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实验小组测一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数据如下表:【7分】

实验
次数
动滑轮
重G/N
钩码重
G/N
钩码上升
高度h/m
直接将钩码
举高做的功
W有用/J
动力F/N
动力作用点移动距离
S/m
使用滑轮组动力做的功
W/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
1
0.53
1
0.1
0.1
0.7
0.3
0.21
47.6%
2
2
0.1
0.2
1.1
0.3
0.33
60.6%
3
4
0.1
0.4
2
0.3
0.6
66.6%

 
(1)请你在图中画出本实验的绕绳方法.【2分】

(2)根据数据发现: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至同一高度,克服动滑轮
的重所做的额外功______(相同/不同);提升的物重增加时,克服
摩擦和绳重所做的额外功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滑轮组的机
械效率____(变大/变小/不变).
(3)多次改变提升的物重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目的是为了___.
(填符号)
A.减小摩擦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C.获得多组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
(4)由本实验___(能/不能)推断:任何机械的机械效率跟物重均有关.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杠杆机械效率的测量实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在没有挂钩码时杠杆的平衡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使杠杆在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左端螺母向 边旋一些(选填“左”或“右”).
(2)调好后,第一组按图(乙)进行实验,第二组按图(丙)进行实验.你认为第 组实验更好,理由是
(3)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丁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
(4)在实验中,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为了

A.减小摩擦
B.使每组数据更准确
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D.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

为了模拟研究汽车超载和超速带来的安全隐患,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甲、乙、丙所示的探究实验,将A、B、C三个小球先后从同一装置,高度分别为hA、hB、hC的位置滚下(mA=mB<mC,hA=hC>hB),推动小木块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请你根据生活经验和所学的物理探究方法,对以下问题进行解答:

(1)用来研究超速安全隐患时,需要控制的变量是 ,实验时应选择 两个图所示实验进行比较;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2)用来研究超载安全隐患时,需要控制的变量是 ,应选择 两个图所示实验进行比较,通过这个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小明和小芳利用热水,温度计.碘晶(被密封在透明玻璃管中)进行如下探究,请回答.

(1)如图1实数,用温度计测热水水温时,发现杯口上方飘出“白气”是水蒸气吗?它是怎么形成的?
(2)如图2实数,把密封有固体碘晶的透明玻璃管放入上述热水中,小明观察管内有大量的“紫气”,已知碘的熔点为114℃,沸点为184.35℃.
①小明:“紫气”是碘固体直接变成气体;
小芳:“紫气”是碘固体先熔化为液体,再继续吸热沸腾变为气体,
你认为 的观点正确,另一人观点错误的原因是
②此过程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水沸腾时,准确测量的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水的沸点为 ℃,当时的大气压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
(3)a、b两组同学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得: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 热量,温度 .通过图象可知,b组加热到沸腾所用时间较长,请写出一个可能原因:

探究声音的特征.

(1)为了探究声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上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能够完成目的是 ,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音体振动的 决定的.
(2)在敲鼓时,用鼓锤敲击鼓面,在听到鼓声的同时,还可看见鼓面上小纸团在跳动,说明鼓声是由于鼓面的 产生的;用力越大,听到的鼓声越响,表明鼓面的 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
(3)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 (选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发出的声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听到的声音的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变大;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仔细聆听钢尺振动慢了,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