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一根干燥的铁丝弯成如下图所示的形状,并将其两端分别插入盛有水的烧杯甲中和盛有植物油的烧杯乙中,放置数天后,观察铁丝A、B、C三处表面发生的变化是否相同?若有不同,则A、B、C三处各有什么现象?
2022年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圆满举行,本届冬奥会处处体现“低碳环保”理念,科技感十足。
(1)能源:冬奥场馆大多采用绿色能源供电。下列不属于绿色能源的是 (填序号)。
A. |
太阳能 |
B. |
风能 |
C. |
水能 |
D. |
化石燃料 |
(2)火炬“飞扬”:开幕式火炬首次采用“微火”替代了以往的“大火”,“微火”虽微,足以点亮世界。“飞扬”采用氢气作燃料比传统所用丙烷(化学式)作燃料更环保,原因是 。
(3)运动服:中国运动员御寒服采用新疆长绒棉面料,石墨烯发热材料里布。
①石墨烯发热材料在通电时产生热能,是利用了石墨烯良好的 性。
②新疆长绒棉性能优于普通棉花,其主要成分是,属于 (填序号)。
A. |
天然材料 |
B. |
无机非金属材料 |
C. |
有机高分子材料 |
D. |
复合材料 |
(4)场馆:“冰丝带”是由3360块发电玻璃拼成。发电玻璃是在普通玻璃上覆盖一层碲化镉(化学式)。碲化镉在弱光照射下也能持续发电,为冬奥场馆提供电力支持。根据如图信息。
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的质子数是 ,
中
的化合价是 。
工业上常采用“盐硝联产工艺”生产高纯度食盐和硫酸钠。方法是先用火碱和烟道空气中的 为原料净化卤水(主要成分是 ,还含有少量 、 、 、 、 ),然后进一步制得高纯食盐和硫酸钠,该方法符合低碳经济发展要求。请结合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器1中主要除去的离子是 (用符号表示)。
(2)脱硫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反应器2中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出一个即可),脱水塔的作用相当于实验室中的 (填一种基本实验操作)。
(4)如表为 和 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
10 |
20 |
32.4 |
40 |
60 |
80 |
100 |
|
溶解度/g |
|
35.8 |
36.0 |
36.4 |
36.6 |
37.3 |
38.4 |
39.8 |
|
9.1 |
19.5 |
52.0 |
48.8 |
45.3 |
43.7 |
42.5 |
为提高 纯度,析硝罐中需采用 (填“升温”或“降温”)结晶方法。
(5)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 。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地面,圆满完成任务。氧气和水是保障航天员生命的重要物质。如图为核心舱环控生保半封闭系统工作原理示意图。请分析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从微观角度分析液态水与气态水的区别是 。
(2)通过环控生保系统得到的饮用水为软水。水净化系统在沉降过程中,可用明矾作絮凝剂,其化学式为 ,n的值为 ,生活中常用 区分硬水和软水。
(3)二氧化碳收集系统中的分子筛表面布满孔穴,结构类似于活性炭,具有 作用。
(4)早期空间站内二氧化碳可用超氧化钾( )吸收,生成碳酸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萨巴蒂尔反应器内,在温度570~580K和钌作催化剂的作用下便可生成水和M(M是最简单的有机物),试写出萨巴蒂尔反应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技术的优点是 。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完成相关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
(2)写出利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基本反应类型是 。用D装置收集氧气有下列操作步骤:①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口,气体进入瓶中。②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③当气体收集满时,用毛玻璃片盖住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槽正放在桌上。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编号)。
(3)制取二氧化碳时,要获得平稳气流,最佳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序号),用E装置检验气体集满的方法是 。
(4)将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通入装置F,可观察到澄清的溶液变浑浊,原因是 (已知:20℃时,氢氧化钠在乙醇中的溶解度为17.3g,而碳酸钠在乙醇中几乎不溶解)。
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是化学学习的必备能力。请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固体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选填装置字母序号)。实验时过氧化氢溶液应从所选装置中的 (填仪器名称)加入。
(2)已知常温常压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下列两种反应原理均可用于实验室制备氨气。
①浓氨水和生石灰固体混合:
②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粉末混合加热:
若选用A装置制备氨气,应选择的反应原理是 (选填数字序号)。收集氨气应选用的装置是 。(选填装置字母序号)。检验氨气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写出操作、现象和结论)。
(3)实验室制取气体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选填字母序号)。
A. |
反应原理 |
B. |
发生和收集装置 |
C. |
检验和验满方法 |
D. |
气体的颜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