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云梦馆
欧阳修
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
(1)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写了哪些意象?
答:
(2)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结合一、二两句诗作简要分析。
答:
阅读下列一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暮过山村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本诗前两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尾联中“渐相亲”表露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联系全诗,分析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小题。
望蓟门祖咏①
燕台一望客心惊,箫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②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③,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释]①祖咏:唐代诗人。②三边:泛指边陲。③胡月:胡地之月,边地之月。下面对诗中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心惊”中“客”指登临之人,而“汉将营”则暗示其是己方阵营。 |
B.“三边曙色动危旌”句中,“危”是“颓危、将倾”的意思。 |
C.“沙场烽火连胡月”句中,“烽火”一词表明战事是由外敌入侵而起。 |
D.“投笔吏”用班超投笔从戎典故,“请长缨”则是用终军请缨典故。 |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登临燕台遥望蓟门,以“心惊”感受引出下文着力进行刻画的战场。 |
B.“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用夸张手法渲染了战斗场面的宏壮背景。 |
C.“海畔云山”刻画了蓟门地势的险峻,“拥”字则烘托出蓟门的坚如磐石。 |
D.全诗着力运笔勾勒山川形胜,极言河山之壮美,并欲以此激发人们的抗敌热情。 |
补写下列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片的空缺部分。(两小题任选一题)
(1)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主义诗人,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层高度评价了他的文学成就,称他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臣,。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近拜表以闻。这几句出自晋朝的文章《陈情表》。
(2),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近代学者王国维用,为伊消得人憔悴形容之学过程中的执着境界,原作者是宋代著名派词人,我们学过他的词《雨霖铃》。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马嵬 [清]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1).作者在《随园诗话》中说赋此诗是“借古人往事,抒自己之怀抱”。这首诗“借古人往事”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最主要的表达技巧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8~9题。
骢马
万楚
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
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沙源日未阑。
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
君能一饮长城窟,为尽天山行路难。
8.作者在诗中描写了一匹怎样的马?(5分)
9.诗中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结尾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