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第3页(共8页)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阡陌交通              交通:
(2)便要还家              要:
(3)便扶向路              向:
(4)后遂无问津者          问津:
、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虚构的目的是什么?
、文中的渔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写渔人有怎样的作用?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刻舟求剑》,完成6—10题。
楚人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契其舟,曰:“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涉()②遽() ③是()④求()
分别指出加点字所指代的内容。
剑自舟中坠于水() ②遽契舟()
解释下加点的“之”的意思,并按要求归类。
A先自度其足,而置其坐。
B至市,而忘操之。
C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
⑴做代词,代物的:()⑵做动词用的:()
翻译:是吾剑之所从坠。
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猩猩,兽之好酒者也。大麓之人设以醴尊①。陈之饮器,小大具列焉。织草为履,勾连相属也,而置之道旁。猩猩见,则知其诱之也,又知设者之姓名与其父母祖先,一一数而骂之。已而谓其朋曰:“盍②少尝之?慎无多饮矣!”相与取小器饮,骂而去之。已而取差③大者饮,又骂而去之。如是者四,不胜其唇吻④之甘也,遂大爵⑤而忘其醉。醉则群睨嘻笑,取草履着之。麓人追之相蹈藉而就絷无一得免焉。其后来者亦然。
夫猩猩智矣,恶其为诱也,而卒不免于死,贪为之也。(节选自明﹒刘元卿《醒世恒言》)
【注释】①醴尊:醴,甜酒。尊同“樽”,酒杯。②盍:何不。③差:chā,稍微,比较④唇吻:指嘴⑤爵:古代的一种酒杯。⑥蹈藉:践踏⑦就絷,被拘囚。
解释句中词语的意思。
(1)陈之饮器 陈:__________(2)盍少尝之 盍:__________
给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麓 人 追 之 相 蹈 藉 而 就 絷 无 一 得 免 焉
翻译:夫猩猩智矣,恶其为诱也,而卒不免于死,贪为之也。
用自己的话说说“其后来者亦然”中的“然”指代什么内容?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语言故事,它讽刺了生活中的哪一类人?

【古文阅读】
[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曹刿论战》)
[乙]
太宗曰:“兵有分有聚,各贵适宜。前代事迹,孰为善此者?”靖曰:“苻坚总百万之众,而败于淝水;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吴汉讨公孙述,与副将刘尚分屯,相去二十里,述来攻汉,尚出合击,大破之;此兵分而能合之所致也。”太宗曰:“然!苻坚初得王猛,实知兵,遂取中原;及猛卒,坚果败。吴汉为光武所任,兵不遥制,故汉果平蜀。得失事迹,足为万代鉴。” (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注】①[太宗]这里指唐太宗。②[靖]指唐代名将李靖。③吴汉,东汉大将。他和副将刘尚奉命讨伐割据蜀地的公孙述。分屯,分兵驻扎。④[王猛]前秦名将。⑤吴汉得到光武帝刘秀的信任,用兵不会受到来自皇帝的制约。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而衰()望其旗()为善此者()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逐齐师取中原 B.登轼望之败于淝水
C.战长勺贤材人远矣 D.猛卒徐公何能君也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彼竭我盈,故克之。
译句:
(2) 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
译句:
[甲][乙]都谈到了影响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曹刿认为克敌的最主要因素是;唐太宗和李靖认为是制胜的法宝。

【古文阅读】
甲文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文钟会汗不敢出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注释: ①令:美好的
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节奏,停顿两处。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公欣②差可
有令誉④魏文帝
下列各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左将军王凝妻也”与乙文中“魏文帝闻”中的“之”的意思不一样。
B.乙文中“卿面何以”和“汗出如浆”中的“”字意思和用法一样。
C.甲文第一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话语虽短,却涵盖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D.乙文第一句“钟毓、钟会少有令誉”交代了魏文帝想召见他们的原因。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语其父繇曰:“可令二子来。”
甲乙两文都选自《世说新语﹒言语门》,本门所记的是在各种语言环境中,为了各种目的而说的佳句名言,多是一两句话,却说得很得体、巧妙。从甲文作者“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一补充交代中看出的言语更巧妙。乙文的言语显得更加聪明、机警。

文言文阅读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乙)卓茂①尝出门,有人认其马。茂问之曰:“子亡马几何时矣 ?” 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而自挽车去。将去,顾而谓曰:“若非公②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马,乃诣③丞相府归马。
【注】 ①卓茂:人名。 ②公:对人的尊称。③诣:到······去。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吾日省吾身()(2)择其善者而之()
(3)将而谓曰()()
下面对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子亡/马几何时矣。 B.子亡马/几何时矣。
C.子亡马几/何时矣。 D.子亡马几何/时矣。

用现代汉语说说“心知非是,解以与之。”的意思。”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你觉得(乙)文中哪个人物值得你学习?说说你的理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