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 《童趣》节选自《 》 ,作者是清代的 。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见藐小之物( ) ②项为之强( )
③徐喷以烟( ) ④盖一癞虾蟆 (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②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作者小时候为什么经常会有“物外
之趣”?
(12分)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释下面的划线词语
⑴念无与为乐者( )⑵遂至承天寺( )
⑶怀民亦未寝( )⑷相与步于中庭(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
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 的心境。
文言文阅读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
(1)有善术者()
(2)居数月()
(3)人皆吊之()
(4)其马将胡骏马而归()翻译下列句子
(1)此何遽不为福乎?
(2)近塞之人,死者十九。从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战争的惨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战争的惨烈?
作者反复写福祸,有何用意?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选自《小石潭记》)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选自《记承天寺夜游》)【甲】文第一自然段中体现水清的词语是“”; 【乙】文中借描写水清喻指皎洁月光的词语是“”。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潭中鱼可百许头可:(2)往来翕忽翕忽:
(3)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4)欣然起行欣然: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所说的“闲人”指什么人?请说说《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能否算是这样的“闲人”?
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师说》原文,说说下面的材料对你理解《师说》、了解作者有哪些方面的帮助。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柳宗元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注释:
① 不事师:不尊奉老师。
② 辄:就。
③ 犯:冒着。
④ 抗颜:犹言正色,意思是态度严正不屈。
答:
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师说》,完成1—3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
(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耻: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翻译:
(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