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韦叔裕字孝宽,京兆杜陵人也,少以字行。父旭,武威郡守。永安二年,拜右将军、南幽州刺史。时氐贼数为抄窃,旭随机招抚,并即归附。寻卒官。
孝宽沉敏和正,涉猎经史。弱冠,会萧宝夤作乱关西,乃诣阙,请为军前驱。朝廷嘉之,即拜统军。随冯翊公长孙承业西征,每战有功。拜国子博士,行华阴郡事。属侍中杨侃为大都督,出镇潼关,引孝宽为司马。侃奇其才,以女之。永安中,授宣威将军、给事中,寻赐爵山北县男。孝武初,以都督镇城。文帝自原州赴雍州,命孝宽随军。及克潼关,即授弘农郡守。从擒
窦泰,兼左丞,节度宜阳兵马事。时边境骚然,乃令孝宽以大将军行宜阳郡事。寻迁南兖州刺史。
是岁,东魏将段琛、尧杰复据宜阳,遣扬州刺史牛道恒扇诱边民。孝宽深患之乃遣谍人访获道恒手迹令善学书者伪作道恒与孝宽书论归款意又为落烬烧迹若火下书者还令谍人送于琛营。琛得书,果疑道恒,其所欲经略,皆不见用。孝宽知其离阻,日出奇兵掩袭,擒道恒及琛等,崤、渑遂清。
北周大象六月,诏发关中兵,以孝宽为元帅东伐。七月,军次河阳。尉迟迥所署仪同薛公礼等围逼怀州,孝宽遣兵击破之。进次怀县永城桥之东南。其城既在要冲,雉堞牢固,迥已遣兵据之。诸将士以此城当路,请先攻取。孝宽曰:“城小而固,若攻而不拔,损我兵威。今破其大军,此亦何能为也。”于是引军次于武陟,大破迥子惇,惇轻骑奔邺。迥自出战,又破之。迥穷迫自杀。兵士在小城中者,尽坑于游豫园。诸有未服,皆随机讨之,关东悉平。十月,凯还京师。十一月薨,时年七十二。
孝宽善于抚御,能得人心。所遣间谍入齐者,皆为尽力。亦有齐人得孝宽金货,遥通书疏。故齐动静,朝廷皆先知。时有主帅许盆,孝宽托以心膂,令守一戍。盆乃以城东入。孝宽怒,遣谍取之,俄而斩首而还。其能致物情如此。 (节选自《周书·韦孝宽列传》)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寻赐爵山北县男寻:不久 |
B.孝宽托以心膂,令守一戍戍:城池 |
C.北周大象六月,诏发关中兵发:传达 |
D.进次怀县永城桥之东南次:驻扎 |
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于是引军次于武陟②尽坑于游豫园 |
B.①诸将士以此城当路,请先攻取②孝武初,以都督镇城 |
C.①盆乃以城东入②乃令孝宽以大将军行宜阳郡事 |
D.①孝宽知其离阻②其城既在要冲,雉堞牢固 |
下列句子没有运用倒装句式的一项是( )
A.所遣间谍入齐者,皆为尽力。 | B.侃奇其才,以女妻之 |
C.兵士在小城中者,尽坑于游豫园。 | D.孝宽托以心膂。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韦叔裕是京兆杜陵人,在他任右将军、南幽州刺史期间,氐族多次抢掠财物,他根据情况,加以安抚,氐人都迅速地降附他。 |
B.韦叔裕跟随文帝攻克潼关后,立即担任了弘农郡守,并独立带兵俘虏了大将窦泰,并兼任左丞,统辖宜阳郡兵马。 |
C.韦叔裕善于抚慰部下,而且深得人心。有齐人得到他的财物,与他遥通书信。所以,北齐的一举一动都为北周所掌握。 |
D.韦叔裕任元帅带兵东伐,先后打败了薛公礼、尉迟惇的军队,并且迫使尉迟迥自杀;至此,整个关东地区被平定。 |
断句和翻译。
(1)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孝宽深患之乃遣谍人访获道恒手迹令善学书者伪作道恒与孝宽书论归款意又为落烬烧迹若火下书者还令谍人送于琛营。
2)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弱冠,会萧宝夤作乱关右,乃诣阙,请为军前驱。
② 琛得书,果疑道恒,其所欲经略,皆不见用。
③城小而固,若攻而不拔,损我兵威。
④兵士在小城中者,尽坑于游豫园。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8处)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於呵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於骨肉乎诚不得已也!
