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已知鸟的性别决定为ZW型。某种鸟羽毛的颜色由常染色体基因(A.a)和性染色体基因(ZB.Zb)共同决定,已知羽毛颜色形成的生物化学途径如图所示。两只鸟杂交,F1中黑:灰="1" : 1,且将此F1的雌雄黑鸟杂交,所得F2中黑色:灰色:白色="9" : 3 : 4,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A基因          B基因
 
白色灰色黑色
(1)试推出两亲本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F1杂交的结果,可以推知F1中黑色雄鸟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F1中黑色雌鸟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
(3)F1中灰色雌鸟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
(4)F1黑鸟杂交所得的F2中,白色雄鸟纯合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
Ⅱ.鸡的芦花羽毛与非芦花羽毛是一对相对性状,若芦花羽毛为显性,非芦花羽毛为隐性,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未知,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可用字母B.b表示。请回答问题:
(5)现有性成熟的纯种芦花羽毛和非芦花羽毛雌.雄个体数只,请你设计实验判断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还是性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最多只设计两代杂交组合实验)
实验步骤:
①选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杂交得F1,观察F1中小鸡羽毛与性别的关系;
②从F1中选出芦花雌鸡与非芦花雄鸡杂交得到F2;
③观察F2中小鸡羽毛与性别的关系。
(6)预测实验结果:
①若_________________,则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
②若_________________,则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③若_________________,则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7)用遗传图解分析预测实验结果①。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共12分)
I.大豆是两性花植物。大豆子叶颜色(BB表现深绿:Bb表现浅绿;bb呈黄色,幼苗阶段死亡)和花叶病的抗性(R、r基因控制下面是大豆性状的遗传实验的结果如下表:)

组合

父本
F1的表现型及植株数

子叶深绿不抗病
子叶浅绿抗病
子叶深绿抗病220株;子叶浅绿抗病217株

子叶深绿不抗病
子叶浅绿抗病
子叶深绿抗病110株;子叶深绿不抗病109株;子叶浅绿抗病108侏;子叶浅绿不抗病113株

(1)用表中F1的子叶浅绿抗病植株自交,在F2的成熟植株中,表现型的种类有,其比例为
(2)用子叶深绿与子叶浅绿植株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得到的F2成熟群体中,B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II.绵羊伴性遗传的基因位于X或Y染色体上,从性遗传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从性遗传是指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
绵羊的有角和无角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有角基因H为显性,无角基因h为隐性,一只有角公羊与一只无角母羊交配,生产多胎,所生小羊中,凡公羊性成熟后都表现为有角,凡母羊性成熟后都表现为无角。
(1)根据以上事实,说明是否为伴X遗传并说明理由;
(2)在上述事实的基础上,写出确定绵羊有角性状的遗传方式的方案,说明推理过程。

下图是人体激素的分泌调节与相关激素间的作用图解,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分析可知,是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2)垂体分泌的③直接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等生理活动,同时也分泌促激素间接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


(3)某同学为了解下丘脑与其他内分泌腺之间的功能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请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材料和步骤:
①实验动物:家兔12只(体重2kg/只,雌雄各6积)。
②依次测定和记录12只家兔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含量以及12小时的尿量,每天1次,连续3天。
③第4天,切断各家兔下丘脑和垂体之间的联系后,重复上述步骤②。最后,将手术前、后的两组数据用统计学方法处理,求出差异。
④结果与分析
a.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含量,手术后比手术前;b.兔的尿量,手术后比手术前多,可推断出激素分泌减少。
⑤结论:根据实验结果以及下丘脑和其他内分泌腺的功能可知,下丘脑合成和分泌,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相应的促激素,再促进相应的内分泌腺合成和分泌激素。
⑥为进一步明确与尿量变化相关激素的分泌途径,你认为下一个实验应在哪一方面进行研究?

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某野生植物进行了研究,图1示其向性运动的观察实验,图2示其根尖的结构,图3示其叶片结构,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①②③表示芽,④⑤表示叶。你认为③的生长素浓度②(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若⑤为老叶,其含有的Ca④(填多于、等于或少于)。
(2)该野生植物的根尖吸收水分和矿质元素的主要部位是图2中的区,不同程度的缺水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也有所不同,中度缺水会影响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上的电子传递,从而使的形成受到抑制;严重缺水还会造成叶绿体囊状结构的破坏,而且在供水后也难以恢复。因而,植物不能长时间缺水。
(3)根据图3所示的结构,你认为该野生植物应该属于植物(填C3或C4),这是因为。如果用同位素14C标记叶片周围CO2中的C来表示踪叶片光合作用中C元素的转移途径,则该途径为(用箭头和化合物表示)。
(4)为了探究不同条件对该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用8株有20片叶片、大小和长势相似的天竺葵盆栽植株,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利用传感器定时测定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实验结果统计如下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
1
2
3
4
5
6
7
8
温度(℃)
10
10
20
20
30
30
40
40
光照强度(LX)
1000
0
1000
0
1000
0
1000
0
开始时CO2量(单位)
5.
5.0
5.0
5.0
5.0
5.0
5.0
5.0
12h后CO2量(单位)
4.5
5.1
3.5
5.4
1.9
5.9
2.0
5.8

序号1、3、5、7可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实验组合,在该实验组合中,实验变量是。在实验前后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值表示

(1)在普通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用紫外光照射,既可以获得抗紫外线的突变菌株,也可以获得抗青霉素的突变菌株。由此可以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在含有青霉素的培养基的青霉素的培养基中能获得抗青霉素菌株,若抗青霉素的特性出现在接触青霉素之前,则青霉素起作用;若抗青霉素的特性出现在接触青霉素之后,则青霉素可能起作用。
(2)若将大肠肝菌的抗紫外线基因转到水稻体内,如何判断抗紫外线基因转入的是叶绿体内还是染色体上。
方法:
结果和结论:

红树林是广布于我国东南沿海潮间带的湿地生态系统。它既是海岸的天然防护林,又是多种鸟类觅食、繁殖的场所,也是潮间带多种贝类、甲壳类等生物的栖息、繁衍之地。但是近年来,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其面积日益缩小。请完成下列问题:
(1)在红树林里,有一种以植物为食的鸟群,若一年中,该鸟群所贮存的总能量保持不变,则该鸟群一年中呼吸消耗的总能量应等于这一年中该鸟群摄取的植物性食物的总能量减去、减去,再减去鸟类遗体中的能量。
(2)潮间带中的浜螺能吃很多种藻类,尤其喜食大型绿藻——浒苔。下图表示某浜螺与藻类种数的关系。请回答:
①当浜螺密度从极小增加到约140个时,潮间带中藻类种数随之增加。这种变化可以说明浒苔在该群落中的作用具有怎样的特点?

②当浜螺密度继续增加时,潮间带藻类种数逐渐减少,原因
③浒苔是浜螺最喜爱的食物,一种鱼又以浜螺为食,按照这条食物链,若鱼要增加a克,则至少要消耗浒苔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