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条科普信息,回答问题:①一个体重为50kg的健康人含铁2g,这2g铁在人体中不是以单质金属的形式存在,而是以Fe2+和Fe3+的形式存在。亚铁离子易被吸收,给贫血病人补铁时,应给予含亚铁离子的亚铁盐,如硫酸亚铁。服用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铁离子还原成亚铁离子,有利于铁的吸收。②在新生代的海水里有一种铁细菌,它们提取海水中的亚铁离子,利用酶为催化剂把它转变成它们的皮鞘(可以用Fe2O3来表示其中的铁),后来便沉积下来形成铁矿;该反应的另一种反应物是CO2,反应后CO2转变成有机物(用甲醛CH2O表示)
(1)这两则科普信息分别介绍了人体内和海水中亚铁离子与铁离子(或者铁的高价化合物)相互转化的事实、方法和途径。这说明亚铁离子具有 性,铁离子具有 性。
(2)①中的维生素C是 剂。②中的CO2是 剂,CH2O是 产物。
(3)已知含Fe3+的盐可用于净水,因为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铁胶体具有吸附性,写出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离子方程式
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10种物质A~J间有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已知A、B为同周期相邻元素的单质,其余均为化合物;通常状况下A为固体,B、D为气体,F为液体;A和G的浓溶液加热时反应生成D和F;J在光照时有I生成。
试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__,E__________,F的结构式__________。
(2)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足量铁与G的热的浓溶液反应所得气体是___;铁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4)C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为易挥发的樱桃红色液体。若反应②中生成的G、A和I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6,则C的电子式为_____,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还有少量的Fe2O3、SiO2)提取冶炼铝的原料氧化铝。工艺流程如右图:
(1) 原料A的名称是____,步骤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2) 滤液1中要加入稍过量原料B,原料B的化学式是__,步骤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 步骤③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如果省去步骤①,即溶解铝土矿是从加入原料B开始,后续操作不变,则会对氧化铝的提取有什么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业上常用铁质容器盛装冷浓硫酸。为研究铁质材料与热浓硫酸的反应,某学习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1)将已去除表面氧化物的铁钉(碳素钢)放入冷浓硫酸中,10分钟后移入硫酸铜溶液中,片刻后取出观察,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2)另称取铁钉6.0g放入15.0ml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应后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气体Y。
①甲同学认为X中除Fe3+外还可能含有Fe2+。写出生成Fe2+所有可能的离子反应
方程式:。若要确认其中有Fe2+,应选用(选填序号)。
a.KSCN溶液和氯水 b.铁粉和KSCN溶液 c.浓氨水 d.酸性KMnO4溶液
②乙同学取336ml(标准状况)气体Y通入足量溴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然后加入足量BaCl2溶液,经适当操作后得干燥固体2.33g。由于此推知气体Y中SO2的体积分数为。
小伶同学某日的食谱为:
早餐——鸡蛋1个,包子2个,牛奶1瓶;
午餐——米饭100g,炸鸡腿70g,炒五花肉50g,煎蛋50g;
晚餐——米饭100g,烤鸭80g,,清蒸福寿鱼120g,虾酱炒番薯叶50g。
①在这些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各举一例即可),富含油脂的是,富含植物纤维素的是,富含淀粉的是的;
②纤维素(能/不能)被人体消化,它对人体中的主要作用是;
③小伶的食谱中,是(酸/碱)性食物为主;
(每空2分,共18分)在实验室中做如下实验:一定条件下,在容积为2.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2A(g)+B(g)2C(g);△H=QkJ/mol
(1)若A、B起始物质的量均为零,通入C的物质的量(mol)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 序号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
1 |
8 0 0 ℃ |
1.0 |
0.80 |
0.67 |
0.57 |
0.50 |
0.50 |
0.50 |
2 |
8 0 0 ℃ |
n2 |
0.60 |
0.50 |
0.50 |
0.50 |
0.50 |
0.50 |
3 |
8 0 0 ℃ |
n3 |
0.92 |
0.75 |
0.63 |
0.60 |
0.60 |
0.60 |
4 |
7 3 0 ℃ |
1.0 |
0.90 |
0.80 |
0.75 |
0.70 |
0.65 |
0.65 |
根据上表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①在实验1中反应在10至20min内反应的平均速率Vc=mol/(L·min);实验2中采取的措施是;实验3中n31.0 mol(填“>、=、<”)。
②比较实验4和实验1,可推测该反应中Q_0(填“>、=、<”),理由是_
(2)在另一反应过程中A(g)、B(g)、C(g)物质的量变化如右图所示,根据图中所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____。
a.10~15 min可能是升高了温度
b.10~15 min可能是加入了催化剂
c.20 min时可能是缩小了容器体积
d.20 min时可能是增加了B的量
(3)一定条件下,向上述容器中通入5molA(g)和3molB(g),此时容器的压强为P(始
)。
反应进行并达到平衡后,测得容器内气体压强为P(始)的 。若相同条件下,向上述
容器中分别通入a molA(g)、b molB(g)、c molC(g),欲使达到新平衡时容器内气体压
强仍为P(始)的 。
①a、b、c必须满足的关系是,。
(一个用a、c表示,另一个用b、c表示)
②欲使起始时反应表现为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则a的取值范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