取动物的细胞膜,最好选用 做材料。
如图丁是基因型为AaBb的雌性高等动物细胞分裂图象及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请回答相关问题:
(1)甲细胞内有 个染色体组,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是 .不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 .
(2)丙图所示细胞名称为 ,其染色体变化对应丁图的 段.
(3)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图中细胞所示的染色体,需用 染色;若鉴定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时,需用到 试剂和 试剂.
(4)若乙图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AaB的子细胞,其原因最可能是 .
(5)若丙图中一条染色体上的B基因变为b基因,则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每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土壤中的微生物对尿素是否有分解作用,设计了以下实验,并成功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尿素的细菌(目的菌).培养基成分如下表所示,实验步骤表格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KH2PO4 |
1.4g |
Na2HPO4 |
2.1g |
MgSO4•7H2O |
0.2g |
葡萄糖 |
1g |
尿素 |
10g |
琼脂 |
15g |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 000mL |
(1)简述土壤中可分解尿素的细菌的鉴定方法及原理: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 指示剂,细菌合成的 将尿素分解为 ,pH升高,使指示剂变为红色.
(2)培养基中加入尿素的目的是筛选目的菌,这种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
(3)“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分别来自培养基中的 和 ,实验中需要振荡培养,原因是 .
(4)图1是利用 法进行微生物接种,把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通常还可以 方法分离到一个细胞繁殖形成的菌落
(5)关于图1的操作方法和结果,叙述正确的是 .
A.操作时要将接种环放在火焰上灼烧灭菌
B.划线操作须在火焰旁进行
C.多次划线后培养才可以分离到一个细胞繁殖形成的菌落
D.在1、2、3、4、5区域中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灭菌
已知果蝇的灰身与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直毛与分叉毛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F表示,隐性基因用f表示).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子代中雌蝇表现型比例及雄蝇表现型比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雄性亲本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是 .
(2)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 上,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3)若让子一代中灰身雄蝇与黑身雌蝇杂交,后代中黑身果蝇所占比例为.子一代表现型为灰身直毛的雌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 .
(4)若实验室有纯合的直毛和分叉毛雌、雄果蝇亲本,你能否通过一代杂交实验确定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请说明推导过程.
不同植物生活的环境不同,其生活习性和生理过程与环境相适应.图1中a、b、c代表三种植物叶片光合作用速度的日变化.
(1)①在12时左右,a植物光合作用速度明显减弱,是因为此时温度很高,蒸腾作用很强,为防止 的过度丧失,气孔大量关闭,但 供应减少,导致光合作用速度明显减弱.
②在12时左右,b植物的气孔也大量关闭以适应高温环境,但其光合作用强度并没有减弱,其光合作用过程原理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b植物叶肉细胞与维管束鞘细胞分工合作完成碳的同化过程.在叶肉细胞中有一种酶,通过系列反应将CO2“泵”入维管束鞘细胞,导致高光强下,气孔大量关闭,使CO2不致成为光合作用限制因子.这种酶被形象地称为“CO2泵”.而a植物缺乏类似的“CO2泵”.“CO2泵”与卡尔文循环中固定CO2酶相比,对CO2的亲和力 (更高或更低).
③植物一般都存在光呼吸现象,如图3所示.从图中可以发现,光呼吸之所以称为“呼吸”是因为在物质上其与一般呼吸一样 有机物.但在能量上其与一般呼吸不同的是其不能
.光呼吸之所以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卡尔文循环中催化CO2固定的酶是一种双功能酶,该酶用同一活性部位结合CO2或O2,当结合O2时导致光呼吸的发生.所以一般光呼吸的强度随光强增强而
(增强、减弱、不变).“CO2泵”导致b植物的光呼吸比a植物的光呼吸 弱 (强或弱)
④结合以上分析,b所代表的植物类型比a所代表的植物类型在 环境条件下竞争优势明显.
(2)c植物有一个特殊的CO2同化方式:夜间气孔开放,利用“CO2泵”固定CO2最后形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白天气孔关闭,液泡中的苹果酸经脱羧作用释放CO2,用于卡尔文循环形成有机物,如图4所示.
①图1中是用c植物 (CO2吸收速率或有机物积累速率)表示光合作用速度.
②c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的CO2来源有
③图1所示三种植物叶片一天内有机物积累量多少的顺序是 > >
④根据c植物光合作用的特点,可以推测:相比a所代表的植物类型,c所代表的植物类型在 环境条件下竞争优势明显.
图1表示小肠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情况.为进一步探究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与细胞内、外液葡萄糖浓度差的关系,有人设计了如图2实验(记作甲):锥形瓶内盛有130mg/dL的葡萄糖溶液以及生活的小肠上皮组织切片.溶液内含细胞生活必须的物质(浓度忽略不计).实验初,毛细玻璃管内的红色液滴向左缓缓移动,5min起速率逐渐加快,此时,锥形瓶内葡萄糖溶液的浓度为amg/dL.
(1)图1显示:曲线AB段、BC段,小肠细胞吸收葡萄糖方式依次属于 .分析CD段变化原因可能是载体失活而不是载体饱和,理由是:当载体饱和时, 而使细胞内浓度升高,这与事实矛盾.
(2)图2锥形瓶红色液滴的移动直接显示瓶内 含量的变化.
(3)为验证5min时造成红色液滴移动速率加快的直接因素,需要设计一个对比实验(记作乙):乙实验装置的不同之处是5min 时用呼吸抑制处理小肠上皮组织.假定呼吸被彻底阻断,预期结果:①实验开始5min时,液滴移动情况是:实验甲突然加快,实验乙 ;②葡萄糖溶液浓度变化情况是:实验甲 实验乙 .
(4)若用相等质量的成熟红细胞替代小肠上皮细胞,红色液滴移动情况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