(颜之推《颜氏家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温造,字简舆,姿表瑰杰,性嗜书,少盛气。寿州刺史张建封闻其名,书币招礼,欣然日:“可人也!”往从之。建封虽咨谋,而不敢縻以职事,恐失造,因妻以兄子。
时李希烈反,攻陷城邑,天下兵镇阴相撼,逐主帅自立,德宗患之。以刘济方纳忠于朝,密诏建封择纵横士往说济。建封强署造节度参谋,使幽州。造与济语未讫,济俯伏流涕日:“僻陋不知天子神圣,大臣尽忠,愿率先诸侯效死节。”造还,建封以闻,诏驰入奏。天子爱其才,问造家世及年,对日:“臣五世祖大雅,外五世祖李劫,臣犬马之齿三十有二。”帝奇之。将用为谏官,以语泄乃止。复去,隐东都。
长庆初,为太原幽镇宣谕使。还,迁殿中侍御史。田弘正遇害,以起居舍人复宣慰镇州行营。顷之,谏议大夫李景俭得过宰相,造坐与饮,出为朗州刺史。开后乡渠百里,溉田二千顷,民获其利,号“右史渠”。迁左司郎中,寻进御史中丞。
造性刚急,人或忤己,虽贵势,亦以气出其上。道遇左补阙李虞,恚不避,捕从者笞辱。左拾遗舒元褒等建言:“造弃蔑典礼,无所畏,辱天子侍臣。凡事小而关分理者,不可失广,道路。失之,则乱所由生。遗、补虽卑,侍臣也;中丞虽高,法支也;侍臣见陵则恭不广,法吏自恣则法坏。造擅自尊大,忽僭拟之嫌,请得论罪。”帝乃诏:台官、供奉官共,听先后行,相值则揖。造弹击无所回畏,发南曾伪官九十人,主吏皆论死。迁尚书右丞,封祁县子。
大和四年,兴元军乱,杀节度使李绛,众谓造可夷其乱,文宗亦以为能,乃授检校右散骑常侍、山南西道节度使,许以便宜从事。造果决斩首凡八百余人。亲杀绛者,醢之;号令者,殊死。取百级祭绛,余悉投之汉江。
大和五年,入为兵部侍郎,以病自言,出东都留守,俄节度河阳。奏复怀州古秦渠枋口堰,以溉济源等四县田五千顷。大和七年,召为御史大夫。方倚以相,会疾,不能朝,改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尚书右仆射。(选材于《新唐书》)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币招礼币:钱币 |
B.谏议大夫李景俭得过宰相过:拜访 |
C.听先后行,相值则揖值:遇见 |
D.众谓造可夷其乱夷:平定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建封以闻,诏驰入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
B.忽僭拟之嫌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C.造坐与饮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
D.乃授检校右散骑常侍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建封虽咨谋,而不敢縻以职事,恐失造,因妻以兄子。
(2)侍臣见陵则恭不广,法吏自恣则法坏。文言文中,传主温造为官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邵道人传
李梦阳
邵道人者,蜀人也。至庆阳,年七十余矣。道人不欲言,凡所颐指色授,故莫究所自,然见之者率知其异人也。道人馆于钟楼街周家,筑土,被衲,无昼夜露坐。郡中诸子弟少年争事道人。道人凡所颐指色授之,诸子弟少年无不当道人意者。
道人喜看病,病者家请往,乃令病者张目,又令其嘘。即可活,道人则目诸弟子,而诸弟子则置饭病者前,道人出其袖中铁尺横饭上,诵大悲咒,已,起尺摩病者曰:“瘥矣!”脱不活,道人则趋而出。病者家以死日请,道人则出其指示,日数如其指数。然道人不取钱,每岁自正月始,活一人,取其布尺里衲,里完,弗取也。病者家脱有见饭饭道人,以碗列诸案。无问多少,道人食之,若加饭,更以碗列之,不食也。若见饭是草恶食,道人即喜食之。曰:“更为造美食?”道人则不食。其见饭或杂荤物,道人曰:“第择去荤物。”终不欲人更造也。
道人善饮水,乡野人闻之,争请,愿观道人饮水,道人微笑颔然之。弟子前置水,道人目弟子,令乡野人自置水,亦以碗列诸案,无问多少,道人饮之。若冬月水冰,则闻道人齿间瀺瀺声,顷之,肩踊面红,汗簌簌下若雨也。
道人与予世父同时,世父患胫疡久不愈。以问道人,道人曰:“此祟也,若往聘于某氏乎?谓其女陋也,将更聘之,女惭而缢死,此其祟也。”世父大惊,伏地顿首曰:“奈何?”道人曰:“今遇我,三日解矣。”三日疡果瘥。
居十余年,忽谓诸弟子曰:“吾将归欤。”诸弟子曰:“先生福庆之人,庆之人无敢慢先生者,何遽言归耶?”道人不应。一日,道人令设几三层,而坐其上。诸弟子始悟其归谓死也,环守之。夜有登几而伺其息者,道人犹挥肱坠焉。夜半,霹雳隐隐起屋脊,若戈士甲马战斗之声。诸弟子震慑伏地,天明起视,则道人死矣。
赞曰:子不语怪。若道人者,何如人哉?二氏①惑世乱政,而道人口悛悛不欲道辞。急人所难,弊而后已。呜呼,是所谓逃于墨者,非耶?
