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
①选贤与能 ( ▲ ) ②故人不独亲其亲( ▲ )
③男有分,女有归( ▲ ) ④是谓大同 (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各句。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请举例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 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 一 葫芦置于地, 以钱覆其口 ,徐以 杓 酌油 沥 之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卖油翁 担而立(释:放下)
B.但微 之(颔:点头)
C.尔安敢 吾射(轻:轻视)
D.康肃笑而 之(遣:派遣)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尝射 家圃/庄子与惠子游 濠梁之上
B.睨 久而不去/山川 美,古来共谈
C. 我酌油知之/意将遂入 攻其后也
D.自钱孔入, 钱不湿/潭西南 望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寓意深刻,通过叙写卖油翁以纯熟的酌油技术折服自命不凡的陈康肃的故事,告诉人们:熟能生巧。
B.文章用语简洁,"当世无双"四字突出了陈康肃箭术的高超,"睨之久而不去"准确刻画了卖油翁静观的状态。
C.文章善用修辞,作者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绘卖油翁自钱孔沥油而钱不湿的情形,突出其高超精湛的技艺。
D.文章讲究详略,作者概写陈康肃射箭"十中八九",而对于卖油翁沥油,则用了一连串的动词将其过程详细地写出来。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②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文言文阅读。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 死于槽 枥 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干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世皆称孟尝君 ①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呼! 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 ②而制秦,尚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王安石《尝君传》)
【注】①孟尝君:姓田名文,战国时齐国公子。②南面:指居于君主之位,君王座位面向南,故云。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才美不外 见
② 擅齐之强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一食 或尽粟一石
② 策之不以其道
③ 食之不能尽其材
④鸣之而不能 通其意
⑤士 以故归之
⑥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3)翻译下列句子。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②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
(4)两篇文章都谈到了哪一个共同话题?具体说说他们谈论这个话题的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孟子>二章》)
【乙】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署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 ①,令老仆艺 ②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曩 ③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从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 ④橐 ⑤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十四》,有删改)
【注释】①脱粟:吃糙米饭。②艺:种植。③曩:从前。④发:打开。⑤橐:布袋的一种。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岂不 诚大丈夫哉 |
诚:是 |
B.得志,与民 由之 |
由:遵循 |
C.御史 诣学宫 |
诣:到 |
D.属吏 咸伏谒 |
咸:都 |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倒悬 之/父命 之
B.独行 其道/ 其迁淳安知县
C.谒当 以属礼/ 以顺为正者
D.是焉得 为大丈夫乎/昨闻海令 为母寿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围绕"何谓大丈夫"的问题,景春提出观点,孟子反驳,有破有立。
B.甲文中孟子运用对比表达了对景春推崇的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屑和鄙视,接着从正面提出自己心目中的大丈夫的标准。
C.乙文中海瑞在南平和淳安的言行,体现了甲文中大丈夫标准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D.乙文通过"布袍脱粟、艺蔬自给"和胡宗宪的话,分别从正面和侧面表现了作为淳安知县的海瑞生活的清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
万里桥记
(宋)刘光祖
自秦置守,李冰通二渠,为蜀万世利。今万里桥之水,盖秦渠也。其后诸葛孔明用蜀,以公信仁义怀而服之,法度修明,礼乐几于可复。古今相传,孔明于此送吴使张温,曰:"此水下至扬州万里。"后因以名。或则曰,费祎聘 ①吴,孔明送之至此,曰:"万里之道,从此始也。"孔明没又千载,桥之遗迹亦粗具,非有所甚壮丽伟观也。以千载之间, 人事更几兴废 , 而桥独以 孔明故,传之亡穷。其说虽殊,名桥之义则一。
厥今天下,兼有吴蜀。朝廷命帅,其远万里。其于此桥,孰不怀古以图今,追孔明之道德勋庸 ②而思仿佛 ③其行事?侍御赵公之镇蜀也,始至,谒古相祠,即命葺之。每曰:"诸葛公,三代遗才也。用法而人不怨,任政而主不疑,非天下之至公,其孰能与于此?"今其遗迹所存尚多,而万里桥者乃通吴之故事。前帅沈公常修广之,犹陋,弗称,且易坏,久将莫支。则命酾 ④水,为五道,梁板悉易以木而屋之。风烟渺然,岸木秀而川景丽。公与客登此,盖未尝不徘徊而四顾也。 兹桥也 ,过而 弗 能玩,玩而 弗 能思者,众矣。如公所怀,风景抑末 ⑤耳。
公命光祖为之记,记其大者而遗其细。若曰桥美名,公又与之为美观,非知公者。知公莫如光祖。
(选自《全蜀艺文志》卷三十三,有删改)
【注】①聘:访。②勋庸:功绩。③仿佛:相仿。④酾;疏导。⑤末:非根本的。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孔明 没又千载象 |
没:去世 |
B.其说虽 殊 |
殊:奇特 |
C.孰不怀古以 图今 |
图:谋划 |
D.记其大者而 遗其细 |
遗:舍弃 |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人事更几兴废,而桥独以孔明故,传之亡穷。
②兹桥也,过而弗能玩,玩而弗能思者,众矣。
(3)本文题为"万里桥记",为何多处提到诸葛亮?请联系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三个文段,完成下列问题。
【甲】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康肃问曰:"单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的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共口,徐以构的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丙】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
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元方入门不 顾 |
顾:照顾 |
B.吾射不亦 精乎 |
精:精湛 |
C.康肃笑而 遣之 |
遣:打发 |
D.故不 错意也 |
错:同"措",安放 |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下车引 之 |
介冑 之士不拜 |
B. 以钱覆其口 |
醒能述 以文 |
C. 而钱不湿 |
博学 而笃志 |
D. 且秦灭韩亡魏 |
年 且九十 |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A.即使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轻易(答应),哪里能直接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
B.即使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就交换)呢?
C.虽然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轻易(答应),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就交换)呢?
D.虽然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能直接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
(4)下列对文段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三组对话皆聚焦冲突。三组选文中的人物对话,分别围绕"谁未守信""本领是否值得炫耀""要不要服从秦国要求"进行、
B.三组对话均展现应答智慧。甲文元方有理有据,睿智回应;乙文卖油翁现身说法,类比说理;丙文唐雎据理反诘,沉稳应对。
C.三组选文皆用对比。甲文客人冲动无礼对比元方有礼有节,乙文康肃神闲气定对比卖油翁骄傲自信,丙文唐雎不卑不亢对比秦王盛气凌人。
D.三组选文语言简练。甲文仅"引"字就写出友人惭愧示好,乙文只用"安敢"就显出康肃居高临下,丙文以一"否"字就表现出唐雎态度鲜明。