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闾。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 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右队长。
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遂斩队长二人以徇。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于是孙子使使报王曰:“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吴王曰:“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孙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选自司马迁《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下列语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以小试勒兵乎勒:整治,演练。 |
B.趣使使下令曰趣:通“促”,急忙。 |
C.遂斩队长二人以徇徇:对众说明。 |
D.孙子与有力焉与:参与 |
下列各组语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可试以妇人乎遂斩队长二人以徇 |
B.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既已明而不如法者 |
C.臣既已受命为将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 |
D.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吏士之罪也。 |
下面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 操演章程已经宣布下达,于是架设兵器,立即对他们三令五申。 |
B.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 大王只是喜欢我的兵法理论,不能用我的理论来实际用兵。 |
C.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 妇人们不论是向左向右、向前向后、跪倒、站起都符合军令纪律的要求 |
D.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 |
从此,吴王阖闾知道孙子善于用兵,最终任命他做了将军。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武以所著兵法求见吴国国王阖闾,吴王让其用一群女子来小试一下练练兵,结果失去了自己宠爱的两个妃子。 |
B.军法纪律已经宣布完了,孙武便陈设鈇钺,当场重复了多遍,然后用击鼓指挥他们,妇女们总是放声大笑,不得已,经吴王阖闾同意,将两个女队长杀了。 |
C.孙武按顺序任用两队第二人为队长,再次用鼓声指挥他们操练。妇女们一切动作都符合军令要求,没有再敢出声嬉笑的了。 |
D.吴国往西攻破了强大的楚国,攻入郢都,往北威震齐晋两国,名声显扬于诸侯国间,这些都离不开孙武兵法。 |
用“/”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节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拥:持、拿 |
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房舍 |
C.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 |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相:帮助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
C.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 D.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 |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项是
A.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中,志最重要。 |
B.文章指出探求应尽“志”,即使不能到达险远、非常之境,也没有什么可作为后悔的。 |
C.作者赞美古人求思之深之广的治学精神,借以批评当时浅尝辄止的浮泛不实的学风。 |
D.平坦和近旁处,游览的人就会多;比喻如此去治学,其学问当然就难有深度和广度。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杨公则,字君翼,天水西县人也。氐贼李乌奴作乱,攻白马,公则固守经时,矢尽粮竭,陷于寇,抗声骂贼。乌奴壮之,更厚待焉,要与同事。公则伪许而图之,谋泄,单马逃归。梁州刺史王玄邈以事表闻,齐高帝下诏褒美。
迁扶风太守,母忧去官。顷之,荆州刺史巴东王子响构乱,公则率师进讨。事平,迁武宁太守。在郡七年,资无担石,百姓便之。
高祖勒众军次于沔口,公则率湘府之众会于夏口。郢城平,高祖命众军即日俱下,公则受命先驱,径掩柴桑。江州既定,连旌东下,直造京邑。公则号令严明,秋毫不犯,所在莫不赖焉。大军至新林,公则自越城移屯领军府垒北楼,与南掖门相对,尝登楼望战。城中遥见麾盖,纵神锋弩射之,矢贯胡床,左右皆失色。公则曰:“几中吾脚。”谈笑如初。东昏夜选勇士攻公则栅,军中惊扰,公则坚卧不起,徐命击之,东昏军乃退。
湘州寇乱累年,民多流散,公则轻刑薄敛,顷之,户口充复。为政虽无威严,然保己廉慎,为吏民所悦。湘俗单家以赂求州职,公则至,悉断之,所辟引皆州郡著姓,高祖班下诸州以为法。
时朝廷始议北伐,以公则威名素著,至京师,诏假节先屯洛口。公则受命遘疾,谓亲人曰:“昔廉颇、马援以年老见遗,犹自力请用。今国家不以吾朽懦,任以前驱,方于古人,见知重矣。虽临途疾苦,岂可僶俛辞事。马革还葬,此吾志也。”遂强起登舟。至洛口,寿春士女归降者数千户。魏、豫州刺史薛恭度遣长史石荣前锋接战,即斩石荣,逐北至寿春,去城数十里乃反。疾卒于师,时年六十一。高祖深痛惜之,即日举哀,赠车骑将军,给鼓吹一部。谥曰烈。
