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为某生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示为          细胞有丝分裂        期,此时染色单体数为      ,染色体数         ,DNA分子数        
(2)正常情况下1号染色体与2号染色体是否相同      
(3)在上一时期,该细胞发生的变化为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观赏植物蝴蝶兰可通过改变 C O 2 吸收方式以适应环境变化。长期干旱条件下,蝴蝶兰在夜间吸收 C O 2 并贮存在细胞中。
(1)依下图1分析,长期干旱条件下的蝴蝶兰在0~4时(填"有"或"无") ATP[H] 的合成,原因是;此时段(填"有"或"无")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原因是;10~16时无明显 C O 2 吸收的直接原因是

图 1正常和长期干旱条件下蝴蝶兰 C O 2 吸收速率的日变化
(2)从下图2可知,栽培蝴蝶兰应避免,以利于其较快生长。此外,由于蝴蝶兰属阴生植物,栽培时还需适当

图 2正常和长期干旱条件下蝴蝶兰的干重增加量
(3)蝴蝶兰的种苗可利用植物细胞的,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大规模生产,此过程中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

(14分。普通班必做题)
玉米等C4植物的光合效率较水稻、小麦等C3植物的高,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最近,有人利用土壤农秆菌介导法,将完整的玉米PEPC基因导入到了C3植物水稻的基因组中,为快速改良水稻等C3植物,提高粮食作物产量开辟了新途径。请回答:
(1)若你是科技人员,最好采用途径获得玉米PEPC基因。
(2)获得PEPC基因后,将其导入土壤农杆菌的质粒中,以获得重组质粒,需要的工具酶

(3)导入完成后得到的土壤农杆菌,实际上只有少数导入了重组质粒。可在培养土壤农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最好筛选出成功导入了重组质粒的土壤农杆菌(假设质粒中含有标记基因如青霉素抗性基因)
(4)用含有重组质粒的土壤农杆菌感染水稻细胞,即使感染成功,即PEPC基因通过一定途径整合到水稻的基因组中,也不一定表达。其原因最可能是

A.玉米和水稻不共用一套密码子
B.水稻中缺乏合成PEPC的氨基酸
C.PEPC基因受到水稻基因组中相邻基因的影响
D.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的PEPC基因被水稻的某种酶破坏了

(5)PEPC基因在水稻细胞中成功表达的标志是
(6)得到PEPC基因成功表达的水稻细胞后,科研人员常采用获得转基因水稻植株。

T-DNA 可能随机插入植物基因组内,导致被插入基因发生突变。用此方法诱导拟南芥产生突变体的过程如下:种植野生型拟南芥,待植物形成花蕾时,将地上部分浸入农杆菌(其中的 T-DNA 上带有抗除草剂基因)悬浮液中以实现转化。在适宜条件下培养,收获种子(称为 T 1 代)。
(1)为促进植株侧枝发育以形成更多的花蕾,需要去除,因为后者产生的会抑制侧芽的生长。
(2) 为筛选出已转化的个体,需将 T 1 代播种在含的培养基上生长,成熟后自交,收获种子(称为 T 代)。
(3) 为筛选出具有抗盐性状的突变体,需将 T 代播种在含的培养基上,获得所需个体。
(4)经过多代种植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抗盐突变体。为确定抗盐性状是否由单基因突变引起,需将该突变体与植株进行杂交,再自交代后统计性状分离比。
(5)若上述 T-DNA 的插入造成了基因功能丧失,
从该突变体的表现型可以推测野生型基因的存在导致植物的抗盐性
(6)根据 T-DNA 的已知序列,利用 PCR 技术可以扩增出被插入的基因片段。其过程是:提取植株的 DNA ,用限制酶处理后,再用将获得的 DNA 片段连接成环(如右图)以此为模板,从图中 ABCD 四种单链 DNA 片断中选取作为引物进行扩增,得到的片断将用于获取该基因的全序列信息。

图表 1环状 DNA 示意图
A、B、C、D表示能与相应 TDNA 链互补、长度相等的单链 DNA 片段;箭头指示 DNA 合成方向。

果蝇的2号染色体上存在朱砂眼和和褐色眼基因,减数分裂时不发生交叉互换。个体的褐色素合成受到抑制,个体的朱砂色素合成受到抑制。正需果蝇复眼的暗红色是这两种色素叠加的结果。
(1)性基因,就这两对基因而言,朱砂眼果蝇的基因型包括
(2)用双杂合体雄蝇( K )与双隐性纯合体雌蝇进行测试交实验,母体果蝇复眼为色。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按红眼:白眼=1:1,说明父本的 AB 基因与染色体的对应关系是

(3)在近千次的重复实验中,有6次实验的子代全部为暗红眼,但反交却无此现象,从减数分裂的过程分析,出现上述例外的原因可能是:的一部分细胞未能正常完成分裂,无法产生

(4)为检验上述推测,可用观察切片,统计的比例,并比较之间该比值的差异。

实验一:用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进行如下特异性免疫实验,过程如图1,结果如图2,





(1)实验中,对 B 组小鼠的处理是作为 A 租小鼠的处理。
(2)从图2可知,Ⅱ组与Ⅳ组相比,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的增长趋势,说明血清中的不能有效抑制脾脏内的细菌繁殖。注射来自于 A 组小鼠的 T 细胞后,在4天内Ⅰ组小鼠脾脏中的活细菌数量,说明该组 T 细胞(活化 T 细胞)细菌数量的增长,由此推测该细菌生活在
(3)实验中,Ⅰ~Ⅳ组小鼠感染的是,感染的时间是在注射 T 细胞或血清的天。
实验二:在体外观察小鼠的 T 细胞和巨噬细胞(一种吞噬细胞)对细菌 X 的杀伤力,结果如图3。
图 3实验二结果图
(4)由图3可知,能有效杀伤细菌 X 的是细胞,而不是活化 T 细胞。
(5)有人假设,活化 T 细胞释放某种物质活化了巨噬细胞。若用体外实验验证该假设,实验组应选择的实验材料包括。(填选项前的符号)。
a.培养过活化T细胞的培养液 b.培养过巨噬细胞的培养液
c. A 组小鼠的巨噬细胞 d. B 组小鼠的巨噬细胞
e.培养过未活化 T 细胞培养液 f.细菌 X

(6)该系列实验的目的是研究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