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实验小组测一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数据如下表:【7分】
实验 次数 |
动滑轮 重G动/N |
钩码重 G物/N |
钩码上升 高度h物/m |
直接将钩码 举高做的功 W有用/J |
动力F动/N |
动力作用点移动距离 S动/m |
使用滑轮组动力做的功 W总/J |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 |
1 |
0.53 |
1 |
0.1 |
0.1 |
0.7 |
0.3 |
0.21 |
47.6% |
2 |
2 |
0.1 |
0.2 |
1.1 |
0.3 |
0.33 |
60.6% |
|
3 |
4 |
0.1 |
0.4 |
2 |
0.3 |
0.6 |
66.6% |
(1)请你在图中画出本实验的绕绳方法.【2分】
(2)根据数据发现: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至同一高度,克服动滑轮
的重所做的额外功______(相同/不同);提升的物重增加时,克服
摩擦和绳重所做的额外功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滑轮组的机
械效率____(变大/变小/不变).
(3)多次改变提升的物重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目的是为了___.
(填符号)
A.减小摩擦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C.获得多组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
(4)由本实验___(能/不能)推断:任何机械的机械效率跟物重均有关.
小刚同学用实验探究通过一段导体的电流随加在该段导体两端电压变化的规律。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电压U/V |
6.0 |
3.0 |
2.0 |
1.5 |
1.2 |
1.0 |
电流I/A |
1.20 |
0.60 |
0.40 |
0.30 |
0.24 |
0.20 |
(l)在他的实验过程中应该控制不变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
(2)分析表中的数据,能得出的探究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设计一个电路,要求灯泡L1与L2并联,开关控制整个电路,在矩形框内画出电路图。并用铅笔画线表示导线,将图的元件连接起来。
在实验中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和电阻箱,电压表使用的量程为0~15V,电流表选用的是0.6A的量程。示数如图所示,该电压表所示的电压测量值为_________V,电流表所测电流是A,电阻箱读数Ω。)
如右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4Ω,R2=6Ω。
(1)开关S1断开、S2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为1.5A,求电源电压;
(2)开关S1、S2都断开时,求电流表的示数;
(3)开关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为2A,求R3的阻值。
小峰同学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中,选用的实验器材如下图所示,已知定值电阻为5Ω,滑动变阻器标有“10Ω,2A”字样。
(1)请在上面方框中画出实验的电路图,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右图中的元件连成电路。
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大。(1分+2分)
(2)下面是小峰同学写的实验步骤,但是不够全面,请你补充完整。
①调节电流表、电压表,使指针归零;
②断开开关,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________________;
③用开关试触,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用电流表测电阻中的电流I2,用电压表测电阻两端的电压U2,并记入表格;
⑥重复以上步骤,共做6次实验,将I3、U3、 I4、U4、 I5、U5、 I6、U6记入表格;
⑦收拾实验器材。
(3)右表是小峰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记录的几组实验数据,通过对表中数据的分析,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峰还想接着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电阻的关系”。为了避免更换电阻时拆改电路的麻烦,他用电阻箱代替定值电阻,通过调节电阻箱先后6次改变A、B间的电阻值,测得相应的电流值,并记录在右表中。
①小峰分析表中数据,发现总结不出电流跟电阻的定量关系,你认为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峰认真思考后发现了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错误,并采取了正确的实验操作。你认为小峰每次改变电阻箱的电阻值后,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正确操作实验后,小峰将得到的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请分析下表中的数据,归纳出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电阻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