公则为人敦厚慈爱,居家笃睦,视兄子过于其子,家财悉委焉。性好学,虽居军旅,手不辍卷,士大夫以此称之。 (选自《南史》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忧去官忧:忧虑,担心 |
B.高祖勒众军次于沔口勒:统率 |
C.居家笃睦笃:忠诚,厚道 |
D.士大夫以此称之称:赞扬 |
下列句子中,表现杨公则“忠烈”的一组是(3分)
①陷于寇,抗声骂贼②资无担石,百姓便之③公则号令严明,秋毫不犯
④马革还葬,此吾志也⑤遂强起登舟⑥虽居军旅,手不辍卷
A.①②③ | B.①④⑤ | C.②④⑥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乌奴叛乱时,杨公则弹尽粮绝被抓,但仍不屈服,假装答应与其共事,最终骑马逃回。 |
B.杨公则所率部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得到了百姓的拥护和帮助。在新林面对敌人的突袭,能够沉着应战,从而取得了胜利。 |
C.杨公则对百姓轻刑薄赋,人口发展很快。在选用人才上,他不允许用钱买官,而是征用州郡的大姓做官,得到了高祖的肯定。 |
D.在北伐时,杨公则接受命令带病出征,立志要马革裹尸还。在战争中打败了敌人,最后在军中病逝,齐高祖当天就为他的去世而哀悼。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乌奴壮之,更厚待焉,要与同事。公则伪许而图之,谋泄,单马逃归。
译文:
(2)昔廉颇、马援以年老见遗,犹自力请用。今国家不以吾朽懦,任以前驱,方于古人,见知重矣。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齐大夫与苏秦争宠,使人刺秦,杀之。
张仪说魏襄王曰:“梁①地方不至千里,卒不过三十万,地四平,无名山大川之限,卒戍楚、韩、齐、赵之境,守亭、障者不过十万,梁之地势固战场也。夫诸侯之约从,盟于洹水之上,结为兄弟以相坚也。今亲兄弟同父母,尚有争钱财相杀伤,而欲恃反覆苏秦之余谋,其不可成亦明矣。大王不事秦,秦下兵攻河外,据卷衍、酸枣,劫卫,取阳晋,则赵不南,赵不南则梁不北,梁不北则从道绝,从道绝则大王之国欲毋危不可得也。故愿大王审定计议,且赐骸骨。”魏王乃倍从约,而因仪以请成于秦。张仪归,复相秦。
巴、蜀相攻击,俱告急于秦。秦惠王欲伐蜀,以为道险狭难至,而韩又来侵,犹豫未能决。司马错请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仪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②,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据丸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于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朝市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翟,去王业远矣。”司马错曰:“不然。臣闻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地小民贫,故臣愿先从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国而戎翟之长也,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焉。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四海而天下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附也,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所不欲,危矣。臣请论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齐,韩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弗能止也。此臣之所谓危也。不如伐蜀完。”王从错计,起兵伐蜀;十月取之。贬蜀王,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秦以益强,富厚,轻诸侯。
(选自《资治通鉴·第三卷》,有删节)
[注]①梁:战国时期魏国的别称。魏国后期定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故别称梁国。②三川:指黄河、伊水、洛水一带。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王乃倍从约倍;背弃 |
B.据九鼎,按图籍按:审察 |
C.齐,韩之与国也与:给予 |
D.贬蜀王,更号为侯贬:降低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直接表明张仪具有“卓越辩才”的一组是
()
①今亲兄弟同父母,尚有争钱财相杀伤②大王不事秦,秦下兵攻河外③而因仪以请成于秦④而韩又来侵,犹豫未能决⑤今三川、周室,天下之朝市也 ⑤西僻之国而戎翟之长也,有桀、纣之乱
A.①②⑤ | B.②④⑥ | C.②③④ | D.①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苏秦被刺杀后,张仪从秦国到魏国去游说魏襄王,魏襄王果然在张仪蛊惑下背弃与其他诸侯国联合抗秦的合纵盟约,倒向了秦国。 |
B.巴国、蜀国互相攻击,都来向秦国求救。司马错主张趁机出兵讨伐蜀国,并与张仪展开了激烈的争辩,最终秦惠王采纳了张仪的建议。 |
C.张仪反对秦国对蜀国用兵,主张应与魏、楚交好,然后兵出黄河、伊水、洛水一带,攻打周王朝,这样才可以号令天下,成就大业。 |
D.司马错主张要取得大业.先要树立德望,并从容易的事情入手,认为讨伐蜀国同时攻打韩国才是上策,可以一举两得、名利双收。 |
把第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诸侯之约从,盟于洹水之上,结为兄弟以相坚也。(4分)
