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Cl-、NH4+、Mg2+、CO32-、Ba2+、SO42-。将该混合物溶于水后得澄清溶液,现各取三份100 mL该溶液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序号 |
实验内容 |
实验结果 |
1 |
加入AgNO3溶液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2 |
加足量NaOH溶液并加热 |
收集到气体1.12 L (标准状况下) |
3 |
加足量BaCl2溶液时,对所得沉淀进行洗涤、干燥、称量,再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然后干燥、称量 |
第一次称量读数为6.27 g, 第二次称量读数为2.33 g |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1对Cl-是否存在的判断是 (填“一定存在”、“一定不存在”或“不能确定”),根据实验1~3判断混合物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
(2)试确定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阴离子及其物质的量浓度(可不填满)。
阴离子符号 |
物质的量浓度(mol·L-1) |
|
|
|
|
|
|
(3)试确定K+是否存在 (填“存在” 或“不存在”),判断的理由是
。
某课外小组同学对不同条件下铁钉的锈蚀进行了实验。一周后观察:
(1)铁钉被腐蚀程度最大的是(填实验序号)。
(2)实验③中主要发生的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腐蚀”或“电化学腐蚀”)。
(3)写出钢铁生锈的电极反应式(水膜呈中性):
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资料显示,全世界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材料相当于其年产量的20%以上。为防护金属被腐蚀可采取的措施有(填序号)。
①健身器材刷油漆②自行车钢圈镀铬
③将钢管用导线与镁条连接④将钢管用导线与碳棒连接
我国农业因遭受酸雨而造成的损失每年高达15亿多元,为了有效控制酸雨,目前国务院已批准了《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划分方案》等法规。
现有雨水样品1份,每隔一段时间测定该雨水样品的pH所得数据如下:
测试时间/h |
0 |
1 |
2 |
3 |
4 |
雨水的pH |
4.73 |
4.62 |
4.56 |
4.55 |
4.55 |
分析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如果将刚取样的上述雨水和自来水混和,PH将变。(填“大”、“小”、“不变”)
你认为减少酸雨产生的途径可采用的措施是。
①少用煤作燃料②把工厂烟囱造高③燃烧脱硫
④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⑤开发新能源
A.①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⑤D.①②③
(1)制普通玻璃的原料熔融后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写出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形成硫酸型酸雨的化学原理是硫氧化物与水和氧气的反应,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二氧化硫与雨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被氧化成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百年来故宫太和殿正门前的台阶上的大理石(主要成分是CaCO3)盘龙雕刻被酸雨腐蚀严重,原理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常说的三大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和。
(2)某些废弃的塑料通过分类、清洗、再加热熔融,可重新成为制品,这类塑料属于(填“热塑性”或“热固性”)塑料。
(3)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玻璃钢)的基体是____________,增强剂是____________。
(4)CO中毒是因为CO与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远远大于______(填一种气体名称)与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导致人窒息。
(5)下列属于塑料制品的是(填序号),属于合成纤维的是______(填序号)
A.聚乙烯制品 | B.汽车轮胎 | C.玻璃钢 | D.涤纶 E.羊毛 |
(17分)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原理为:N2(g)+3H2(g) 2NH3(g)△H=" -92.4" kJ/mol,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合成氨工业采取的下列措施中,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的是(填序号)。
①反应压强为20Mpa~50Mpa
②500℃的高温
③铁触媒作催化剂
④将生成的氨液化并及时从体系中分离出来,未反应的N2、H2循环到合成塔中。
(2)一定条件下NH3的平衡体积分数随n(N2)变化如图所示(T-温度)。则T2T1(填>、=、<),
判断的依据是:。
(3)合成氨气所需的氢气可以由水煤气分离得到。
涉及反应信息如下:
反应一:C(s)+H2O(g) H2(g)+CO(g)平衡常数K1
反应二:CO(g)+H2O(g) H2(g)+CO2(g)平衡常数K2
①K1的表达式:K1=。
②将一定量的H2O(g)和CO(g)分别通入到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反应,得到以下三组数据:
实验组别 |
温度/℃ |
起始量/mol |
平衡量/mol |
达到平衡所需时间/min |
||
H2O |
CO |
H2 |
CO |
|||
1 |
650 |
1 |
2 |
0.8 |
1.2 |
5 |
2 |
900 |
0.5 |
1 |
0.2 |
0.8 |
3 |
3 |
T |
a |
b |
c |
d |
t |
(Ⅰ)实验1中,用CO2表示反应开始到平衡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Ⅱ)在实验3,当a=0.5、b=1时,要使c、d数据与实验2相同,且t<3,可以采取的措施为(填序号)
A.其它条件不变温度T<900℃ B.其它条件不变温度T>900℃
C.充入一定量氖气 D.使用高效催化剂
(Ⅲ)对于反应二,当升高温度时K2(填“增大”、“减小”或“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