(选自明代李梦阳《空同集》)
【注释】二氏:此指佛教、道教两家。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子弟少年无不当道人意者当:适合 |
B.道人微笑颔然之颔:点头 |
C.诸弟子始悟其归谓死也始:起初 |
D.急人所难,弊而后已弊:通“毙”,死亡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碗列诸案 | B.更为造美食 不赂者以赂者丧。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
C.若往聘于某氏乎 | D.夜有登几而伺其息者 |
归璧于赵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邵道人“诚谨忠厚”的一组是
①乃令病者张目,又令其嘘②道人出其袖中铁尺横饭上
③脱不活,道人则趋而出④若见饭是草恶食,道人即喜食之
⑤取其布尺里衲,里完,弗取也⑥道人令设几三层,而坐其上
A.①②⑤ | B.②④⑥ | C.③④⑤ | D.①③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邵道人无论白天昼夜都坐在露天处,他平常不愿说话,郡中的少年争相侍奉他,他就用面部表情表达自己的想法。 |
B.邵道人喜欢替人看病,而且从不收钱,只需病家每年从正月开始,每月拿出一尺布作衣服里子,布够了,便不再拿取。 |
C.邵道人擅长喝水,乡里人争相观看。道人让乡里人用碗盛好水摆放在桌案上,无论有多少碗水,他都会一饮而尽。 |
D.邵道人临死前的那天晚上,屋脊上发出了金戈铁马般的声响,弟子们都很害怕,第二天天亮,才发现邵道人已经死去。 |
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莫究所自,然见之者率知其异人也。
(2)病者家以死日请,道人则出其指示,日数如其指数。
(3)其见饭或杂荤物,道人曰:“第择去荤物。”终不欲更造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胡则,字子正,婺州永康人。果敢有材气。以进士起家,补许田县尉。时灵、夏用兵,转运使索湘命则部送刍粮,为一月计。则曰:“为百日备,尚恐不支,奈何为一月邪?”湘惧无以给,遣则遂入奏。太宗因问以边策,对称旨,顾左右曰:“州县岂乏人?”命记姓名中书。后李继隆讨贼,久不解,湘语则曰:“微子几败我事。”一日,继隆移文转运司曰:“兵且深入,粮有继乎?”则告湘曰:“彼师老将归,欲以粮乏为辞耳,姑以有余报之。”已而果为则所料。后提举江南路银铜场、铸钱监,得吏所匿铜数万斤,吏惧且死,则曰:“马伏波(西汉名将马援)哀重囚而纵之,吾岂重货而轻数人之生乎?”籍为羡余,不之罪。改江、淮制置发运使,累迁尚书户部员外郎。
初,丁谓举进士,客许田,则厚遇之,谓贵显,故则骤进用。至是,谓罢政事,出则为京西转运使,迁礼部郎中。……徙广西路转运使。有番舶遭风至琼州,且告食乏,不能去。则命贷钱三百万,吏白夷人狡诈,又风波不可期。则曰:“彼以急难投我,可拒而不与邪?”已而偿所贷如期。又按宜州重辟十九人,为辨活者九人。
乾兴初,坐丁谓党,降知信州,徙福州……复为太常少卿,知池州。未行,复谏议大夫,徙河北都转运使。初,则在湖北,殿中侍御史王沿尝就则假官舟贩盐,又以其子为名祈买酒场。至是,张宗诲擿发之,按验得实,出则知陈州。逾月,授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刘随上疏言:“则奸邪贪滥闻天下,比命知池州,不肯行,今以罪去,骤加美职,何以讽劝在位?”后徙杭州,再迁兵部侍郎致仕,卒。
则无廉名,喜交结,尚风义。在福州时,前守陈绛尝延蜀人龙昌期为众人讲《易》,二人得钱十万。绛既坐罪,遂自成都械昌期至。则破械宾礼之,出俸钱为之偿。
(《宋史•列传第五十八•胡则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称旨称:符合 |
B.籍为羡余籍:没收 |
C.坐丁谓党坐:犯…罪 |
D.再迁兵部侍郎致仕致仕:退休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胡则“尚风义”的一组是
①已而果为则所料。②籍为羡余,不之罪。
③谓贵显,故则骤进用。④则命贷钱三百万。
⑤为百日备,尚恐不支,奈何为一月邪?⑥则破械馆以宾礼,出俸钱为偿之。
A.①③⑥ | B.①④⑤ | C.②④⑥ | D.②③⑤ |
