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操作中有错误的是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 |
B.萃取时,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
C.蒸馏时,冷却水应从冷凝管的下口通入,上口流出 |
D.把几滴FeCl3饱和溶液滴入25mL的沸水中加热至液体呈红褐色制取Fe(OH)3胶体 |
现在有一瓶物质是甲和乙的混合物,已知甲和乙的某些性质如下表所示:
物质 |
熔点 |
沸点 |
密度 |
水中溶解性 |
甲 |
–98℃ |
57.7℃ |
0.93g·![]() |
可溶 |
乙 |
–84℃ |
77℃ |
0.90g·![]() |
可溶 |
据此,将甲和乙互相分离的最佳方法是
A.萃取法B.过滤法C.蒸馏法D.分液法
“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 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①是溶液 ②是胶体 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④能透过滤纸 ⑤不能透过滤纸 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
A.①④⑥ | B.②③④ | C.②③⑤ | D.①③④⑥ |
有些化学实验操作的“先”与“后”,对化学实验结果或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列对实验操作“先”与“后”的设计中,正确的是
A.制备气体前,先往装置中装入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B.稀释浓硫酸时,先往容器中装水,后慢慢倒入浓硫酸并不断搅拌 |
C.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时,先将pH试纸用水润湿,后沾上被测溶液 |
D.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时,先加热、后通一氧化碳 |
下列各组物质中,所含分子数相同的是
A.10 g H2和10 g O2 | B.5.6 L N2(标准状况)和44 g CO2 |
C.9 g H2O和0.5 mol Br2 | D.224 mL H2(标准状况)和0.1 mol N2 |
下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A.300 mL 3.5 mol/L KCl溶液 | B.1000 mL 2.5 mol/L NaCl溶液 |
C.250 mL1 mol/L AlCl3溶液 | D.200 mL 2 mol/L MgCl2溶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