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鸟的性别决定为ZW型。某种鸟羽毛的颜色由常染色体基因(A.a)和性染色体基因(ZB.Zb)共同决定,已知羽毛颜色形成的生物化学途径如图所示。两只鸟杂交,F1中黑:灰="1" : 1,且将此F1的雌雄黑鸟杂交,所得F2中黑色:灰色:白色="9" : 3 : 4,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A基因 B基因
白色灰色
黑色
(1)试推出两亲本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F1杂交的结果,可以推知F1中黑色雄鸟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F1中黑色雌鸟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
(3)F1中灰色雌鸟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
(4)F1黑鸟杂交所得的F2中,白色雄鸟纯合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
Ⅱ.鸡的芦花羽毛与非芦花羽毛是一对相对性状,若芦花羽毛为显性,非芦花羽毛为隐性,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未知,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可用字母B.b表示。请回答问题:
(5)现有性成熟的纯种芦花羽毛和非芦花羽毛雌.雄个体数只,请你设计实验判断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还是性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最多只设计两代杂交组合实验)
实验步骤:
①选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杂交得F1,观察F1中小鸡羽毛与性别的关系;
②从F1中选出芦花雌鸡与非芦花雄鸡杂交得到F2;
③观察F2中小鸡羽毛与性别的关系。
(6)预测实验结果:
①若_________________,则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
②若_________________,则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③若_________________,则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7)用遗传图解分析预测实验结果①。
(每空1分,共8分)下图A、图B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图C表示有丝分裂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变化。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A为________(填“植物”或“动物”)细胞有丝分裂________期图,图中“1”所示的结构为________________。
(2)图A所示细胞中共有______条染色体,______个DNA分子;图B所示细胞中共有______条姐妹染色单体。
(3)处于图C中B→C段的是________(填“图A”或“图B”或“图A和图B”)所示细胞;完成图C中C→D段变化的细胞分裂时期是________期。
(每空1分,共6分)将三株小麦幼苗分别培养在相同的培养液中,开始时测得它们吸水和吸收K+情况基本相同。随后,对三株幼苗进行处理,过一段时间后,测得结果(如下表)。请仔细阅读下表,并回答问题:
小麦幼苗 |
处理方式 |
处理后吸水量变化 |
吸收K+量变化 |
a |
—— |
不变 |
不变 |
b |
注射呼吸抑制剂 |
不变 |
减少 |
c |
培养液中增加K+肥 |
减少 |
几乎不变 |
(1)b幼苗吸收K+量明显减少,说明植物吸收K+需要___________,吸收的方式是___________。此时,b幼苗根细胞吸收Mg2+量_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或“不变”)。
(2)c幼苗吸收K+量没有增加是因为根细胞膜上________的数量有限,吸水量明显减少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c幼苗根尖成熟区细胞___________(填“发生”或“没发生”)质壁分离。
(每空1分,共10分)请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下列空白:
(1)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________________。
(2)ATP分子的结构式可以简写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A代表___________。
(3)绿叶中色素的分离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法,其原理是不同色素在___________中的溶解度不同。其中,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含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
(4)目前为大多数人接受的生物膜分子结构模型是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生物膜的_________模型。
(5)细胞增殖是以细胞分裂的方式使细胞数目增多,分裂完成后___________保持不变,使后代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保持了相似性;细胞分化则是形态、结构、功能发生___________的过程。
为了解基因结构,通常选取一特定长度的线性DNA分子,先用一种限制酶切割,通过电泳技术将单酶水解片段分离,计算相对大小;然后再用另一种酶对单酶水解片段进行降解,分析片断大小。下表是某小组进行的相关实验。
已知一线性DNA序列共有5000bp(bp为碱基对) |
第一步水解 |
产物 (单位bp) |
第二步水解 |
产物 (单位bp) |
A酶切割 |
2100 |
将第一步水解产物分离后,分别用B酶切割 |
1900 200 |
|
1400 |
800 600 |
|||
1000 |
1000 |
|||
500 |
500 |
|||
B酶切割 |
2500 |
将第一步水解产物分离后,分别用A酶切割 |
1900 600 |
|
1300 |
800 500 |
|||
1200 |
1000 200 |
|||
经A酶和B酶同时切割 |
1900 1000 800 600 500 200 |
(1)该实验设计主要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原则。
(2)由实验可知,在这段已知序列上,A酶与B酶的识别序列分别为______个和_____个。
(3)根据表中数据,请在下图中标出相应限制性酶的酶切位点并注明相关片断的大小。
![]() |
(4)已知BamH Ⅰ与BglⅡ的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如下图所示,用这两种酶和DNA连接酶对一段含有数个BamH Ⅰ和BglⅡ识别序列的DNA分子进行反复的切割、连接操作,若干循环后“AGATCC//TCTAGG”和___________序列明显增多,该过程中DNA连接酶催化_________键的形成。
下图1是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解(I、II、III代表三个营养级,能量单位为百万千焦);图2是该生态系统相关内容模式图。据图回答:
(1)图1数据正确,但是有一箭头方向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2)图1中未标记出II的呼吸量,其呼吸量应为百万千焦(结果保留1位小数)。
(3)图2若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C可表示。
(4)图2若表示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C可表示。
(5)若使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则应去掉的箭头;其中共有条食物链。
(6)图2之所以可以表示上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能量流动和碳循环三种情况,合理性的解释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