译文:
(2)而因仪以请成于秦。张仪归,复相秦。(3分)
译文
(3)蜀既属秦,秦以益强,富厚,轻诸侯。(3分)
译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杜纂,字荣孙,常山九门人也。少以清苦自立。时县爷齐罗丧亡,无亲属收瘗,纂以私财殡葬。由是郡县标其门闾,后居父丧尽礼。郡举孝廉,补豫州司士。
稍除积弩将军。领众诣淮,迎降民扬箱等。修立楚镇,招纳山蛮李天保等五百户。从征新野,除骑都尉。又从驾寿春,敕纂缘淮慰劳。豫州刺吏田益宗率户归国,使纂诣广陵安慰初附,赈给田廪。从征新野,及南阳平,以功赐爵井陉男,赏帛五百匹。数日之中,散之知友。时人称之。又诣赭阳,武阴二郡,课种田,随供军费。除南秦州武都太守。正始中,迁汉阳太守,并以清白为名。又随都督杨椿等诣南秦军前,招慰逆氐。还,除虎贲中郎将,领太仓令。遭母忧去职。久乏,除伏渡将军。廷昌中,京师俭,敕纂监京仓赈给民廪。性俭约,尤爱贫老,至能问民疾苦,对之泣涕。劝督农桑,亲自检视,勤者赏以物帛,惰者加以罪谴。吊死问生,甚有思纪。还,以本将军除东益州刺史。无御边威略,群氐反叛。以失民和征还。
正光末,清河人房通等三百人颂纂德政,乞重监郡。诏许之。孝昌中,为葛荣围逼,纂以郡降荣。荣令纂入信都慰喻,都督李瑾欲斩,刺吏元孚德纂,还。出,又劝荣以术灌城,荣遂以纂为常山太守。至郡未几,荣灭。定州刺史薛昙尚以纂老旧,令护博陵,钜鹿二郡,纂以疾辞,少时卒于家。
纂所历任,好行小惠,疏食弊衣,多涉诬矫,而轻财洁己,终无受纳,为百姓所思,号为良守。永熙中,赠平北将军,殷州刺史。
《魏书·列传良吏七十六》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是郡县标其门闾标:做标记,用以表彰. |
B.延昌中,京师俭 俭:节省,俭省. |
C.吊死问生,甚有恩纪 吊:悼念. |
D.刺史元孚德纂德:认为……有仁德. |
下列各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杜纂“轻财”的一项是()
①时县令齐罗丧亡,无亲属收瘗,纂以私财殡葬
②数日之中,散之知友
③课种公田,随供军费
④勤者赏以物帛,惰者加以罪谴
⑤敕纂监京仓赈给民廪
⑥终无受纳,为百姓所思
A.①④⑤ | B.②③⑥ | C.①②⑥ | D.③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纂少年时因清苦而自立,曾出资办理了县令齐罗的丧事,在守父丧时又很尽礼,后来被推举为孝廉。 |
B.杜纂从任积弩将军开始,到正始年间做汉阳太守,都能尽职尽责,体现了自己的能力,并且有清白的名声。 |
C.杜纂调任虎贲中郎将,兼任太仓令时,因为母亲的担忧而离开了职位,这与他尽礼守父丧的表现是一致的,充分显示了他的孝心。 |
D.孝昌年间,杜纂迫于葛荣围逼,投降了葛荣.葛荣灭亡后,定州刺史薛昙尚念及杜纂是老臣旧官,让他统辖博陵,钜鹿两郡,他因病推辞。 |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 性俭约,尤爱贫老,至能问民疾苦,对之泣涕.(3分)
(2) 纂以疾辞,少时卒于家。 (3分)
(3) 纂所历任,好行小惠,疏食弊衣,多涉诬矫(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7-29题。
清河王太傅辕固生者,齐人也。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与黄生争论景帝前。黄生曰:“汤武非受命,乃弒也。”辕固生曰:“不然。夫桀纣虐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汤武与天下之心而诛桀纣,桀纣之民不为之使而归汤武,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黄生曰:“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今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践南面,非弒而何也?”辕固生曰:“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于是景帝曰:“食肉不食马肝,不为不知味;言学者无言汤武受命,不为愚。”遂罢。是后学者莫敢明受命放杀者。
窦太后好《老子》书,召辕固定生问《老子》书。固曰: “此是家人言耳。”太后怒曰:“安得司空城旦[注]书乎?”乃使固入圈刺豕。景帝知太后怒而固直言无罪,乃假固利兵,下圈刺豕,正中其心,一刺,豕应手而倒。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居顷之,景帝以固为廉直,拜为清河王太傅。久之,病免。 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固之征也,薛人公孙弘亦征,侧目而视固。固曰:“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自是之后,齐言《诗》皆本辕固生也。诸齐人以《诗》显贵,皆固之弟子也。
[注]司空,管理囚徒的官县;城旦,秦、汉时一种筑城的劳役。
2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 匡:辅佐。
B.代立践南面 践:登上(王位)。
C.乃假固利兵,下圈刺豕 假:给予。
D.薛人公孙弘亦征征:(被)征召。
2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辕固生敢于直言的一组是()
①与黄生争论景帝②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
③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④此是家人言耳
⑤诸谀儒多疾毁固⑥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2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汤、武非受命,乃弑也。
(2)是后学者莫敢明受命放杀者。
(3)景帝以固为谦直,拜为清河王太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