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则果敢有材气。一次入朝奏事时,宋太宗询问他边策之事,他凭借其回答而深受太宗赏识,名字被记进了中书省。 |
B.胡则大度有器量。他提举江南路银铜场、铸钱监时,效仿西汉名将马援,对于那些私自藏匿铜钱的官吏宽大为怀,并没有加以追查。 |
C.胡则有急人之困的品格。他在担任广西路转运使时,对落难求助的外国商人,不顾手下官吏的反对,借给了他们三百万钱,表现出了急人之困的品格。 |
D.胡则为官有才干,屡受重用,但“喜交结,尚风义”的性格也曾使他犯了不少错误,致使他一生仕途坎坷。 |
翻译下面的句子:
(1)又按宜州重辟十九人,为辨活者九人。
(2)今以罪去,骤加美职,何以风劝在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窦参,字时中,工部尚书诞之玄孙。参习法令,通政术,性矜严,强直而果断。少以门廕,累官至万年尉。时同僚有直官曹者,将夕,闻亲疾,请参代之。会狱囚亡走,京兆尹按直簿,将奏,参遽请曰:“彼以不及状谒,参实代之,宜当罪。”坐贬江夏尉,人多义之。
累迁奉先尉。县人曹芬名隶北军芬素凶暴因醉殴其女弟其父救之不得遂投井死。参捕理芬兄弟当死,众官皆请俟免丧,参曰:“子因父生,父由子死,若以丧延罪,是杀父不坐也。”皆正其罪而杖杀之,一县畏伏。转大理司直。按狱江淮,次扬州,节度使陈少游骄蹇,不郊迎,令军吏传问,参正辞让之,少游悔惧,促诣参,参不俟济江。时婺州刺史邓珽坐赃八千贯,珽与执政①有旧,以会赦,欲免赃。诏百僚于尚书省杂议,多希②执政意,参独坚执正之于法,竟征赃。明年,除监察御史,奉使按湖南判官马彝狱。时彝举属令赃罪至千贯,为得罪者之子因权幸诬奏彝,参竟白彝无罪。彝实能吏,后累佐曹王皋,以正直强干闻。
无几,迁御史中丞,不避权贵,理狱以严称。数蒙召见,论天下事,又与执政多异同,上深器之,或参决大政。时宰颇忌之,多所排抑,亦无以伤参。然多率情坏法,甚为有识所嗤。时神策将军孟华有战功,为大将军所诬奏,称华谋反,当死,无以自白,参悉理出之。
参无学术,但多引用亲党,使居要职,以为耳目,四方籓帅,皆畏惧之。李纳既惮参,馈遗毕至,外示敬参,实阴间之。上所亲信,多非毁参。参任情好恶,恃权贪利,不知纪极,终以此败。贬参郴州别驾,贞元八年四月也。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八十六》)
注:①执政:掌管政事的大臣。 ②希:迎合。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参习法令,通政术习:熟悉 |
B.按狱江淮,次扬州 次:停留 |
C.时彝举属令赃罪至千贯 举:检举 |
D.外示敬参,实阴间之 阴:阴谋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强直而果断 皆正其罪而杖杀之 |
B.彼以不及状谒 以会赦,欲免赃 |
C.甚为有识所嗤 上所亲信 |
D.子因父生 为得罪者之子因权幸诬奏彝 |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县人曹芬/名隶北军/芬素凶暴/因醉殴其女弟/其父救之/不得遂/投井死 |
B.县人曹芬/名隶北军/芬素凶暴/因醉殴其女/弟其父救之/不得遂/投井死 |
C.县人曹芬/名隶北军/芬素凶暴/因醉殴其女弟/其父救之不得/遂投井死 |
D.县人曹芬/名隶北军/芬素凶暴/因醉殴其女/弟其父救之不得/遂投井死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窦参担任万年尉时应同僚的请求代替他值班,恰逢夜里狱囚逃走了,京兆尹追究责任时,他主动承担罪罚。 |
B.在审理曹芬案时,尽管众官都请求免除曹芬兄弟的死罪,但窦参不为所动,坚持依法杖杀了他们。 |
C.窦参担任御史中丞时,不避权贵,审理案件以严厉著称,但也有依循个人感情破坏法规的缺点,被有见识的人讥笑。 |
D.窦参因自己任情好恶,恃权贪利,不知限度,加上皇上亲信的指责诋毁,被贬为郴州别驾。 |
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参正辞让之,少游悔惧,促诣参,参不俟济江。
②数蒙召见,论天下事,又与执政多异同,上深器之。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窦参“不避权贵”,严正执法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